栰
拼音:fá
释义:1.渡水用的竹排或木排。2.乘筏渡水。
组词
桴栰 火栰 木栰 泝栰 罂栰拼音
fá笔顺
一 丨 丿 丶 丿 丨 一 ㇂ 丿 丶同音字
拼音为fá的字 拼音为fa的字基础解释
同“筏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栰-康熙字典栰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栰
★【唐韻】房越切,音伐。與筏同。【爾雅·釋地疏】桴栰,編木爲之,大曰栰,小曰桴,乗之渡水。【類篇】海中大船。【魏書·李崇傳】有火栰。
1、栰讀音:房越切,音伐,月韻。釋文:海中大船。見《類篇》。
〔按爾雅疏。桴~。編木爲之。大曰~。小曰桴〕。
2、橃讀音:房越切,音伐,月韻。釋文:海中大船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廣韻~下曰木~。說文云、海中大船。謂說文所說者古義。今義則同筏也。漢人注經。固云大者曰筏。小者曰桴。是漢人自用筏字。後人以~代筏。非漢人意也。
3、橃讀音:放吠切,音廢,隊韻。釋文:屋棟頭。見《集韻》。
4、橃讀音:北末切,音撥,曷韻。釋文:埔或字。《集韻》:埔。海中大船。或从木。
5、筏讀音:房越切,音伐,月韻。釋文:
❶同橃。《說文木部》:橃。海中大船。《段注》:漢人注經。固云大者曰~。後人以橃代~。
❷編行渡水曰~。《方言》:泭謂之篺。篺謂之~。
〔注〕:木曰篺。竹曰~。小~曰泭。
6、筏讀音:北末切,音撥,普活切,音鏺,曷韻。釋文:箄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fá
1、[火栰]huǒ fá
古代水战中用以驰近并能焚毁对方战船的着火的木筏。《魏书·李崇传》:“又於楼船之北,连覆大船,东西竟水,防贼火栰。”《资治通鉴·后唐庄宗同光元年》:“帝遣骑将 李绍荣,直抵 梁 营,擒其斥候,梁 人益恐,又以火栰焚其连舰。”《元史·顺帝纪七》:“徐寿辉 伪将 倪文俊 復陷 沔阳府。威顺王 宽彻普化 令王子 报恩奴 等同 湖南 元帅 阿思蓝 水陆并进讨之。至 汉川,水浅,文俊 用火栰烧船,报恩奴 遇害。”
2、[罂栰]yīng fá
用罂和竹木做成的渡水筏子。
3、[桴栰]fú fá
见“桴筏”。
4、[木栰]mù fá
同“木筏”。《宋史·苏轼传》:“岐 下岁输 南山 木栰,自 渭 入 河,经 砥柱 之险。”
5、[泝栰]sù fá
谓乘木筏逆水而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