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dǒu

释义:1.见“枓拱”。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。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,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,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,合称斗拱。

组词

铜枓 拱枓 枓栱

拼音

dǒu

笔顺


同音字

拼音为dǒu的字 拼音为dou的字

基础解释

见〖斗拱〗(枓拱、枓栱)。

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柱上支持大梁的方木 。枓与弓形承重结构纵横交错层叠,逐层向外挑出,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,以支承荷载。样式兼有装饰效果。

  2. 另见 zhǔ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枓-中華語文大辭典

枓1ㄓㄨˇzhǔ〈書〉形似勺子的舀水用具。[例]浴水用盆,沃水用~(《禮記‧喪大記》)。枓2ㄉㄡˇdǒu屋柱上支撐大梁的方木。

枓-中華大字典

1、枓讀音:之庾切,音主,麌韻。釋文:
❶勺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王注》:漢禮器制度注。勺五升。徑六寸。長三尺。少牢饋食禮司官設罍水於洗東。有~。注。~、㪺。水器也。
❷同斗。《詩行葦》:酌以大斗。《釋文》:斗字又作~。徐音主。
2、枓讀音:當口切,音斗,有韻。釋文:~栱。一曰勺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 〔按~栱亦作斗栱、禮記禮器山節疏。山節謂刻柱頭爲斗栱。形如山也〕。
3、斗讀音:當口切,音陡,有韻。釋文:
❶十升也。象形有柄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上象~形。下象其柄也。~有柄者。蓋象北~。許說俗字人持十爲~。魏晉以後作升。似升非升。似斤非斤。所謂人持十也。
 〔按人持十爲~。蓋俗字作汯。漢書律曆志云。~者聚升之量。其容積爲三百十六方寸。有二種。一爲方形。一爲圓筩形。又民國三年三月公布權度條例。營造尺庫平制容量。十升爲一~。萬國權度通制容量。十新升爲一新~〕。
❷酒器也。《詩行葦》:酌以大~。
 〔疏〕:大~、長三尺。謂其柄也。
❸星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今小暑節子初五分之中星。
❹欒兩頭也。《釋名釋宮室》:~在欒兩頭如~也。~負上員檼也。
 〔按論語公冶長、山節藻梲朱注。節、柱頭~拱也。文選張衡賦。欒、柱上曲木兩頭承櫨者〕。
❺小帳也。《釋名釋床帳》:小帳曰~。帳形如覆~也。
❻絕也。《史記封禪書》:成山~入海。
 〔注〕:~、絕曲入海也。
❼忽也。〔韓愈詩〕:~覺霜毛一半加。
❽主也。《書帝命驗》:黃曰神~。
❾刀~。銅鐎。詳刀字。
❿科~。蟲名。《爾雅釋蟲》:科~活東。
 〔注〕:蝦蟆子也。
 〔疏〕:頭圓大而尾細。古文字體似之。
 〔按晉書束晳傳云。得漆書數十車。皆科~字〕。
⓫象~。櫟木子也。可以染黑。《周禮地官序官掌染草注》:染草藍蒨象~之屬。
⓬熨~。製衣所用器也。《晉書韓伯傳》:年數歲。大寒。母爲作襦。令伯捉熨~。
⓭筋~。小兒戲也。《敎坊記》:漢武帝時。於天津橋設帳殿。酺三日。敎坊一小兒筋~絕倫。
⓮威~。厭勝品也。《漢書王莽傳》:鑄作威~欲以厭勝衆兵。
⓯~食。祿秩之卑者也。《漢書百官公卿表》:有~食佐史之秩。
⓰~擻。豰粼也。江南言~擻。北人言豰粼。見《一切經音義》。
⓱~陗。峻絕也。見《後漢竇融傳注》。
4、斗讀音:腫庾切,音主,麌韻。釋文:勺也。《周禮鬯人》:大喪之大渳設~。
 〔注〕:所以沃尸也。
 〔按集韻云。枓、或省作~〕。
5、熮釋文:同枓。見《康熙字典引龍龕手鑑》。
 〔按影鈔遼刻有枓。誤字作芯。無~〕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dǒu

1、[拱枓]gǒng dōu

即枓栱。

2、[枓栱]dōu gǒng

同“斗拱”

3、[铜枓]tóng dōu

见“铜斗”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枓的反义词 枓的近义词 枓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枓能组什么词
  • 枓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枓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枓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枓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枓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枓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枓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枓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枓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