栲
拼音:kǎo
释义:1.栲树,常绿乔木,叶子长椭圆形,壳斗近球形,表面有短刺。木材致密,供建筑等用,树皮、壳斗含鞣酸,可以制染料和栲胶。
组词
栲胶 栲楚 栲栎 讯栲 栲掠 栲栳 栲栲儿 栲栳圈 花栲栲儿 花栲栳儿 柳笼栲栳 棚扒吊栲拼音
kǎo笔顺
一 丨 丿 丶 一 丨 一 丿 一 ㇉同音字
拼音为kǎo的字 拼音为kao的字基础解释
栲树,常绿乔木,叶子长椭圆形,壳斗近球形,表面有短刺。木材致密,供建筑等用,树皮、壳斗含鞣酸,可以制染料和栲胶。详细解释
木名。即山樗。常绿乔木,叶子长圆状,披针形,果实球形,表面有短刺,木材坚硬细密,可做轮轴等,树皮含鞣酸,可制染料与栲胶
山有栲,隰有杻。——《诗·唐风·山有枢》
指栲胶 。
如:栲底皮鞋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栲-中華語文大辭典栲ㄎㄠˇkǎo植物名。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葉呈橢圓狀,夏季開黃白小花,果實為球形。木材堅硬,可作為建築、車、船等材料。樹皮可製栲膠及染料。
栲-中華大字典1、栲讀音:苦浩切,音考,古老切,音杲,晧韻。丘刀切,音尻,豪韻。釋文:山樗。見《爾雅釋木》。
〔按說文作橫〕。
2、橫讀音:苦浩切,音考,皓韻。丘刀切,音尻,豪韻。釋文:山樗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樗、~、栲、古今字。
3、橫讀音:拘玉切,音灬,沃韻。釋文:檋或字。見《集韻》。
4、橫讀音:居六切,音匊,屋韻。釋文:茱萸也。見《廣雅釋木》。
5、萪讀音:音考,皓韻。釋文:木名也。見《龍龕手鑑》。
〔按卽栲字〕。
6、螋釋文:同栲。見〔餘文〕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kǎo
1、[栲栳]kǎo lǎo
也叫笆斗。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筐,形状像斗,用来打水或装东西。
2、[栲胶]kǎo jiāo
一种主要成分是鞣质(单宁)的物质。落叶松树皮等经用水浸取、过滤、浓缩、脱色、干燥等过程而制成。主要用于鞣制皮革、钻探、锅炉除垢等。
3、[栲讯]kǎo xùn
拷打审讯。栲,通“拷”。
4、[栲掠]kǎo lüè
拷掠,拷打。栲,通“拷”。
5、[栲折]kǎo shé
打断。栲,通“拷”。
6、[栲楚]kǎo chǔ
拷打。栲,通“拷”。
7、[栲栎]kǎo lì
栲树的别名。
8、[讯栲]xùn kǎo
见“讯考”。
9、[花栲栲儿]huā kǎo kǎo ér
一种绣花的荷包。
10、[棚扒吊栲]péng bā diào kǎo
捆绑吊打。泛指各种刑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