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
拼音:fán
释义:1.〈书〉篱笆。2.(Fán)姓。3.关鸟兽的笼子。
组词
差樊 樊篱 樊南 笼樊 樊邓 樊口 樊楼 樊然 白樊楼 樊桃芝 樊梨花 樊哙冠 樊川翁 樊迟稼 玉樊堂 樊迟之问 柙虎樊熊拼音
fán笔顺
一 丨 丿 丶 丿 丶 丿 丶 一 丨 丿 丶 一 丿 ㇏同音字
拼音为fán的字 拼音为fan的字基础解释
1.篱笆:~篱。 2.姓。详细解释
(形声,棥声。“棥”意思是篱笆,在字中也具有表意作用。本义:篱笆)
同本义
营营青蝇,止于樊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青蝇》
折柳樊圃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
庄周游于雕陵之樊。——《庄子·山木》
又如:樊棘(荆棘篱笆);樊鹿(樊篱中的鹿);樊圃(有篱的园圃)
关鸟兽的笼子
泽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饮,不蕲畜乎樊中。——《庄子·养生主》
又如:樊槛(囚笼)
领域;范围
盖学虽粗涉其樊,其为说不能无弊而已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内阁中书刘君墓表》
旁,边际
夏则休乎山樊。——《庄子·则阳》
古地名
春秋周京都辖邑,一名阳樊,在今河南省济源县东南
樊城的简称。其城在湖北省襄樊市
姓。
如:樊素(白居易家的歌妓。因善歌,有樊口之称)。樊哙(汉时刘邦的勇将,曾多次以勇力使刘邦脱险)
筑篱围绕
折柳樊圃,狂夫瞿瞿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东方未明》
关在笼中 。
如:樊絷(拘系于笼中)
纷杂
樊然淆乱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又如:樊乱(樊然。纷乱);樊萦(纷绕)
〈名〉
〈动〉
〈形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樊-中華語文大辭典樊樊ㄈㄢˊfán1.關鳥獸的籠子。[例]~籠|~中。2.〈書〉籬笆。[例]~籬。3.姓。
樊-漢語大字典樊
《説文》:“樊,鷙不行也。从ࠬܯ܌从棥,棥亦聲。”段玉裁改“鷙”为“騺”。
(一)fán 《廣韻》附袁切,平元奉。元部。
(1)马负过重,止而不前。《説文·ࠬܩè》:“樊,鷙不行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馬部》曰:‘騺,馬重皃。’驇不行,沈滯不行也。”朱駿聲通訓定聲:“樊,字亦作੧ţ\u0002《廣雅·釋詁三》:‘੧ů܌止也。’”三國魏阮瑀《駕出北郭門行》:“駕出北郭門,馬樊不肯馳。”
(2)关鸟兽的笼子。《廣韻·元韻》:“樊,樊籠。”《莊子·養生主》:“澤雉十步一啄,百步一飲,不蘄畜乎樊中。”郭象注:“樊,所以籠雉也。”唐白居易《贖雞》:“喔喔十四鶵,罩縛同一樊。”清洪昇《長生殿·疑讖》:“有誰曾屋上瞻烏,不隄防柙虎樊熊。”又牢笼;羁绊。明文震亨《長物志·室廬》:“真同桎梏樊檻而已。”梁启超《地理与文明之关系》:“亚细亚历史之缺点,不在其昔代之行专制,而在今日之犹安于专制,不知何年何代,乃脱其樊耳。”董必武《忆友》:“敌后几经殊死战,四年囚系未离樊。”
(3)同“藩”。篱笆。《集韻·元韻》:“藩,《説文》:‘屏也。’亦作樊。”《詩·小雅·青蠅》:“營營青蠅,止于樊。”毛傳:“樊,藩也。”宋王安石《還自舅家書所感》:“黄焦下澤稻,緑碎短樊蔬。”宋邵桂子《蔬屋詩為曹雲西作》:“繚以樊垣,經以濱渠。”清陳夢雷《又與徐健庵書》:“今北則插柳為樊,非有長城之限,屯堡烽燧之嚴也。”
(4)筑篱围绕。《詩·齊風·東方未明》:“折柳樊圃,狂夫瞿瞿。”孔穎達疏:“此言折柳木以為藩菜果之圃。”宋范成大《四時田園雜興》:“已插棘針樊筍徑,更鋪魚網蓋櫻桃。”清顧炎武《天下郡國利病書·浙江六·丘緒〈東錢湖議〉》:“自沿湖居民或侵填以為居室,或樊植以為園林。”又围绕。《太平天國軼聞》卷一:“願購此廢園地起第宅,並此大池亦購焉,築垣以樊之,漸起屋舍數椽。”
(5)边;边缘。《廣雅·釋言》:“樊,邊也。”《集韻·元韻》:“樊,山邊也。”《莊子·則陽》:“冬則揭鼈於江,夏則休乎山樊。”陸德明釋文引李(頤)云:“樊,傍也。”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體本抱神,以游於天地之樊。”高誘注:“樊,崖也。”唐白居易《中隱》:“大隱住朝市,小隱入丘樊。丘樊太冷落,朝市太囂諠。”梁启超《政治与人民》:“政治为人民生命,其理由本非甚邃,徒以重重关系,间接稍多,中人以下,骤涉焉而不见其樊,则其漠然视之。”
(6)纷杂貌。《正字通·木部》:“樊,紛雜貌。”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自我觀之,仁義之端,是非之塗,樊然殽亂。”郭沫若《咏史》:“韩碑毁去韩文在,莫道樊然无是非。”
(7)通“鞶(pán)”。马腹带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乾部》:“樊,叚借為鞶。”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:“樊纓,十有再就。”鄭玄注:“樊讀如鞶帶之鞶,謂今馬大帶也。”《詩·小雅·采芑》“鉤膺ࠌ٩ݩ”毛傳:“鉤膺,樊膺也。”陸德明釋文:“樊,步干反。馬大帶也。”
(8)古地名。1.春秋周京都辖邑,一名阳樊,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。《左傳·隱公十一年》:“王取鄔、劉、蔿、邘之田于鄭,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:温、原、絺、樊。”杜預注:“(樊),一名陽樊,野王縣西南有陽城。”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歷代州域形勢一·唐虞三代》:“樊,畿内國,或曰今濟源縣西南十五里曲陽城,是古陽樊也。”2.樊城的简称。其城在湖北省襄樊市。《資治通鑑·漢獻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時劉備屯樊,琮不敢告備。”胡三省注:“(樊),樊城,在襄陽東,北臨漢水。”
(9)姓。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殷民七族:陶氏、施氏、繁氏、錡氏、樊氏、饑氏、終葵氏。”《通志·氏族略三》:“樊氏,姬姓。周太王之子虞仲支孫仲山甫為周宣王卿士,食采於樊,因邑命氏。”
(二)fàn 《〈淮南子〉高誘注》讀如飯。
〔樊桐〕传说中的山名。《淮南子·墬形》:“縣圃、涼風、樊桐,在昆侖閶闔之中。”高誘注:“縣圃、涼風、樊桐,皆昆侖之山名也。樊讀如麥飯之飯。”《水經注·河水一》:“崑侖之山三級,下曰樊桐,一名板桐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fán
1、[襄樊]xiāng fán
市名。位于湖北省北部,汉丹、焦柳、襄渝铁路在境内交会。人口58万(1997年)。是全省北部交通、经济中心。有古隆中等名胜。
2、[樊笼]fán lóng
关鸟兽的笼子,比喻受束缚而不自由的境地。
3、[衡樊]héng fán
衡门与樊篱。指简陋的房舍。
4、[邱樊]qiū fán
园圃;乡村。常指隐者所居。
5、[樊絷]fán zhí
谓拘系于笼中。
6、[樊橑]fán liáo
整齐排列的屋椽。
7、[樊灌]fán guàn
汉 武将 樊哙 与 灌夫 的并称。
8、[脱樊]tuō fán
逃出樊笼。
9、[樊圃]fán pǔ
有篱的园圃。
10、[林樊]lín fán
指林边。
11、[尘樊]chén fán
把尘世比作樊笼,因称尘樊。宋 范成大《鬼门关》:“天作陇头石闕,人言要隔尘樊。百年会须作鬼,无事先穿鬼关。”
12、[樊援]fán yuán
犹樊篱。援,通“楥”,篱柱。借指樊篱间的燕雀。
13、[樊蛮]fán mán
唐 白居易 的家妓 樊素、小蛮 的并称。唐 白居易《天寒晚起引酌咏怀寄许州王尚书汝州李常侍》:“四海故交唯 许 汝,十年贫健是 樊 蛮。”
14、[前樊]qián fán
浅黑色的马肚带。前,通“翦”。
15、[樊槻]fán guī
木名。秦皮的异名。相传其皮渍水后,和墨书写,可保持墨色长久。
16、[樊鹿]fán lù
樊篱中的鹿。比喻失去自由者。
17、[樊桐]fán tóng
传说中的山名。
18、[樊邓]fán dèng
古地区名。为 春秋 樊国、邓国 的遗址。在今 湖北省 襄樊市 及 河南省 邓县 一带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南朝 梁 任昉《宣德皇后令》:“及拥旄司部,代 马不敢南牧;推轂 樊 邓,胡尘罕尝夕起。”唐 贾至《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》诗:“登高望旧国,胡马满 东周。宛 叶 遍蓬蒿,樊 邓 无良畴。”
19、[樊萦]fán yíng
犹纷绕。
20、[樊孙]fán sūn
指 汉 樊光 与 三国 魏 孙炎。二人均注过《尔雅》。
21、[山樊]shān fán
山旁。亦指山中茂林。
22、[樊口]fán kǒu
1.唐白居易有家妓樊素善歌。后因以“樊口”借指善歌者之歌喉。 2.地名。在湖北鄂城县西北。因当樊港入江之口,故名。
23、[樊南]fán nán
唐 代诗人 李商隐 的别称。
24、[楚樊]chǔ fán
指 楚庄王 夫人 樊姬。为古之贤妃。
25、[篱樊]lí fán
篱笆。比喻限制范围。
26、[差樊]chà fán
古代坟墓外按死者爵位等级不同所立之藩篱。
27、[樊棘]fán jí
荆棘篱笆。语本《诗·小雅·青蝇》:“营营青蝇,止于樊……营营青蝇,止于棘。”宋 叶适《中奉大夫曾公墓志铭》:“朝衣负涂炭之羞而以冰玉自洁,青蝇蒙樊棘之誚而与鸿鵠偕逝。”明 无名氏《四贤记·致归》:“君家原是老书生,仕路须知有爱憎,营营樊棘止青蝇。”参阅《诗·小雅·青蝇》毛 传及 郑 笺。
28、[樊乱]fán luàn
杂乱,纷纭。
29、[防樊]fáng fán
犹防范。
30、[樊然]fán rán
纷乱貌。
31、[樊卢]fán lú
唐 代作家 樊宗师 与 卢仝 的并称。二人诗文多艰涩怪僻。
32、[笼樊]lóng fán
鸟笼。
33、[樊槛]fán kǎn
指囚笼。
34、[丘樊]qiū fán
园圃;乡村。亦指隐居之处。南朝 宋 谢庄《月赋》:“臣东鄙幽介,长自丘樊。”《宋书·隐逸传论》:“若使值见信之主,逢时来之运,岂其放情江海,取逸丘樊,盖不得已而然故也。”唐 白居易《中隐》诗:“大隐住朝市,小隐入丘樊。丘樊太冷落,朝市太嚣喧。不如作中隐,隐在留司官。”宋 王安石《忆昨诗示诸外弟》:“况復丘樊满秋色,蜂蝶摧藏花草腓。”清 赵翼《重过灵岩山馆》诗:“太息平泉空作记,不曾终老此丘樊。”
35、[玉樊堂]yù fán táng
明 夏完淳 著有《玉樊堂词》,故后以 玉樊堂 指 夏完淳。
36、[樊桃芝]fán táo zhī
菌类植物的一种。
37、[樊迟稼]fán chí jià
《论语·子路》载:“樊迟 请学稼。”后因以“樊迟稼”为弃仕务农之典。
38、[樊川翁]fán chuān wēng
唐 代著名诗人 杜牧 的自称。
39、[樊哙冠]fán kuài guān
古冠名。殿门司马卫士所戴。相传 鸿门 宴上,项羽 欲杀 刘邦,汉 将 樊哙 闻事急,乃裂裳裹盾为冠,闯入 羽 营,责 羽 背信,刘邦 乘间脱走。后人壮 哙 意,摹其裹盾的冠状制冠,因名“樊噲冠”。参阅《后汉书·舆服志》、《隋书·礼仪志六》。
40、[白樊楼]bái fán lóu
见“白矾楼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