觚
拼音:gū
释义:1.一种古时的制酒器,喇叭形口、细腰、高圈足,用青铜制成,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。也有陶制的觚,但多是明器(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)。2.古代写字用的多棱形木简。3.〈书〉棱角。4.姓。
组词
觚竹 觚编 觚棱 操觚 觚陛 弃觚 觚牍 觚翰 觚简 觚不觚 破觚斫雕 率尔操觚 搦管操觚 染翰操觚 操觚染翰 怀觚握椠 弃觚投笔 破觚为圜拼音
gū笔顺
丿 ㇇ 丿 𠃌 一 一 丨 丿 丿 𠄌 丶 ㇏同音字
拼音为gū的字 拼音为gu的字基础解释
1.古代一种盛酒器具。 2.古代用来写字的木简:操~(指写文章)。 3.棱角。详细解释
(形声。从角,瓜声。本义: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,用青铜制成,口作喇叭形,细腰,高足,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,容量3升,一说是2升)
同本义
觚,乡饮酒之爵也。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。——《说文》
二觚。——《仪礼·特牲礼记》。注:“爵一升,觚二升,觯三升,角四升,散五升。”
执觞觚杯豆而不醉。——《大戴礼记·曾子事父母》
坐取觚洗。——《仪礼·燕礼》
子曰:“觚不觚,觚哉!觚哉!”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
左边几上文王鼎箸香盒,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又如:觚不觚(觚不成其为觚。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);千盅百觚;美人觚(饰有美人图案的饮酒器)
古代一种写字用的木板
或操觚以率尔,或含毫而邈然。——晋· 陆机《文赋》
又如:操觚(意即拿木简写文章);觚牍(竹简木札。古代用以写字,也指书信);觚简(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借指书籍)
有棱角的器物假借为“柧”。方梁
破觚而为圜。——《史记·酷吏传》。索隐:“觚八棱有隅者。”汉书注:“方也。”
棱角 。
如:觚坛(有棱角的祭坛);觚棱(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的殿堂屋角。借指宫阙、京城);觚陛(棱角整齐的台阶。借指坛场)
法
自削以觚。——《太玄·大》。注:“法也。”
又如:绳之以觚(犹绳之以法)
剑柄
操其觚,招其末,则庸人能以制胜。——《淮南子·主术》
又如:操其觚(抓住剑柄);剑觚(剑柄)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觚-中華語文大辭典觚觚ㄍㄨɡū1.古代青銅製酒器。長身細腰,口部和底部呈喇叭形,腹和圈足上有棱。2.古代用於書寫的木簡,有棱。[例]或操~以率爾(《文選‧陸機‧文賦》)。
觚-漢語大字典觚
《説文》:“觚,鄉飲酒之爵也。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。从角,瓜聲。”
gū 《廣韻》古胡切,平模見。魚部。
(1)古代酒器。青铜制。喇叭形,细腰、高圈足,腹和圈足上有棱。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。陶制的多为随葬器物。《説文·角部》:“觚,鄉飲酒之爵也。一曰觴受三升者謂之觚。”《廣雅·釋器》:“二升曰觚。”《儀禮·特牲饋食禮》:“實二爵二觚四觶一角一散。”鄭玄注:“舊説云爵一升,觚二升。”《論語·雍也》:“觚不觚,觚哉!觚哉!”《孔叢子·儒服》:“平原君與子高飲,强子高酒曰:‘昔有遺諺:堯舜千鍾,孔子百觚。’”后世也用为陈设。《紅樓夢》第三回:“左邊几上擺着汝窑美人觚,裏邊插着時鮮花草。”
(2)多棱角的器物。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漢興,破觚而為圜,劉雕而為朴。”司馬貞索隱引應劭云﹕“觚,八棱有隅者。”因指棱角。《淮南子·本經》:“衣無隅差之削,冠無觚蠃之理。”高誘注:“言無者,冠文取平直而已也。”《新唐書·太宗諸子傳》:“皋當自創意為欹器,以髤木上出五觚,下銳圓,為盂形。”特指灶額。《太平御覽》卷一百八十六引《莊子·逸篇》:“仲尼讀《春秋》,老聃踞竈觚而聽。觚,竈額也。”
(3)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《急就篇》:“急就奇觚與衆異。”顔師古注:“觚者學書之牘,或以記事,削木為之,蓋簡屬也。……其形或六面,或八面,皆可書。觚者,棱也。以有棱角,故謂之觚。”引申指书写用的绢帛或纸。《文選·陸機〈文賦〉》:“或操觚以率爾,或含毫而邈然。”李善注:“觚,木之方者,古人用之以書,猶今之簡也。”唐劉禹錫《劉氏集略説》:“喜與屬詞者游,謬以為可教,視長者所行止,必操觚從之。”
(4)剑柄。《淮南子·主術》:“操其觚,招其末,則庸人能以制勝。”高誘注:“觚,劒柎。”北齊劉晝《新論·思慎》:“令提劍鋒而掉劍觚,必刎其指,而不能以陷腐木。”
(5)法。《太玄·玄攡》:“綴之以其類,占之以其觚。”范望注:“觚,法也。……占之以法,謂經緯之休咎也。”
(6)通“孤”。独特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豫部》:“觚,叚借為孤。”《莊子·大宗師》:“古之真人,其狀義而不朋,若不足而不承;與乎其觚而不堅也。”成玄英疏:“觚,獨也。”陸德明釋文:“觚,音孤。王云:‘觚,特立羣也。’”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至勗宾霍尔,则自既以兀傲刚愎有名,言行奇觚,为世希有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gū
1、[觚牍]gū dú
供书写的木简。亦指书翰。唐 柳宗元《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》:“孔子 作《春秋》,千五百年……秉觚牘,焦思虑,以为论注疏説者,百千人矣。”元 马祖常《壮游八十韵》:“童子操觚牘,价重麒麟罽。”
2、[木觚]mù gū
1.古代用于书写的木片。 2.古代的木质酒器。
3、[百觚]bǎi gū
犹言很多杯酒。《孔丛子·儒服》:“尧 舜 千钟,孔子 百觚。”汉 孔融《与曹操论酒禁书》:“尧 不千钟,无以建太平;孔 非百觚,无以堪上圣。”宋 苏轼《送陈睦知潭州》诗:“君时年少面如玉,一饮百觚嫌未痛。”
4、[觚圜]gū huán
方圆。
5、[商觚]shāng gū
觚,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,也用作礼器。
6、[觚编]gū biān
编连成册的木简。借指书籍。
7、[罍觚]léi gū
泛指酒器。
8、[弃觚]qì gū
犹弃笔。觚,古代写字用的木简。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傅介子 年十四,好学书,尝弃觚而叹曰:‘大丈夫当立功絶域,何能坐事散儒?’后卒斩 匈奴 使者,还拜中郎。”清 纳兰性德《渌水亭杂识》卷三:“弃觚与 班生 投笔相类。”参见“弃笔”。
9、[觚坛]gū tán
有棱角的祭坛。
10、[觚木]gū mù
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
11、[灶觚]zào gū
1.即灶突。 2.烧残的木简。指破旧书籍。
12、[觚形]gū xíng
一种形状。
13、[觚竹]gū zhú
古国名。觚,通“孤”。
14、[剖觚]pōu gū
谓书写,写定。觚,指木简。
15、[觚椠]gū qiàn
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。
16、[觚翰]gū hàn
木简与笔。借指文辞。
17、[腾觚]téng gū
举杯,传杯。
18、[裁觚]cái gū
谓写文章。亦借指诗文。觚,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
19、[踞觚]jù gū
谓倚着灶角。语本《南华逸编》:“仲尼 读《春秋》,老聃 踞灶觚而听。”柴萼《梵天庐丛录·袁昶》:“少寇 吴公 昔尝与予踞觚语此,引为深忧。”周作人《知堂回想录·三味书屋》:“李越缦 有一篇《城西老屋赋》,写家塾情状的有一段很好,其词曰:‘予之童騃,踞觚而读。’”
20、[象觚]xiàng gū
以象骨为饰,或饰以象形花纹的酒器。
21、[觚棱]gū léng
1.亦作“觚棱”。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。亦借指宫阙。 2.借指京城。 3.借指故国。 4.棱角。 5.比喻言行方正刚烈。 6.见“觚稜”。
22、[觚角]gū jiǎo
锋芒;棱角。
23、[觚陛]gū bì
棱角整齐的台阶。借指坛场。
24、[棱觚]léng gū
觚棱。殿堂屋角的瓦脊。因其呈方角棱瓣之形,故称。
25、[谲觚]jué gū
犹谲诡。
26、[觚廉]gū lián
棱角。
27、[觚简]gū jiǎn
1.古代书写用的木简。借指书籍。 2.引申为刻印书籍。
28、[奇觚]qí gū
1.犹奇书。觚,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。 2.奇特,不一般。
29、[觚不觚]gū bù gū
比喻事物名实不符。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子曰:‘觚不觚,觚哉!觚哉!’”何晏 集解:“以喻为政不得其道,则不成。”朱熹 集注:“觚,棱也;或曰酒器,或曰木简,皆器之有棱者也。不觚者,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。觚哉:觚哉!言不得为觚也。”清 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四分论》:“《续汉志》云:‘在天成度,在宪成日,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,则减四分也。’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,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。”
30、[破觚斲雕]pò gū zhuó diāo
语出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漢 興,破觚而爲圜,斲雕而爲樸。”后以比喻删繁杂而从简易,去浮华而尚质朴。宋 欧阳修《贾谊不至公卿论》:“而 文帝 由 代 邸嗣 漢 位,天下初定,人心未集。方且破觚斲雕,衣綈履革,務率敦樸,推行恭儉。”
31、[率尔操觚]shuài ěr cāo gū
觚:方木,古人用它来书写。率尔:不加思索;操觚:指作文。原形容文思敏捷,后指没有慎重考虑,轻率地写。
32、[怀觚握椠]huái gū wò qiàn
常带书写工具,以备写作的需要。同“怀铅提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