枨
拼音:chéng
释义:1.古时门两边竖的木柱,泛指支柱。2.〈书〉触动。
组词
枨子 枨臬 枨触 枨拨 枨橘 枨枨拼音
chéng笔顺
一 丨 丿 丶 丿 一 𠄌 ㇏同音字
拼音为chéng的字 拼音为cheng的字基础解释
触动:~触。详细解释
木柱
枨,杖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古时门两旁所竖的木柱,用以防车过触门。亦称枨臬
枨谓之楔。——《尔雅》
果名。即橙。亦称枨子 。
如:枨橘(橙橘一类果品)
触动,接触而动 。
如:枨触(感触);枨拨(触动;拨动)
〈名〉
〈动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枨枨-辞源3同:棖棖
枨枨-汉语大词典枨枨1.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。
●《南史·梁纪上·武帝》:“夏六月,都下讹言有枨枨,取人肝肺及血,以饴天狗。”
●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下》:“秋七月庚辰,京城讹言云:‘上遣枨枨取人心肝,以祠天狗。’递相惊悚。”
●《新唐书·五行志二》:“贞观十七年七月,民讹言官遣枨枨杀人,以祭天狗。云其来也,身衣狗皮、铁爪,每于闇中取人心肝而去。”
2.象声词。
●唐李贺《秦王饮酒》诗:“龙头泻酒邀酒星,金槽琵琶夜枨枨。”
●唐王叡《祠渔山神女歌》之二:“枨枨山响答琵琶,酒湿青莎肉饲鸦。”
●清陈维崧《望江南·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》词:“几缕椒鸡闲说饼,半甖花露静焚香。弦索夜枨枨。”
●清黄景仁《献县汪丞坐中观技》诗:“下有一髯挝画鼓,枨枨节应竿头舞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chéng
1、[枨臬]chéng niè
见“棖闑”。
2、[枨闑]chéng niè
1.亦作“棖臬”。古代门两旁的长木和门中间的竖木。 2.指家门。
3、[枨子]chéng zǐ
即橙子。
4、[枨橘]chéng jú
指橙橘类的果品。宋 梅尧臣《述酿赋》:“安得涤其具,更其术,时其物,清其室,然后渍以椒桂,侑以棖橘,吾将霑醉乎穷日。”宋 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中秋》:“是时螯蟹新出,石榴、榅勃、梨、枣、栗、孛萄、弄色棖橘,皆新上市。”
5、[枨拨]chéng bō
触动;拨动。
6、[枨触]chéng chù
1.触动。 2.感动。
7、[枨枨]chéng chéng
1.传说中取人内脏的恶鬼。《南史·梁纪上·武帝》:“夏六月,都下讹言有棖棖,取人肝肺及血,以飴天狗。”《旧唐书·太宗纪下》:“秋七月庚辰,京城讹言云:‘上遣棖棖取人心肝,以祠天狗。’递相惊悚。”《新唐书·五行志二》:“贞观 十七年七月,民讹言官遣棖棖杀人,以祭天狗。云其来也,身衣狗皮、铁爪,每於闇中取人心肝而去。” 2.象声词。唐 李贺《秦王饮酒》诗:“龙头泻酒邀酒星,金槽琵琶夜棖棖。”唐 王叡《祠渔山神女歌》之二:“棖棖山响答琵琶,酒溼青莎肉饲鸦。”清 陈维崧《望江南·寄东皋冒巢民先生并一二旧游》词:“几缕椒鷄閒説饼,半甖花露静焚香。弦索夜棖棖。”清 黄景仁《献县汪丞坐中观技》诗:“下有一髯挝画鼓,棖棖节应竿头舞。”
8、[香枨汤]xiāng chéng tāng
组成:绵枨10个(细切,去子),生甘草3两,盐3两,白檀1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