楹
拼音:yíng
释义:1.厅堂前部的柱子;也泛指柱子。2.〈书〉房屋一间为一楹。
组词
百楹 层楹 雕楹 东楹 刮楹 连楹 两楹 两楹梦 丹楹刻桷 雕楹碧槛 三柱楹联 园林楹联 凿楹纳书拼音
yíng笔顺
一 丨 丿 丶 ㇌ 丿 ㇇ 丶 丨 𠃍 丨 丨 一同音字
拼音为yíng的字 拼音为ying的字基础解释
1.堂屋前部的柱子:~联。 2.房屋一间为一楹:园内有小舍三~。详细解释
(形声。从木,盈声。本义:厅堂前部的柱子)
同本义
楹,柱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旅楹有闲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殷武》
刮楹达乡。——《礼记·明堂位》
丹桓宫楹。——《春秋·庄公二十三年》
又如:楹柱(厅堂前部的柱子)
量词。计算房屋多少的单位,一列为一楹 。
如:有屋三楹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楹-中華語文大辭典楹丨ㄥˊyínɡ1.廳堂的前柱;泛指柱子。[例]~聯|~棟|~柱。2.〈書〉量詞。古代用於計算房屋。[例]有田數十畝,屋三~。
楹 -古漢語常用詞典yíng
①廳堂的前往。《墨池記》:“書‘晉王右軍墨池’之六字於~間以揭之。”②屋一間為一楹。《複庵記》:“有屋三~,東向以迎日出。”
【楹聯】固定在廳堂兩柱的對聯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yíng
1、[楹联]yíng lián
挂或贴在楹上的对联,泛指对联。
2、[栋楹]dòng yíng
梁柱。
3、[两楹]liǎng yíng
1.房屋正厅当中的两根柱子。两楹之间是房屋正中所在,为举行重大仪式和重要活动的地方。《礼记·投壶》:“已拜受矢,进即两楹间。退反位,揖賔就筵。”汉 刘向《九叹·愍命》:“戚 宋万 於两楹兮,废 周 邵 於遐夷。”唐 顾况《酬本部韦左司》诗:“况 与二三子,列坐分两楹。” 2.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殷 人殯於两楹之间。”后亦以“两楹”借指停放棺柩、举行祭奠之所。《公羊传·定公元年》:“正棺於两楹之间,然后即位。”晋 陆机《挽歌》之一:“舍爵两楹位,启殯进灵轜。”宋 黄庭坚《司马文正公挽词》之一:“日者倾三接,天乎奠两楹。” 3.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予畴昔之夜,梦坐奠於两楹之间……予殆将死也。”因以“两楹”。表示人之将终。《北史·薛辩传》:“裕 曰:‘近梦,恐有两楹之忧。’” 4.指预兆人即将亡故的梦。宋 范仲淹《祭吕相公文》:“两楹告兆,万乘兴哀。”
4、[山楹]shān yíng
1.用山石凿成的石柱。 2.指山中房屋。
5、[楹栋]yíng dòng
1.柱与梁。 2.喻堪负重任的人才。
6、[金楹]jīn yíng
金色华丽的屋柱。
7、[刮楹]guā yíng
刮削摩擦过的柱子。
8、[楹书]yíng shū
《晏子春秋·杂下三十》:“晏子 病,将死,凿楹纳书焉,谓其妻曰:‘楹语也,子壮而示之。’”后因以“楹书”指遗言、遗书。北齐 郑述祖《天柱山铭序》:“敢慕楹书,仰宣庭诲。”清 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诗话下·王文恪公》:“甘毁楹书已莫论,党 秦 诬 岳 又谁昆?”康有为《延香老屋率幼博弟曝书》诗:“百年旧宅賸楹书,旧史曾伤付蠹鱼。”
9、[百楹]bǎi yíng
楹柱极多,借指广厦。
10、[弥楹]mí yíng
布满厅堂。楹,厅堂前部的柱子,借指厅堂。
11、[桓楹]huán yíng
1.古代天子、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。柱上有孔,穿索悬棺以入墓穴。 2.华表。
12、[楹础]yíng chǔ
楹柱下的石墩。
13、[櫩楹]yán yíng
屋檐及柱子。泛指廊屋。
14、[楹阶]yíng jiē
谓堂上。
15、[楹语]yíng yǔ
指先人遗书。
16、[层楹]céng yíng
指高楼大厦。
17、[凿楹]záo yíng
见“凿楹纳书”。
18、[旅楹]lǚ yíng
众多的楹柱。
19、[絜楹]jié yíng
比喻圆滑谄谀,善于揣度人之所好。
20、[门楹]mén yíng
指两楹上方的横木。
21、[雕楹]diāo yíng
1.饰有浮雕、彩绘的柱子,装饰华丽的柱子。汉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雕楹玉磶,绣栭云楣。”清 薛福成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》:“当昔全盛之时,金舖玉砌,鏤槛雕楹,想称杰构。” 2.彫楹:刻绘文采的屋柱。
22、[前楹]qián yíng
殿堂前部的柱子。
23、[彫楹]diāo yíng
暂未释义
24、[连楹]lián yíng
1.楹柱一根接一根。形容建筑物华美宽敞。唐 李绅《东武亭》诗:“緑波春水湖光满,丹槛连楹碧嶂遥。”明 高道素《上元赋》:“若夫通衢广肆,大邑都城,层楼叠观,复柱连楹。”清 顾禄《桐桥倚棹录·寺院》:“郡人神之,乃度地立庙,连楹曲廊,有庭有堂。” 2.充满房室。喻多。明 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四》:“吴会、金陵,擅名文献,刻本至多,鉅帙类书,咸会萃焉……虽连楹丽栋,蒐其奇秘,百不二三。”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五:“二百年来,通儒辈出,述作连楹。”
25、[楹鼓]yíng gǔ
古乐器。形制为用木柱从鼓中穿过,使之竖立,柱下有四足。又称建鼓。
26、[轩楹]xuān yíng
1.堂前的廊柱。 唐 杜甫 《同元使君舂陵行》:“呼儿具纸笔,隐几临轩楹。” 宋 苏舜钦 《关都官孤山四照阁》诗:“势压苍崖险可惊,攀云半日到轩楹。” 清 盛锦 《空舲峡》诗:“爱此民居壮,凌空驾轩楹。” 2.借指廊间。 唐 杜甫 《画鹰》诗:“絛鏇光堪摘,轩楹势可呼。” 宋 沉辽 《春日中和堂》诗:“春风迎我咲,宛转入轩楹。” 明 朱鼎 《玉镜台记·议婚》:“帘幙捲东风,翔集迁鶯贺燕;轩楹敞南岳,争看起凤腾蛟。”
27、[岩楹]yán yíng
高大的房屋。
28、[画楹]huà yíng
有彩绘的堂柱。
29、[凤楹]fèng yíng
雕有凤凰的厅柱。
30、[楹席]yíng xí
指 周武王 刻于楹、席上的铭文。后以为典。
31、[东楹]dōng yíng
厅堂东侧的柱子。《仪礼·聘礼》:“公侧袭,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。”《左传·成公六年》:“郑伯 如 晋 拜成,子游 相,授玉于东楹之东。士贞伯 曰:‘郑伯 其死乎!自弃也已。’”杜预 注:“《礼》:授玉两楹之间。郑伯 行疾,故东过。”孔颖达 疏:“《传》言‘东楹之东’,以讥 郑伯 行速。”
32、[楯楹]dùn yíng
栏杆和楹柱。
33、[倚楹]yǐ yíng
靠在柱上。
34、[梁楹]liáng yíng
梁柱。比喻身负重任的人。
35、[楹柱]yíng zhù
厅堂前部的柱子。
36、[楹桷]yíng jué
柱与椽。
37、[楹帖]yíng tiē
楹联。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·科第·鼎甲》:“潘芝轩 尚书未第时……其封翁 云浦参军 索余书楹帖一联云:‘老蘓 文学能传子,小宋 才名不让兄。’”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二:“西河检讨 晚年自署楹帖云:‘千秋经术留天地,万里蛮荒识姓名。’”参见“楹联”。
38、[九楹]jiǔ yíng
言柱之多。形容建筑宏伟。
39、[午楹]wǔ yíng
殿堂正门的前柱。
40、[檐楹]yán yíng
屋檐下厅堂前部的梁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