枹
拼音:bāo
释义:1.枹树,落叶乔木,叶子呈倒卵形,边缘有锯齿,种子可提取淀粉,树皮可制栲胶。也叫小橡树。
组词
枹木履拼音
bāo笔顺
一 丨 丿 丶 丿 𠃌 𠃍 一 乚同音字
拼音为bāo的字 拼音为bao的字基础解释
枹树,也叫小橡子。落叶乔木。果长卵形,下有壳斗。详细解释
〈名〉
枹树。有的地区叫小橡树 一种落叶乔木,叶子互生,略呈倒卵形,边缘有粗锯齿,花单性,雌雄同株。种子可用来提取淀粉,树皮可以制栲胶
另见 fú
〈名〉
(形声。从木,包声。本义:鼓槌) 同本义
枹止响腾,余韵徐歇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又如:枹端(鼓锤的头);枹鼓(鼓锤和鼓)
另见 bāo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枹-中華語文大辭典枹1ㄈㄨˊfú〈書〉鼓槌。[例]揚~兮拊鼓,疏緩節兮安歌(《楚辭‧屈原‧九歌‧東皇太一》)。枹2ㄅㄠbāo植物名。落葉喬木。葉互生,呈倒卵形,邊緣有粗鋸齒。花單生,果實為橢圓形堅果。木材能製器具,種子可製澱粉,樹皮可作染料。也作「小橡子」。
枹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枹 fú
名鼓槌。《国殇》:“援玉~兮击鸣鼓。”《石钟山记》:“~止响腾,余韵徐歇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bāo
1、[枹端]bāo duān
鼓槌的头。用以象征指挥之权。
2、[枹鼓]bāo gǔ
1.鼓槌和鼓。《汉书·李寻传》:“故古之王者,尊天地,重阴阳,敬四时,严月令。顺之以善政,则和气可立致,犹枹鼓之相应也。”颜师古 注:“枹,击鼓之椎也。” 2.指战鼓。《国语·齐语》:“执枹鼓立於军门,使百姓皆加勇焉。”《史记·司马穰苴列传》:“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,临阵约束则忘其亲,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嘉祐六年》:“﹝ 王凯 ﹞至临阵援枹鼓,毅然不少假。”清 戴名世《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》:“受国厚恩,敢不执槖鞬援枹鼓以效死?” 3.指报警之鼓。《汉书·张敞传》:“﹝ 张敞 ﹞穷治所犯,或一人百餘发,尽行法罚。由是桴鼓稀鸣,市无偷盗,天子嘉之。”《后汉书·酷吏传·董宣》:“﹝ 董宣 ﹞后特徵为 洛阳 令……由是搏击豪强,莫不震慄。京师号为‘卧虎’。歌之曰:‘枹鼓不鸣 董少平。’”宋 陈师道《代谢西川提点刑狱表》:“家有刑书,知而不犯,地为沃野,富以无求。囹圄屡空,枹鼓几困。” 4.喻指军旅。汉 扬雄《解嘲》:“叔孙通 起於枹鼓之间,解甲投戈,遂作君臣之仪。”
3、[发枹]fā bāo
擂鼓。
4、[扬枹]yáng bāo
亦作“扬桴”。举起鼓槌。
5、[凷枹]kuài bāo
击鼓的土块就称“凷枹。
6、[玉枹]yù bāo
鼓槌的美称。
7、[鸣枹]míng bāo
击鼓;鸣鼓。
8、[援枹]yuán bāo
亦作“援桴”。手持鼓槌。谓随时可以指挥进军。古时以击鼓指挥军队进击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左并轡,右援枹而鼓。”《吕氏春秋·执一》:“援桴一鼓,使三军之士乐死若生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太清元年》:“是以援枹秉麾之将,拔距投石之士,含怒作色,如赴私讎。”清 冯桂芬《赠骑都尉世职候选道刘君家传》:“一军喜跃,援桴而前,麾下无不一当十。”
9、[枹蓟]bāo jì
术的别名。
10、[枹木履]bāo mù lǚ
枹木所制之履。
fú
1、[枹罕]fú hǎn
古县名、郡名。
2、[枹止响腾]fú zhǐ xiǎng téng
鼓槌停止了敲击,声音还在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