橙
拼音:chéng
释义:1.常绿乔木,叶子呈椭圆形,果实叫橙子,圆形,多汁,果皮红黄色,味道酸甜。果皮可入药,有宽胸利膈、行气止呕等功效。2.这种植物的果实。3.红中带黄的颜色,像橙子皮的颜色。
组词
橙色 橙黄 橙子 橙红 香橙 橙果 橙皮 黄橙 金橙 黄橙橙 箩底橙 给客橙 橙橘户 川山橙果 橙黄橘绿 橙黄桔绿拼音
chéng笔顺
一 丨 丿 丶 ㇇ 丶 丿 丿 ㇏ 一 丨 𠃍 一 丶 丿 一“木”横画稍短,竖画正直。“癶”横撇与斜捺舒展开张;“豆”上横宜短,上下中心对称。
同音字
拼音为chéng的字 拼音为cheng的字基础解释
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橙-中華語文大辭典橙ㄔㄥˊchénɡ1.植物名。常綠小喬木。枝多棘針,葉呈橢圓形,上有鋸齒。果實呈圓球形,果頂有圓圈,表皮有溝紋,富含精油,味芳香,可製藥。果肉為橙黃色,汁多味甜,含豐富纖維質及維生素C。也作「橙子」、「柳橙」。2.像橙一樣的顏色,黃中帶紅。[例]~黃|~色。
橙-漢語大字典橙
《説文》:“橙,橘屬。从木,登聲。”
(一)chéng 《廣韻》宅耕切,平耕澄。蒸部。
(1)果木名。果实为橙子。芸香科橙属植物的泛称。常绿小乔木。叶椭圆或卵形。果实球形或长球形,橙红或橙黄色。果实品质优良,耐贮藏,供生食或加工。《説文·木部》:“橙,橘屬。”《本草綱目·果部·橙》:“橙,《事類合璧》云:‘橙樹高枝,葉不甚類橘,亦有刺。其實大者如盌,頗似朱欒,經霜早熟,色黄皮厚,蹙衂如沸,香氣馥郁,其皮可以薰衣,可以芼鮮,可以和葅醢,可以為醬虀,可以蜜煎,可以糖制為橙丁,可以蜜制為橙膏,嗅之則香,食之則美,誠佳果也。’”漢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:“盧橘夏熟,黄甘橙楱。”《物類相感志·總論》:“橙合醬不酸。”清王士禛《題卞中丞紀年圖十首》之一:“緑橘黄橙未受霜,楊梅先熟蔗為漿。”
(2)橙子色;红和黄合成的颜色。毛泽东《菩萨蛮·大柏地》:“赤橙黄绿青蓝紫,谁持彩练当空舞?”
(二)dèng 《廣韻》都鄧切,去嶝端。
同“凳”。有腿无靠背的坐具。《廣韻·嶝韻》:“橙,几橙。”《集韻·隥韻》:“凳,《字林》:‘牀屬。’或从木。”《晋書·王獻之傳》:“魏時陵雲殿榜未題,而匠者誤釘之,不可下,乃使韋仲將懸橙書之。”《資治通鑑·晋安帝元興三年》:“何無忌夜於屏風裏草檄文,其母……登橙密窺之。”清顧炎武《天下郡國利病書·雲南五》:“檂人無几橙,席地而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