泉
拼音:quán
释义:1.泉水。从地下流出的水。2.人死所埋之处。因地下即泉水源头所在,故名。3.钱币的古称。
组词
泉眼 泉水 温泉 泪如泉涌 喷泉 源泉 文思如泉 泪泉 飞瀑流泉拼音
quán笔顺
丿 丨 𠃍 一 一 亅 ㇇ 丿 ㇏上小下大。“白”撇短斜,框形上宽下窄,横画均匀。“水”竖钩居中,端正;撇捺对称,收笔高于竖钩。
同音字
拼音为quán的字 拼音为quan的字基础解释
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泉-中華語文大辭典泉ㄑㄩㄢˊquán1.泉水,湧出地面的地下水。[例]清~│山~│淚如~湧。2.湧出泉水的地方;泉眼(一般距地面較深)。[例]掘地及~│~脈。3.泉下,指埋葬人遺體的地穴。[例]~壤│~穴│九~│黃~。4.〈書〉錢幣。[例]凡稱貸之家,出~參千萬,出粟參數千萬鍾(《管子‧輕重丁》)。5.姓。
泉-漢語大字典泉
《説文》:“泉,水原也。象水流出成川形。”
quán 《廣韻》疾緣切,平仙從。元部。
(1)泉水,从地下流出的水;水的源头。《説文·泉部》:“泉,水原也。”桂馥義證:“水原也者,《一切經音義》十二:‘水自出為泉。’”《易·蒙》:“山下出泉,蒙。”南朝梁蕭統《文選序》:“若賢人之美辭,忠臣之抗直,謀夫之話,辨士之端,冰釋泉涌,金相玉振。”《宋史·蘇軾傳》:“杭本近海,地泉鹹苦,居民稀少。”朱德《从化温泉》:“唯有荔枝园更好,林空喷出暖泉来。”
(2)地下水。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若闕地及泉,隧而相見,其誰曰不然?”《荀子·榮辱》:“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。”唐王維《春中田園》:“持斧伐遠楊,荷鋤覘泉脈。”又泛指水。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:“水泉深則魚鼈歸之,樹木盛則飛鳥歸之。”
(3)泉下。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。三國魏王粲《七哀詩》:“悟彼下泉人,喟然傷心肝。”唐白居易《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於澧上》:“往事渺茫都似夢,舊游零落半歸泉。”鲁迅《书信·致台静农(一九三二年八月十五日)》:“素园逝去,实足哀伤,有志者入泉,无为者住世,岂佳事乎?”
(4)钱币。《廣韻·仙韻》:“泉,錢别名。”清徐灝《〈説文解字注〉箋·泉部》:“泉,借為貨泉之名,取其流布也。”《周禮·地官·序官》“泉府”漢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“故書泉或作錢。”賈公彦疏:“泉與錢,今古異名。”《管子·輕重丁》:“凡稱貸之家,出泉參千萬,出粟參數千萬鍾。”《通志·食貨略二·錢幣》:“自太昊以來,則有錢矣。太昊氏、高陽氏謂之金,有熊氏、高辛氏謂之貨,陶唐氏謂之泉,商人、周人謂之布,齊人、莒人謂之刀。”鲁迅《书信·致许寿裳(一九一八年三月十日)》:“近来部中俸泉,虽不如期,尚不至甚迟。”
(5)春秋戎邑名。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。《左傳·僖公十一年》:“夏,揚、拒、泉、臯、伊、雒之戎,同伐京師,入王城,焚東門。”杜預注:“揚、拒、泉、臯皆戎邑及諸雜戎居伊水、雒水之間者。今伊闕北有泉亭。”
(6)古州名。1.隋开皇九年置,治原丰县(今福建省福州市)。2.唐景云二年改武荣州置,治晋江(今福建省泉州市)。
(7)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“泉氏,《狀》云:本姓全氏,全琮之後。琮孫暉,魏封南陽侯,食封白水,遂改為泉氏。然《國語》潞、洛、泉、余、滿,皆赤翟隗姓,是則舊有泉氏矣。後魏洛州刺史上洛侯泉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