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zhà

释义:1.柞水,水名,汉水的支流。

组词

一柞

拼音

zhà

笔顺

丿 丿

同音字

拼音为zhà的字 拼音为zha的字

基础解释

柞水,地名,在陕西。

详细解释

1. 柞 [Zhà]2. 柞 [zuò]

柞 [Zhà]

〈名〉

  1. 水名 。汉水支流

    旬水又东,南迳 旬阳县,与 柞水合。水西出 柞溪。——《水经注》

  2. 另见 zuò

柞 [zuò]

〈名〉

  1. 栎的通称 。栎属的乔木或灌木

  2. 另见 zhà

〈名〉

  1. 栎的通称 。栎属的乔木或灌木

  2. 另见 zhà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柞-中華語文大辭典

柞1ㄗㄨㄛˋzuò植物名。落葉喬木。枝椏粗壯,葉為倒卵形,被黃褐色短毛。初秋開黃白色小花。材質堅韌,可供製作器具及枕木等。柞2ㄗㄜˊzéㄗㄨㄛˋzuò〈書〉砍伐樹木。[例]載芟載~(《詩經‧周頌‧載芟》)|~木翦棘(《文選‧張衡‧西京賦》)。柞3ㄓㄚˋzhà用於地名。柞水,水名,在陝西。

柞-辞源3

【柞】9画 4891·11.zuò  ㄗㄨㄛˋ  則落切,入,鐸韻,精。鐸部。㊀木名。1.柞木。木質堅韌,可爲鑿柄,俗名鑿子木。也可製家具。樹皮及葉可入藥。詩 小雅 采菽:“維柞之枝,其葉蓬蓬。”參閲 本草綱目三六 木三 柞木。2.柞櫟。詩 大雅 緜:“柞棫拔矣,行道兑矣。”箋:“柞,櫟也。”參見“柞櫟”。㊁ 春秋 魯地山名。左傳 昭七年:“辭以無山,與之 萊 柞。”注:“萊 柞,二山。”在今 山東 萊蕪市境。㊂客以酒回敬主人。通“酢”。戰國策 趙一:“著之盤盂,屬之讎柞。”2.zé  ㄗㄜˊ  集韻側格切,入,陌韻,照 二。鐸部。㊀砍伐樹木。詩 周頌 載芟:“載芟載柞,其耕澤澤。”傳:“除草曰芟,除木曰柞。”也指砍下的樹枝。見“柞₂鄂”。㊁狹窄。周禮 考工記 輪人:“轂小而長,則柞。”㊂聲大。通“咋”。周禮 考工記 鳧氏:“(鍾)侈則柞。”注:“柞,讀爲咋咋然之咋,聲大外也。”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zhà

1、[槱柞]yǒu zhà

积柞木槱燎。借指封禅祭天。

2、[柞鄂]zhà è

设于陷阱中的捕兽装置。

3、[脚柞]jiǎo zhà

一种木制的脚镣。旧时流行于 四川省 西北部一带。

4、[亟柞]jí zhà

会意。

5、[柞子]zhà zǐ

橡实的异名。见 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果二·橡实》。

6、[一柞]yī zhà

犹一迭。柞,约为拇指和食指伸开的距离。

7、[柞撒]zhà sā

旧式榨油用的大木楔。

8、[柞氏]zhà shì

《周礼》官名。秋官司寇的属官。掌管伐木除草。

9、[柞薪]zhà xīn

柞木类的柴薪。亦泛指柴薪。

10、[柞格]zhà gé

设于陷阱中的柞木格。可用以捕兽,亦用以阻碍军行。

11、[柞狭]zhà xiá

窄狭。

12、[芟柞]shān zhà

《诗·周颂·载芟》:“载芟载柞,其耕泽泽。”毛 传:“除草曰芟,除木曰柞。”后因以“芟柞”指耕作。

13、[雠柞]chóu zhà

亦作“讐柞”。酬酢,应酬。

14、[柞叶]zhà yè

栎树叶。可饲蚕。

15、[五柞宫]wǔ zhà gōng

汉 离宫名。故址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东南。

16、[柞木饮子]zhà mù yǐn zi

属中医方剂范畴。

zuò

1、[柞蚕]zuò cán

昆虫,比家蚕大,将变成蛹的幼虫全身长有褐色长毛,吃柞树、麻栎等的叶子,吐的丝是丝织品的重要原料。

2、[柞栎]zuò lì

柞树。

3、[柞棫]zuò yù

栎与白桵树。

4、[柞绸]zuò chóu

即柞丝绸。王蒙《惶惑》一:“那时候他二十三岁,大学才毕业,体重只有一百零一市斤,穿一身柞绸中山服,自以为是高级衣料了。”参见“柞丝绸”。

5、[柞丝绸]zuò sī chóu

用柞蚕丝织成的平纹纺织品,有光泽。适宜做夏季衣服。旧称茧绸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柞的反义词 柞的近义词 柞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柞能组什么词
  • 柞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柞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柞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柞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柞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柞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柞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柞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柞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