疎
拼音:shū
释义:1.同“疏”。
组词
麤疎 稀疎 研疎 消疎 清疎 弊衣疎食 吸溜疎剌 失留疎剌拼音
shū笔顺
㇇ 丨 一 丨 ㇀ 一 丨 𠃍 一 丨 丿 ㇏同音字
拼音为shū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
同“疏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疎-中華語文大辭典疎疏ㄕㄨshū「疏」的異體字。
疎-漢語大字典疎
⁷疎
同“疏”。《廣韻·魚韻》:“疏,俗作疎。”《禮記·祭統》:“見貴賤之等焉,見親疎之殺焉。”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·胡統寺》:“洞房周匝,對户交疎。”范祥雍校注:“疏與疎同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shū
1、[荒疎]huāng shū
见“荒疏”。
2、[顽疎]wán shū
见“顽疏”。
3、[虚疎]xū shū
犹粗疏。
4、[阔疎]kuò shū
见“阔疏”。
5、[雕疎]diāo shū
见“雕疏”。凋零,零落。
6、[萧疎]xiāo shū
见“萧疏”。
7、[消疎]xiāo shū
1.亦作“消疏”。寂寞;冷落。元 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二折:“更那堪天寒日短,旷野消疏,关山寂寞。”元 王修甫《斗鹌鹑》套曲:“景消疎,人凄楚,心上离愁,腮边泪珠。”元 曾瑞《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·四时闺怨·冬》曲:“掩空堂,锁餘香,消疎景物助凄凉。”《警世通言·宿香亭张浩遇莺莺》:“虽园圃消疎,不足以当君之盛作,若得一诗,可以永为壮观。” 2.谓困乏,衰微,不景气。元 白朴《东墙记》楔子:“父丧父贫不似初,囊篋尽消疎。”《警世通言·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原来是年景消疏,买卖不济。” 3.稀少;减少。元 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三折:“问行人踪跡消疎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六回:“左边 丁奉,右边 徐盛 --并合 蒋钦 等三路军马……将 关公 困在垓心,手下将士,渐渐消疏。”
8、[二疎]èr shū
见“二疏”。
9、[刚疎]gāng shū
傲慢疏诞。
10、[肃疎]sù shū
指草木萎缩稀疏。
11、[贵疎]guì shū
谓珍贵而不实用。
12、[清疎]qīng shū
见“清疏”。
13、[庸疎]yōng shū
平庸粗疏。
14、[高疎]gāo shū
见“高疏”。
15、[责疎]zé shū
责备数说。
16、[凶疎]xiōng shū
见“凶疏”。
17、[慵疎]yōng shū
懒散。
18、[闲疎]xián shū
亦作“间疏”。见“閒疏”。
19、[戚疎]qī shū
犹亲疏。
20、[调疎]diào shū
见“调疏”。
21、[通疎]tōng shū
见“通疏”。
22、[朴疎]pǔ shū
见“朴疏”。
23、[纤疎]xiān shū
见“纤疏”。
24、[浮疎]fú shū
见“浮疏”。
25、[精疎]jīng shū
精密和粗疏。
26、[凋疎]diāo shū
凋疏。
27、[研疎]yán shū
精细和粗疏。
28、[森疎]sēn shū
见“森疏”。
29、[麤疎]cū shū
1.亦作“麤疏”。亦作“麤踈”。亦作“麄疏”。亦作“麄踈”。粗忽疏慢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鲁肃传》:“张昭 非 肃 谦下不足,颇訾毁之,云 肃 年少麤疎,未可用。”宋 苏辙《泝潮》诗之一:“天地尚遭人意料,乘时使气定麄踈。”元 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一折:“他鹰指爪,蟒身躯,忒躁暴,太麄疎,但言语,便喧呼。” 2.粗糙;不精密。《东观汉记·明德马皇后传》:“﹝后﹞袍极麤疏,诸主朝望见,反以为綺。”晋 袁宏《后汉纪·章帝纪上》:“诸主家朝请,望见后袍极麤踈,反以为侍婢之数。”宋 杨万里《题望韶亭》诗:“尧 时文物也麄踈,礼乐犹带鸿荒餘。”元 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一折:“则我这衣袂麄疎,都是柴草络布无绵絮。”梁启超《说动》:“机器不兴,工欲动,而笨拙麤疏之刀锯絏之。” 3.谓才识疏略寡陋。《吕氏春秋·异宝》“其知弥觕”汉 高诱 注:“觕,麤疏也。”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·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》:“然 隐 才雄而麄疏,鄴 才清而緜緻。”宋 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七:“盗喜曰:‘秀才乃肯自屈,何不可者!顾吾辈麤疏,恐为秀才笑耳。’” 4.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。唐 孟郊《秋怀》诗之九:“秋深月清苦,虫老声麤踈。”
30、[轻疎]qīng shū
见“轻疏”。
31、[风疎]fēng shū
和风缓吹。
32、[拙疎]zhuō shū
见“拙疏”。
33、[潇疎]xiāo shū
犹寥落,凄凉。
34、[寖疎]jìn shū
逐渐疏远;逐渐稀疏。
35、[分疎]fēn shū
见“分疏”。
36、[宽疎]kuān shū
亦作“宽疏”。稀疏;不严密。
37、[比疎]bǐ shū
见“比疏”。
38、[槐疎]huái shū
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黜免》:“桓玄 败后,殷仲文 还为大司马咨议,意似二三,非復往日。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,甚扶疏。
39、[扶疎]fú shū
见“扶疏”。
40、[亲疎]qīn shū
见“亲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