梱
拼音:kǔn
释义:1.门限。2.叩,敲击。3.至。参见“梱復”。4.梱束。
组词
梱内 梐梱 门梱 逾梱 没成梱拼音
kǔn笔顺
一 丨 丿 丶 丨 𠃍 一 丨 丿 丶 一同音字
拼音为kǔn的字 拼音为kun的字基础解释
也叫𫕸。两门中间的方木桩。详细解释
门槛
使高其梱张释之。——《史记·循吏传》
莫不始乎梱内。——《汉书·匡衡传》
外言不入于梱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又如:梱内(门内。指家室)
假借为“稇”。捆,束
既拾取矢梱之。——《仪礼·大射仪》
梱纂组。——《淮南子·脩务》
〈名〉
〈动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梱-中華語文大辭典梱ㄎㄨㄣˇkǔn門限;門檻。[例]~內|石~。
梱-漢語大字典梱
《説文》:“梱,門橛也。从木,困聲。”
(一)kǔn ㊀《廣韻》苦本切,上混溪。諄部。
(1)同“閫”。门橛,门限。《説文·木部》:“梱,門橛也。”徐鍇繫傳:“謂門兩旁挾門短限,今人亦謂門限。”段玉裁注:“謂當門中設木也。”朱駿聲通訓定聲:“横界于門下者為閾,亦曰切,直豎于門中者為梱,亦曰闑……凡横者直者皆所以為限。”《集韻·混韻》:“梱,或作閫。”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外言不入於梱,内言不出於梱。”《史記·循吏列傳》:“王必欲高車,臣請教閭里使高其梱。”明文震亨《長物志·門》:“若用石梱,必湏板扉。”又指郭门。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寇》“軍刑”唐賈公彦疏:“以其在軍,梱外之事,將軍裁之。”
(2)扣,敲击。五代徐鍇《説文繫傳·木部》:“梱,猶款也,款,扣也。謂人物出入多觸扣之也。”《淮南子·脩務》:“梱纂組,雜奇彩,抑墨質,揚赤文。”高誘注:“梱,叩椓。”
(3)至。《儀禮·大射禮》:“中離維綱,揚觸梱復。”鄭玄注:“梱復,謂矢至侯不著而還復。復,反也。”王引之述聞:“注内至字正釋梱字。《廣雅》曰:‘悃,至也。’悃與梱同聲,‘梱’之為‘至’猶‘悃’之為‘至’也。”
㊁《集韻》苦悶切,去慁溪。
使等齐。《儀禮·大射禮》:“既拾,取矢梱之。”鄭玄注:“梱,齊等之也。”
(二)hún 《廣韻》牛昆切,平魂疑。又户昆切。諄部。
同“㮯”。未劈开的大木头。《爾雅·釋木》:“髡,梱。”郝懿行義疏:“《釋文》:‘梱,五門反。’則與㮯聲義近。《説文》:‘㮯,梡木未析也。’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kǔn
1、[梱内]kǔn nèi
门内。指家室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福之兴莫不本乎室家,道之衰莫不始乎梱内。”清 沉秉钰《<香畹楼忆语>跋》:“四年异处,怡悦相庄,其篤于梱内者,又如此。”
2、[逾梱]yú kǔn
亦作“踰梱”。谓越过妇女应守的礼义。梱,通“閫”。
3、[梐梱]bì kǔn
犹牢笼。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今 越王 放於南山之中,游於不可存之地,幸来涉我壤土,入吾梐棞,此乃厨宰之成事食也,岂可失之乎!”
4、[门梱]mén kǔn
见“门閫”。
5、[没成梱]méi chéng kǔn
方言。谓无规格。章炳麟《新方言·释言》:“浙 西谓无规格曰没成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