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
拼音:shī
释义:1.文学体裁的一种。通过有节奏、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,抒发情感。最初诗可以唱咏。2.指《诗经》。3.诵诗;题诗;作诗。4.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。5.记录;记载。6.同“邿”。7.捧持。8.接续;继承。
拼音
shī笔顺
丶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一 丨 一 一 亅 丶同音字
拼音为shī的字 拼音为shi的字基础解释
见“诗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詩-中華語文大辭典詩诗ㄕshī1.一種文學體裁,通常以簡潔而有節奏、有韻律的語言來反映社會生活、抒發個人情感。[例]~詞∣~歌∣七言~∣~言志,歌永言。2.指《詩經》。3.姓。
詩-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119.【詩】
一文體的一種。尚書舜典:“詩言志。”曹丕典論論文:“銘誄尚實,詩賦欲麗。”陶潛歸去來辭:“臨清流而賦詩。”
二專指詩經。左傳隱西元年:“詩曰:'孝子不匱。'”又宣公二年:“詩曰:'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'”論語爲政:“子曰:'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無邪。'”又季氏:“曰:'學詩乎?'”
注意:在古代漢語中凡稱“詩曰”,“詩雲”,都是指的詩經,沒有例外。先秦兩漢如果單說“詩”,一般也是指的詩經。後代就不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