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zhuó

释义:1.液体浑浊。与“清”相对。2.脏;不干净。3.混乱;昏乱。参见“濁世”。4.贪鄙;卑污。5.暗,昏暗。6.指天气沉闷。7.厚重。参见“濁澤”。8.中国古代音乐术语。指低而长的音。相对于“清”而言。9.指音质厚重低沉。10.佛教语。指尘世中的灾业。参见“五濁惡世”。11.凡俗,凡庸。参见“濁骨凡胎”、“濁質凡姿”。12.语音学名词。即浊音。13.毕星的别名。14.水名。源出山东省益都县(今青州市)西,北流注入小清河。又名溷水、北阳水。15.水名。源出甘肃省西和县,今名白水江。16.水名。古湟水,在今河南省巩县境。17.水名。今江西省西部的锦江,古又名蜀水。源出湘赣交界处的慈化,注入赣江。18.水名。古淯水西部支流。疑即今之刁河。源出河南省内乡县西。19.姓。汉有浊贤。见《汉书·元后传》。

拼音

zhuó

笔顺

𠃍 丿 𠃌 𠃍

同音字

拼音为zhuó的字 拼音为zhuo的字

基础解释

见“浊”。

详细解释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濁-中華語文大辭典

濁浊ㄓㄨㄛˊzhuó1.液體有雜質、不乾淨(與「清」相對)。[例]渾~│汙~│汙泥~水。2.(聲音)低沉厚重。[例]嗓音粗~│~聲~氣。3.〈書〉混亂;不清明。[例]~世。4.姓。

濁-漢語大字典


〔浊〕
《説文》:“濁,水。出齊郡厲媯山,東北入鉅定。从水,蜀聲。”
zhuó ㊀《廣韻》直角切,入覺澄。屋部。
(1)水名。1.今北洋河。源出山东省青州市西南,北流注入清水泊。又名“溷水”、“北阳水”。《説文·水部》:“濁,水。出齊郡厲媯山,東北入鉅定。”《戰國策·楚策一》:“(秦)與吴人戰於濁水。”鮑彪注:“(濁水)出齊郡廣之媯山東,蓋齊楚壤界。”《漢書·地理志上》:“齊郡,縣十二:……廣(縣)為山,濁水所出,東北至廣饒入鉅定。”《水經注·淄水》:“吕忱曰:‘濁水一名溷水,出廣縣為山,世謂之治嶺山。”“陽水又北屈逕漢城陽景王劉章廟東,東注于巨洋,後人堨斷,令北注濁水,時人通謂濁水為陽水,故有南陽、北陽水之論。二水渾流,世謂之為長沙水也,亦或通名之為繩水。”2.即今甘肃省境内的白水江,源出甘肃省成县西北,东经县南至徽县南入嘉陵江。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陝西八·鞏昌府》:“濁水,在(成)縣西南,即白水也。自西和縣西南流,歷縣界,接階州北境,復折而東南流,經縣西南,又東入略陽縣境。”3.古淯水(白河)西部支流,源出河南省内乡县西,东南流经邓县南,注入淯水,疑即今之刁河。《水經注·淯水》:“習鑿齒《襄陽記》曰:楚王至鄧之濁水,去襄陽二十里,即此水也。濁水又東逕鄧塞者,即鄧城東南小山也,先後名之為鄧塞,昔孫文臺破黄祖於其下。濁水東流注于淯。”4.即古湟水,在今河南省巩义市境。《水經注·洛水》:“洛水又東,濁水注之,即古湟水也。”楊守敬疏引《續漢志》:“鞏縣有湟水。”5.即今江西省西部之锦江,古又名蜀水。源出湖南省、江西省交界处的慈化,经万载县、上高县、高安市,流入赣江。《水經注·贛水》:“(濁)水出康樂縣(今万载县),故陽樂也。濁水又東逕望蔡縣(今上高县)”,“濁水又東逕建成縣(今高安县)……又東至南昌縣,東流入于贛水。”楊守敬疏:“濁水,《漢志》謂之蜀水……《漢志》:蜀水東至南昌入湖漢,今錦江自萬載縣東北逕上高縣、高安縣,至南昌縣西南入贛江。”
(2)液体不清亮。《釋名·釋言語》:“濁,瀆也,汁滓演瀆也。”《篇海類編·地理類·水部》:“濁,不清也。”《詩·小雅·四月》:“相彼泉水,載清載濁。”三國魏嵇康《與山巨源絶交書》:“時與親舊叙闊,陳説平生,濁酒一杯,彈琴一曲,志願畢矣。”唐李賀《箜篌引》:“隴畝油油黍與葫,瓦甒濁醪蟻浮浮。”
(3)脏,不干净。《漢書·諸葛豐傳》:“邪穢濁溷之氣上感于天,是以災變數見,百姓困乏。”唐姚合《過張邯鄲莊》:“雨門延風涼,洗我昏濁肌。”
(4)平庸。元馬致遠《黄粱夢》第四折:“你不是凡胎濁骨,迷本性人間受苦。”清洪昇《長生殿·聞樂》:“想我濁質凡姿,今夕得到月府,好僥倖也!”
(5)品行坏;贪鄙。《楚辭·漁父》:“舉世皆濁我獨清,衆人皆醉我獨醒,是以見放。”王逸注:“濁,衆貪鄙也。”王夫之通釋:“没於寵利曰濁。”唐姚崇《冰壺誡》:“以備其德,以全其真。與其濁富,寧比清貧!”宋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卷七:“世降俗薄,貪濁成風,反相與非笑廉者。”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更睹近世人生,每托平等之名,实乃愈趋于恶浊。”
(6)混乱;昏乱。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科條既備,民多偽態;書策稠濁,百姓不足。”鮑彪注:“言有司文書多,閲者昏亂。”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太史公曰:平原君,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,然未睹大體。”《晋書·隱逸傳·夏統》:“使統屬太平之時,當與元凱評議出處;遇濁代,念與屈生同汙共泥。”《武王伐紂平話》卷中:“刳胎斫脛剖忠良,顛覆殷湯舊紀綱。積惡已盈天震怒,濁天不免鹿臺亡。”
(7)昏暗不明。《周禮·考工記·㮚氏》:“凡鑄金之狀,金與錫,黑濁之氣竭,黄白次之;黄白之氣竭,青白次之;青白之氣竭,青氣次之,然後可鑄也。”唐李白《商山四皓》:“陰虹濁太陽,前星遂淪匿。”宋曾鞏《多雨》:“冬雷不收開蟄户,陰氣濁晦化為霧。”
(8)指天气沉闷。晋張協《雜詩》:“秋夜凉風起,清氣蕩暄濁。”唐白居易《新秋曉興》:“濁暑忽已退,清宵未全長。”宋司馬光《新遷書齋偶書呈全董二秀才并示姪良富》:“長夏暑氣濁,雲火高巑ࡵۣ\u0002”
(9)佛学用语。五浊,指五种灾业。《妙法蓮華經·方便品》:“諸佛出於五濁惡世,所謂劫濁、煩惱濁、衆生濁、見濁、命濁。”南朝宋謝靈運《廬山慧遠法師誄》:“令聲續振,五濁暫隆,弘道讚揚,彌虚彌沖。”宋王溥《唐會要》卷四十七:“空門不行五濁,比邱但行麄法。”又泛指世间的纷扰。郭沫若《圣者》:“……一面说,一面闭闭眼睛,好像要忘却这眼前的尘浊,去追寻他遗失了的乐园的光景。”
(10)音质厚重低沉。《韓非子·姦劫弑臣》:“若以道化行正理不趨富貴事上而求安,是猶聾而欲審清濁之聲也,愈不幾矣。”《遼史·樂志》:“右四旦二十八調,不用黍律,以琵琶弦叶之。皆從濁至清,迭更其聲,下益濁,上益清。”也指色泽厚重。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:“(峚山)瑾瑜之玉為良,堅粟精密,濁澤有而光。”郭璞注:“濁謂潤厚。”
⑪语音学名词。指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声带振动而发出的辅音。如汉语拼音字母的m〔m〕、n〔n〕、l〔l〕、r〔ʐ〕。清王士禛《師友詩傳續録》:“清濁,如‘通’、‘同’、‘清’、‘情’四字,‘通’、‘清’為清。‘同’、‘情’為濁。”
⑫毕星的别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:“濁謂之畢。”郭璞注:“掩兔之畢,或呼為濁,因星形以名。”《史記·律書》:“(七月)北至於濁。濁者,觸也,言萬物皆觸死也,故曰濁。”《宋史·天文志十》:“慶曆元年八月癸未,(流隕)星出天船,如太白,東北速行入濁,青白色,明燭地。”《續資治通鑑·元順帝至正十六年》:“丁亥,流星大如酒杯,色青白,尾迹約長五尺餘,光明燭地,起自東北,東南行,没于近濁,有聲如雷。”
⑬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五》:“濁氏,《漢書·貨殖傳》有濁氏賣脯。”《姓觿·覺韻》:“濁,《姓考》云:商時有濁侯國。後以國為氏。《千家姓》云:京兆族。”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胃脯,簡微耳,濁氏連騎。”《漢書·元后傳》:“皇后使侍中杜輔、掖庭令濁賢交送政君太子宫,見丙殿。”顔師古注:“濁,姓也。”
㊁《集韻》竹角切,入覺知。
人名用字。《集韻·覺韻》:“濁,闕。人名。《史記》孔子弟子有顔濁雛。”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濁的反义词 濁的近义词 濁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濁能组什么词
  • 濁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濁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濁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濁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濁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濁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濁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濁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濁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