蛸
拼音:shāo
释义:1.见“蟏蛸”蜘蛛的一种,身体细长,暗褐色,脚很长,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。通称喜蛛或蟢子,民间认为是喜庆的预兆。2.软体动物,头上有八条长的腕足,腕足内侧有一排或两排吸盘,有的体内有墨囊。生活在海底。通称章鱼。
组词
蟏蛸 列蛸 桑螵蛸拼音
shāo笔顺
同音字
拼音为shāo的字 拼音为shao的字基础解释
见〔蟏蛸〕详细解释
——“蟰蛸”( xiāoshāo):蟢子
另见 xiān
——“螵蛸”( piāoxiāo):螳螂的卵块。产在桑树上的叫“桑螵蛸”,可入药。又名“蜱蛸”
另见 shāo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蛸-中華語文大辭典蛸蛸1ㄕㄠshāo參見【蠨蛸】。蛸蛸2ㄒ丨ㄠxiāo1.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新蛸亞綱動物的統稱。此類動物不具有硬殼,最多只有用來控制浮沉的內骨。部分物種以軟骨來支撐,部分物種甚至完全沒有骨頭。以觸手的數量及結構分類,可分成十腕目和八腕目。常見及食用的「烏賊」及「章魚」。2.姓。
蛸-康熙字典蛸
【申集中】【虫字部】 蛸
★【唐韻】【正韻】所交切【韻會】師交切,𠀤音梢。蠨蛸,蟲名。【詩·豳風】蠨蛸在戸。【傳】蠨蛸,長踦也。郭璞曰:小蜘蛛長脚者,俗呼爲喜子。陸璣云:一名長脚。荆州、河內人謂之喜母,此蟲來著人衣,當有親客至,有喜也。幽州人謂之親客,亦如蜘蛛爲羅網居之是也。
★又【廣韻】相邀切,音消。【爾雅·釋蟲】不過蟷蠰,其子蜱蛸。【註】一名䗚蟭,蟷蠰卵也。【爾雅翼】螵蛸,所在有之,以桑上者爲佳,《本草》爲之桑蜱蛸。
◎又魚名。【爾雅翼】海中烏賊魚,背如樗蒱形,亦有螵蛸之名。
◎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齊武帝以巴東王子響叛逆,攺爲蛸氏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shāo
1、[列蛸]liè shāo
鬼神名。
2、[蜱蛸]pí shāo
螳螂的卵块。
3、[蟏蛸]xiāo shāo
蜘蛛的一种,身体细长,暗褐色,脚很长,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。通称喜蛛或蟢子,民间认为是喜庆的预兆。
4、[短蛸]duǎn shāo
一种小型章鱼,一般体长15~27厘米。胴部卵圆形或球形。胴背面粒状突起密集。各腕较短,其长度大体相等,腕长相当于脑部近2倍。背部两眼间具一浅色纺锤形或半月形的斑块,两眼前方由第2对至第4对脱的区域内各具一椭圆形的金色圈。腕吸盘2行。体黄褐色,背部较浓,腹部较淡。肉鳍退化,腕8只,内壳完全退化。雄性右侧第三腕茎化。漏斗器W形。鳃片数约7-8个。记录最大全长0.3m,最大体重0.5kg。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沿岸海域。主要作业渔场在黄海、渤海、日本濑户内海和朝鲜半岛西海岸,产量不高,主要为鲜食。
xiāo
1、[螵蛸]piāo xiāo
螳螂的卵块。蛸(xiāo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