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róng

释义:1.榕树,常绿大乔木,树干分枝多,有气根,树冠大,叶子椭圆形或卵形,花黄色或淡红色,果实倒卵形,黄色或赤褐色。生长在热带地区。木材可制器具,叶、气根、树皮可入药。2.福州的别称。相传北宋治平(1064—1067)时城中曾遍植榕树,故称。

组词

榕树 榕厦 榕海 榕城 榕迳 榕径

拼音

róng

笔顺

丿 丿 丿 𠃍
左窄右宽。“木”横短竖正。“容”上下中心对齐,重心安稳。

同音字

拼音为róng的字 拼音为rong的字

基础解释

1.榕树,常绿大乔木,树干分枝多,有气根,树冠大,叶子椭圆形或卵形,花黄色或淡红色,果实倒卵形,黄色或赤褐色。生长在热带地区。木材可制器具,叶、气根、树皮可入药。 2.(Róng)福建福州的别称。

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一种常绿乔木 ,树干分枝多,枝上又长出许多气生根,其向下长入土中形成一支柱,树冠大,叶互生,椭圆形或卵形,花黄色或淡红色,果实倒卵形,黄色或赤褐色

    榕,木名。——《玉篇》

  2. 福建省福州市的别称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榕-中華語文大辭典

榕ㄖㄨㄥˊrónɡ1.植物名。常綠喬木。分枝極多,覆蓋面廣。由樹枝長出叢生氣根,狀如馬尾,長者下垂入地。葉橢圓呈倒卵形,表面深綠色。果實圓而小,似無花果,可食用。生產在熱帶地區。材質較鬆軟,可製木器。葉、氣根、樹皮可入藥。常作觀賞盆栽或行道樹。2.福建福州的別稱。

榕-中華大字典

1、榕讀音:餘封切,音容,冬韻。釋文:木名。見《玉篇》。
 〔按~樹。常綠喬木。生南方。樹多氣根。自枝梢下垂。條條入地。多至數十百。葉作橢圓形。下承長葉柄。蔭廣數畝。花及果實之構造。頗似無花果。材質足供器用。~城隨筆云。閩中多~樹。卽此木也〕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róng

1、[榕树]róng shù

木名。常绿大乔木。树干分枝多,覆盖面广,有气根。叶子互生,椭圆形或卵形;花黄色或淡红色;果实倒卵形,黄色或赤褐色。生长在热带地方。木材褐红色,可制器具,果可食;根、叶、树汁均可作药用。

2、[榕城]róng chéng

福建省 福州市 的别称,因其地多榕树而得名。清 朱文藻《<榕城诗话>跋》:“榕城 者,闽 中多榕树……故 闽城 以是为号。”清 褚人穫《坚瓠七集·榕城》:“宋 熙寧 中,闽 越 地多植榕树,其木拥肿不中绳墨,郡守 程师孟 命 闽 人多植之……至今目为 榕城。”

3、[榕厦]róng shà

榕树。因其高大茂密,望之若大厦,故名。

4、[榕海]róng hǎi

福建省 福州市 别称。明 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二》:“榕木,惟 闽 广 有之,而 晋安 城中最多,故谓之 榕城,亦曰 榕海。”晋安,晋 郡名,治所在 侯官(今 福州市)。

5、[榕迳]róng jìng

榕木下的小路。

6、[豆果榕系]dòu guǒ róng xì

乔木,幼时附生于它树,高5-15米;树皮灰色,光滑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榕的反义词 榕的近义词 榕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榕能组什么词
  • 榕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榕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榕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榕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榕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榕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榕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榕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榕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