汩
拼音:gǔ
释义:1.拟声词,形容水流的声音(叠)。
组词
汩汩 汩陈 汩咄 汩暗 汩徂 汩淈 汩沉 汩董 汩和 汩都都 汩碌碌 汩汩流淌 汩汩滔滔 流水汩汩 滔滔汩汩拼音
gǔ笔顺
丶 丶 ㇀ 丨 𠃍 一 一同音字
拼音为gǔ的字 拼音为gu的字基础解释
〔汩汩〕水流的声音;水流 的样子。详细解释
〈动〉
(形声。从水,曰( yuè)声。本义:治水,疏通)
同本义
汩,治水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决汩九川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》
不住汩鸿,师何以尚之?——《楚辞·屈原·天问》
又如:汩鸿(治理洪水);汩越(治理)
发咯咯声 ,发出一种近似液体流动的声音。
如:崩云霄雨,沥沥汩汩
〈动〉
弄乱;扰乱
我闻在昔,鲧洪水,汩陈其五行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
与汩俱出。——《庄子·达生》
又如:汩乱(扰乱,混乱);汩湮(惑乱湮灭);汩陈(错乱陈列);汩和(扰乱和气);汩泥(搅浑泥沙)
沉迷 。
如:汩溺(沉迷;迷惑);汩丧(沦丧);汩振(沦落;没落)
淹没;湮灭
羲和,羲和,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?——李白《日出入行》
又如:汩灭(形迹、印象等消灭;磨灭);汩漱(淹没冲刷);汩暗(湮没不明)
〈象〉
汩都都(水流声);汩碌碌(象声词。多形容转动声)
另见 yù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汩汩-中華語文大辭典汩汩ㄍㄨˇ ㄍㄨˇɡǔɡǔ擬聲詞。模擬水流動的聲音。[例]泉水~︱水流~有聲。
汩汩-汉语大词典汩汩(I)1.象声词。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。
●《文选·木华<海赋>》:“崩云屑雨,浤浤汩汩。”
李善注:“浤浤汩汩,波浪之声也。”
●元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摺:“那老儿拿起瓢来,揭开蒲墩,舀一瓢冷酒来,汩汩的咽了。”
●《老残游记》第三回:“池中流水,汩汩有声。”
●丁玲《阿毛姑娘》:“柔嫩的声音,夹在鸟语中,夹在溪山的汩汩中,响彻了这山坳。”
2.盛貌。
●唐寒山《诗》之八八:“不肯信受寒山语,转转倍加业汩汩。直待斩首作两段,方知自身奴贱物。”
●唐元结《咸池》诗:“至德汩汩兮,顺之以先。”
●《新唐书·刘子玄吴兢等传赞》:“故圣主贤臣,叛人佞子,善恶汩汩,有所未尽,可为永忾者矣。”
3.沉没;沦落。
●晋王羲之《用笔赋》:“没没汩汩,若濛汜之落银钩;耀耀晞晞,状扶桑之挂朝日。”
●《新唐书·萧嵩传》:“始,娶会稽贺晦女,僚婿陆象先,宰相子,时为洛阳尉,已有名,士争往交,而嵩汩汩未仕,人不之异。”
●宋林逋《杂兴》诗之二:“一壑等闲甘汩汩,五门平昔避炎炎。”
汩汩(II)1.水急流貌。
●《文选·枚乘<七发>》:“恍兮忽兮,聊兮栗兮,混汩汩兮。”
吕延济注:“混汩汩,相合疾流貌。”
●唐韩愈《流水》诗:“汩汩几时休,从春复到秋。”
●杨沫《青春之歌》第二部第三九章:“晓燕闭着眼睛没有说话,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汩汩而下。”
2.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。
●唐韩愈《答李翊书》:“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,汩汩然来矣。”
●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二回:“公子才把张金凤的一段始末因由……滔滔汩汩的告诉母亲一遍。”
●邹韬奋《患难余生记》第一章:“不,他还有奇谈汩汩而出。”
3.动荡不安貌。
●唐杜甫《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》诗之一:“汩汩避群盗,悠悠经十年。”
●宋王安石《答王逢原书》:“不见已两月,虽尘劳汩汩,企望盛德,何日忘之?”
●清方文《宝筏禅堂赠大愚越尘二上人》诗之一:“汩汩风尘客,今宵借一枝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gǔ
1、[汩汩]gǔ gǔ
形容水流动的声音:水车转动了,河水~地流入田里。
2、[汩没]gǔ mò
埋没。
3、[瀄汩]zhì gǔ
1.水流激荡貌。 2.疾行貌。
4、[汩流]gǔ liú
1.急流。 2.疾速地流淌。
5、[汩涌]gǔ yǒng
水涌流。
6、[湮汩]yān gǔ
埋没;淹没。
7、[汩惑]gǔ huò
犹惑乱。
8、[瑟汩]sè gǔ
水流声。
9、[浮汩]fú gǔ
犹浮沉。清 张皋文《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》:“而 文在 以磊落才,抱负奇气,浮汩为吏十餘年。”参见“浮沉”。
10、[没汩]méi gǔ
方言。糊涂,不明事理。
11、[汩淢]gǔ yù
水疾流貌。
12、[汩淈]gǔ gǔ
水涌貌。
13、[淟汩]tiǎn gǔ
沉沦;埋没。
14、[汩湟]gǔ huáng
水流貌。
15、[滂汩]pāng gǔ
洪水泛滥貌。
16、[汩振]gǔ zhèn
沦落;没落。
17、[汩暗]gǔ àn
湮没不明。
18、[汩起]gǔ qǐ
急起。
19、[宓汩]mì gǔ
水疾流貌。
20、[汩活]gǔ huó
水疾流貌。
21、[漂汩]piāo gǔ
漂泊。
22、[荡汩]dàng gǔ
迅疾流动。
23、[汩泥]gǔ ní
1.语出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。”淈,通“汩”。汩泥,谓搅浑泥沙。唐 孙樵《书褒城驿壁》:“鱼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。” 2.引申为随世浮沉。宋 苏轼《次韵刘贡父省上再和》:“当年曹守我 胶西,共厌餔糟与汩泥。”
24、[汩徂]gǔ cú
疾行。
25、[决汩]jué gǔ
疏通河道。
26、[淢汩]yù gǔ
疾流貌。
27、[卉汩]huì gǔ
疾速貌。
28、[沈汩]shěn gǔ
1.淹没。 2.沉沦。
29、[掎汩]jǐ gǔ
犹牵动。
30、[淙汩]cóng gǔ
水流貌。
31、[汩丧]gǔ sàng
沦丧。宋 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:“彼汩丧廉耻,广为道径者,不数年至公相矣,安用四至九卿哉!”宋 赵与时《宾退录》卷七:“﹝ 安石 ﹞摈老成,任新进,黷忠厚,崇浮薄,恶鯁正,乐諛佞,是以廉耻汩丧,风俗败坏。”
32、[汩汲]gǔ jí
波浪声。
33、[汩沉]gǔ chén
埋没。
34、[汩陈]gǔ chén
错乱陈列。
35、[赍汩]jī gǔ
《列子·黄帝》:“与齎俱入,与汩偕出。”张湛 注:“齎、汩者,水迴入涌出之貌。”本指水中漩涡。后引申谓泯灭;埋没。
36、[汩湮]gǔ yān
惑乱湮灭。
37、[汩溺]gǔ nì
沉迷;迷惑。宋 曾巩《分宁县云峰院记》:“或曰,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,其归一当於义,则杰然视邑人者,必道常乎?”明 归有光《圣人之心公天下》:“言圣人者无象也,指其称 管仲 之事,曰圣人之公若是而已矣。故此一 管仲 也,世之汩溺者,孰不艷慕之?”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五章:“凡千年以来,诬罔怪诞之説,汩溺人心者,皆以彼时确然成一科学。”
38、[汩漱]gǔ shù
淹没冲剧。
39、[汩董]gǔ dǒng
古董,骨董。指古代留传的器物。亦比喻过时的东西或顽固守旧的人。
40、[汩潏]gǔ yù
水涌流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