椶
拼音:zōng
释义:1.亦作“棕”。2.木名。棕榈树。参见“椶櫚”。3.棕毛或棕片。参见“椶毛”。4.颜色的一种。参见“椶色”、“椶緑”。
组词
海椶 椶棚 椶帚 椶檐子 椶榈屋拼音
zōng笔顺
一 丨 丿 丶 丿 丶 ㇄ 丨 丿 丶 丿 ㇇ ㇏同音字
拼音为zōng的字 拼音为zong的字基础解释
同“棕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椶-康熙字典椶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椶
★【唐韻】子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祖叢切【正韻】祖東切,𠀤音騣。《石鼓文》作𣞡,俗作棕。【說文】栟櫚也。可作萆。張揖曰:本高一二丈,旁無枝,葉如車輪,皆萃于木杪,其下有皮,重疉裹之,每皮一匝爲一節,花黃白,結實作房如魚子狀。【山海經】石脃之上,其木多椶。【玉篇】椶櫚,一名蒲葵。
◎又椶竹,亦竹類。【益部方物記】有皮無枝,實中而榦。
◎又崖椶,草名。【蘇頌·圖經】狀似椶,有葉無花,采根治勞傷,效。俗作㯶,非。
1、椶讀音:祖叢切,音騣,東韻。釋文:
❶栟櫚也。可作萆。見《說文》。
〔按~木高丈餘。聳直無枝。幹杪叢生大葉。分裂如破扇。葉柄甚長。柄下有籜。裹於幹周。各籜相重。遂成層節。花黃白色。春夏之交。孕葉叢中。黃苞被之。花細如魚子。故稱~魚。亦曰~笋。可蜜浸而食。結實纍纍如豆。其材赤黑色。宜爲鍾杵。亦可旋器。籜有靭絲如鬃毛。可織雨衣。產川廣者良。今江南多有之〕。
❷~竹。亦~櫚類。高丈許。幹無旁枝。全形極似~櫚而小。其葉又似竹。故名。
❸崖~。草名。狀似~。有葉無花。見《本草圖經》。
2、棕釋文:椶或字。見《集韻》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zōng
1、[椶色]zōng sè
像棕毛一样的颜色。
2、[椶屩]zōng juē
棕鞋。
3、[椶笠]zōng lì
亦作“棕笠”。用棕和竹篾编成的帽子。用以遮雨或遮阳等。
4、[椶竹]zōng zhú
亦作“棕竹”。常绿丛生灌木,叶形略似棕榈,但质薄尖细如竹叶。多栽培供观赏。干虽细而坚韧,可制手杖、伞柄等。
5、[椶榻]zōng tà
亦作“棕榻”。棕绷床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四回:“先夫咽了气下来,真是除了一个棕榻、一条草席,再无别物的了。”
6、[椶毛]zōng máo
1.棕丝的俗称。棕榈树叶鞘的纤维,红褐色,坚韧而具弹性,是编结蓑衣、绳索等的原料。 2.元上都别殿的通称。又称椶殿,因用棕毛以代陶瓦,故称。
7、[椶轿]zōng jiào
覆以棕盖的轿舆。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列朝一·御辂》:“主上禁中游幸,惟用椶轿,其制轻捷,又减步輦数倍。”《明史·舆服志一》:“永乐 元年,駙马都尉 胡观 越制乘 晋 王济熺 朱轑椶轿,为给事中 周景 所劾。”
8、[椶榈]zōng lǘ
1.亦作“棕櫚”。常绿乔木。干直立,呈圆柱形,不分枝,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。叶大,集生干顶,掌状深裂,裂片呈披针形。花黄色,核果长圆形。棕衣可制绳索、毛刷、地毯、床垫、蓑笠等。树干可作器具和建筑材料。 2.指棕衣或棕毛。 3.元上都别殿名。
9、[椶树]zōng shù
棕榈的通称。
10、[椶编]zōng biān
用棕丝编制的用品和工艺品。坚实,美观,制品有提兜、箱子、凉帽、拖鞋、玩具等。主要产地是 四川 新繁 地区。
11、[椶殿]zōng diàn
亦作“棕殿”。元 上都 别殿的通称。
12、[椶箱]zōng xiāng
亦作“棕箱”。外层包有棕毛织物的箱子。
13、[椶绷]zōng bēng
用棕绳穿在长方形木框上制成的床屉子。
14、[椶匠]zōng jiàng
称制造或修理棕器的工匠或手工业者。如:这位棕匠手艺不错,他做的棕丝制品很受顾客欢迎。
15、[椶花]zōng huā
比喻酒花。因状似棕树花苞中排列的细子,故称。
16、[椶毯]zōng tǎn
棕丝制的地毯。
17、[椶片]zōng piàn
棕皮。
18、[椶棚]zōng péng
亦作“棕棚”。用棕覆顶的棚子。
19、[椶熊]zōng xióng
动物名。哺乳纲,熊科。体大,长约二米,高约一米。通常呈褐色;耳有黑褐色长毛;胸部有一宽白纹,延伸至肩部前面;前后肢黑色。生活在北温带山林地区。杂食性。有冬眠现象。肉可食,胆入药,皮可制革,熊掌尤为珍贵。我国所产的马熊,为棕熊的一个亚种。
20、[椶皮]zōng pí
亦作“棕皮”。棕榈树干上包裹着的一层由叶鞘形成的纤维状物。可加工成棕丝,也可直接用作编结蓑衣等的原料。棕皮的基部可入药,有收敛止血之功能。
21、[椶拂]zōng fú
用棕榈叶制成的拂尘。用于掸尘、驱蚊蝇等。
22、[椶笋]zōng sǔn
1.亦作“棕笋”。棕榈的花苞。 2.见“椶笋”。
23、[椶鞵]zōng xié
亦作“棕鞋”。棕鞋。
24、[椶绿]zōng lǜ
绿中泛棕色的一种颜色。
25、[椶车]zōng chē
以棕为盖顶的车。始为皇太妃和内外命妇所乘,后其他官员亦乘之。
26、[椶壤]zōng rǎng
又称棕色森林土。在温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,针阔叶混交林和夏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。
27、[椶人]zōng rén
指棕色人种。
28、[椶垫]zōng diàn
用棕丝制成的垫子。
29、[椶篮]zōng lán
棕编的篮子。
30、[椶床]zōng chuáng
用棕绳编制的坐卧之具。
31、[椶冠]zōng guān
棕制的帽子。《明史·隐逸传·杨恒》:“﹝ 恒 ﹞閲十年退居 白鹿山,戴椶冠,披羊裘,带经耕烟雨间,啸歌自乐,因自号 白鹿生。”
32、[椶荐]zōng jiàn
棕垫子。
33、[椶帚]zōng zhǒu
棕丝编扎的用具。用于刷粉、尘、浆糊等。如:大妈用棕帚把磨上的粉刷得干干净净。参阅《三才图会·器用十二·棕帚》。
34、[椶荚]zōng jiá
棕榈树的果实。
35、[海椶]hǎi zōng
亦作“海棕”。树名。椰木的一种。
36、[椶衣]zōng yī
1.棕皮。如:棕匠们先把棕衣加工成棕丝,再用棕丝制成棕垫、棕绷、棕刷等用具。 2.用棕丝编织的蓑衣。
37、[椶舆]zōng yú
棕车。
38、[椶丝]zōng sī
即棕毛。参见“椶毛”。
39、[椶扇]zōng shàn
用蒲葵叶制成的扇,俗称芭蕉扇。因棕榈有蒲葵异名,故误称棕扇。
40、[椶闾]zōng lǘ
棕榈。閭,同“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