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hù

释义:1.冻结;凝聚。2.闭塞。3.寒冷。4.方言。焐。

组词

沍冥 沍霜 沍阴 冰沍 寒沍 涸沍 洄沍

拼音

笔顺

𠃋

同音字

拼音为hù的字 拼音为hu的字

基础解释

同“冱”。

详细解释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沍-中華語文大辭典

沍ㄏㄨˋhù1.〈書〉凝固;凍結。[例]行積冰之磑磑兮,清泉~而不流(《文選‧張衡‧思玄賦》)。2.〈書〉閉塞。[例]窮~惟沙漠,昔聞今信然(元‧張養浩〈上都道中詩〉二首之一)。

沍-漢語大字典


(一)hù 《集韻》胡故切,去暮匣。魚部。
(1)冻结。《集韻·陌韻》:“洛,凍堅也。或作沍。”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大澤焚而不能熱,河漢沍而不能寒。”陸德明釋文:“沍,向云:凍也。”《列子·湯問》:“霜雪交下,川池暴沍。”張湛注:“得冬氣,故凝陰水凍。”《西遊記》第四十八回:“曲沼結稜層,深淵重叠沍。”
(2)凝聚。《管子·内業》:“大攝,骨枯而血沍。”尹知章注:“血沍,謂血銷減而凝沍。”唐柳宗元《弔萇弘文》:“心沍涸其不化兮,形凝冰而自慄。”清喬萊《游七星巖記》:“石筍林立,乳凝沍如雪。”
(3)闭塞。《玉篇·水部》:“沍,閉塞也。”元張養浩《上都道中》:“窮沍惟沙漠,昔聞今信然。”
(4)水弥漫。《集韻·莫韻》:“沍,水漫也。”明周起元《請修省以弭災疏》:“孟河太湖之間,素汪洋澎湃,沍澁不可行舟。”又弥漫。清蔣敦復《芬陀利室詞話》卷三:“更烟沍綃衣,霞棲斗帳,幾度纏綿。”
(二)hú 《集韻》洪孤切,平模匣。
〔漫沍〕水貌。一说为模糊。《集韻·模韻》:“沍,漫沍,水皃。”按:《釋名·釋飲食》:“胡餅,作之大漫沍也。”畢沅疏證:“當作‘㒼胡’。案:鄭注《周禮·鼈人》云‘互物’,謂有甲㒼胡,龜鼈之屬。’則㒼胡乃外甲兩面周圍蒙合之狀。胡餅之形似之,故取名也。”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1、[沍寒]hù hán

寒气凝结。谓极为寒冷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其藏冰也,深山穷谷,固阴沍寒,於是乎取之。”沍,一本作“冱”。三国 魏 曹操《明罚令》:“且北方沍寒地,老少羸弱,将有不堪之患。”《明史·魏时亮传》:“十月初,詔停日讲。时亮 率同列言天未沍寒,不宜遽輟。”李大钊《青春》:“冰雪沍寒之天,一幻而为百卉昭苏之天矣。”

2、[沍结]hù jié

凝结。《元典章·圣政二·救灾荒》:“本路今春以来雨雪连绵,冰冻沍结,二麦无收,米穀艰糴。”清 黄景仁《游四明山放歌》:“太阴沍结惨不洩,仅有一竇从天开。”

3、[冰沍]bīng hù

冰冻。明 归有光《通政使司右参议张公墓表》:“知 济寧州,至则减损户徭,拊循流亡。州水陆二驛併,水驛须冰沍乃给陆,以省其费。”清 吴乔《雪夜感怀》诗:“不知冰沍何时了,一见梅花眼便清。”

4、[寒沍]hán hù

严寒冻结;极寒。

5、[沍冥]hù míng

阴晦寒冷。晋 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上累栋而重霤,下冰室而沍冥。”沍,一本作“冱”。

6、[沍霜]hù shuāng

犹霜冻。清 曹寅《西轩树影》诗:“沍霜愁踏蛟龙背,抱影寒分襆被眠。”

7、[洄沍]huí hù

水流受阻而回旋。郭沫若《羽书集·写在茶油灯下》:“这呼声像在千岩万壑中冲迸着的流泉,蜿蜒,洄沍,激荡,停蓄。”

8、[沍阴]hù yīn

阴冷之气,凝聚不散。《子华子·执中》:“元武沍阴,不能尽其所以为寒也,必随之以敷荣之气而为春。”南朝 梁 江淹《丽色赋》:“及沍阴凋时,冰泉凝节;轩叠厚霜,庭澄积雪。”唐 崔湜《塞垣行》:“十月边塞寒,四山沍阴积。”

9、[沍冻]hù dòng

谓天寒地冻。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二》:“时方沍冻,乃裸无寸缕。疑为妖魅。”

10、[沍涸]hù hé

凝结。比喻忧思郁结。涸,通“沍”,寒气凝结。唐 柳宗元《吊萇弘文》:“心沍涸其不化兮,形凝冰而自慄。”

11、[涸沍]hé hù

冰冻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沍的反义词 沍的近义词 沍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沍能组什么词
  • 沍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沍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沍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沍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沍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沍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沍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沍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沍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