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hòu

释义:1.闽侯(Mǐnhòu),地名,在福建。

拼音

hòu

笔顺

丿 𠃍 丿 丿

同音字

拼音为hóu的字 拼音为hou的字

基础解释

闽侯,地名,在福建。

详细解释

  1. ——“闽侯”( Mǐnhòu):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,东邻福州市

  2. 另见 hóu

〈名〉

  1. (象形。从人,从厂( hàn),象张布,矢在其下。甲骨文字形,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。本义:箭靶)

  2. 同本义。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

    矦,春饷所射矦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终日射侯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猗嗟》

    射有张布谓之矦。——《小尔雅·广器》

    方十尺曰矦,四尺曰鹄,二尺曰正,四寸曰质。

    张矦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

    又如:侯弓(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。侯,箭靶);侯道(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)

  3. 诸侯

    内诸侯禄也,外诸侯嗣也。——《礼记·王制》

    诸侯则共熊侯豹侯。——《周礼·司裘》。注:“诸侯谓三公及子弟封于畿内者。”

    又如:侯氏(指诸侯个人);侯王(泛指诸侯);侯门(诸侯之门)

  4. 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

    赵主之子 孙侯者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
  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——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

    未有封侯之赏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
    王侯以下莫不逾侈。—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
    又如:侯王(泛指诸侯);侯印(侯爵之印信);侯伯(侯爵与伯爵)

  5. 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。

    如:侯门(富贵人家);侯家(犹侯门,泛指显贵人家)

  6. 侯服。古代王城外围,按距离远近划分的区域之一

    五百里侯服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
    又如:侯甸(侯服与甸服);侯卫(自侯服至卫服之地);侯畿(九畿之一。王畿之外,方五百里的区域为侯畿)

  7. 姓。

    如:侯赢(战国魏人。家贫,为守门小吏,信陵君奉为上宾,侯言有恩必当厚报。后秦围赵,侯献计于信陵君,退秦兵)

〈动〉

  1. 封侯

    俾侯于鲁。——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

    又如:侯封(封侯);侯者(封侯之人)

〈代〉

  1. 疑问代词。相当于“何”。为什么 。

    如:侯不(何不)

〈形〉

  1. 洵直且侯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羔裘》

    又如:侯鲭(精美的荤菜)

  2. 另见 hòu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侯-漢語大字典


(一)hóu 《廣韻》户鉤切,平侯匣。侯部。
(1)古时射礼所用射布;箭靶。清徐灝《説文解字注箋》:“侯制以布為之,其中設鵠,以革為之,所射之的也。……大射則張皮於侯以為之飾。”《詩·齊風·猗嗟》:“終日射侯,不出正兮。”朱熹注:“侯,張布而射之者也。……大射則張皮侯而設鵠,賓射則張布侯而設正。”《儀禮·鄉射禮》:“乃張侯下綱。”鄭玄注:“侯,謂所射布也。”《周禮·考工記·梓人》:“梓人為侯;廣與崇方,參分其廣,而鵠居一焉。”
(3)汉代指仅次于王的爵位。《漢書·諸侯王表》“立二等之爵”唐顔師古注引韋昭曰:“漢封功臣,大者王,小者侯也。”明代指介于“公”和“伯”之间的第二等爵位。《明史·職官志五》:“公、侯、伯,凡三等,以封功臣及外戚。”又泛指达官贵人。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王侯將相寧有種乎?”《漢書·叙傳下》:“侯服玉食,敗俗傷化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七回:“可恨我為什麽生在這侯門公府之家?”
(4)君主。《爾雅·釋詁上》:“侯,君也。”《易·屯》:“勿用有攸往,利建侯。”《左傳·隱公七年》:“凡諸侯同盟,於是稱名。”孔穎達疏:“諸侯者,公侯伯子男五等之揔號。‘侯’訓‘君’也,五等之主。雖爵命小異而俱是國君。故揔稱諸侯也。”
(5)封侯;封官。《史記·李將軍列傳》:“豈吾相不當侯耶?”唐李白《贈張相鎬二首》之二:“苦戰竟不侯,當年頗惆悵。”宋蘇軾《私試策問七首》之一:“於是盡侯諸將而不任以事。”
(6)士大夫之间的一种尊称。唐杜甫《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》:“李侯有佳句,往往似陰鏗。”唐李頎《送陳章甫》:“陳侯立身何坦蕩,虬鬚虎眉仍大顙。”
(7)美。《詩·鄭風·羔裘》:“羔裘如濡,洵直且侯。”陆德明釋文:“侯,《韓詩》云:‘侯,美也。’”
(8)代词。表示疑问。相当于“何”。《吕氏春秋·觀表》:“今侯渫過而弗辭?”高誘注:“侯,何也。”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君乎君乎,侯不邁哉!”司馬貞索隱引李奇曰:“侯,何也。言君何不行封禪之事也。”《法言·先知》:“法無限,則庶人田侯田,處侯室,食侯食,服侯服?”
(9)连词。相当于“乃”、“于是”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“侯,乃也。”《詩·大雅·文王》:“商之孫子,其麗不億,上帝既命,侯于周服。”王引之釋詞:“言商之子孫甚衆,而上帝既命文王之後,乃臣服于周也。《蕩》之‘侯作侯祝’,亦可訓為乃。”
(10)助词,用于句首。相当于“惟”。《爾雅·釋詁下》:“伊、維,侯也。”邢昺疏:“皆發語辭,轉互相訓。”《詩·小雅·正月》:“瞻彼中林,侯薪侯蒸。”鄭玄箋:“侯,維也。林中大木之處而維有薪蒸爾。”《漢書·叙傳上》:“侯屮木之區别兮,苟能實而必榮。”顔師古注:“侯,發語辭也。”也用于句中。《詩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擇三有事,亶侯多藏。”朱熹注:“侯,維。”
⑪语气词。相当于“兮(xī )”。《通雅·釋詁》:“古兮、侯通用。”《史記·樂書》:“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,令小兒歌之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沛詩有三‘兮’,故云三侯也。”
⑫通“候(hòu)”。迎。《廣韻·侯韻》:“侯,候也。”《周禮·春官·小祝》:“掌小祭祀,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。”鄭玄注:“侯之言候也。”賈公彦疏:“設祈禱候迎之。”
⑬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四》:“侯氏,姬姓,晋侯緡之後也。”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魏有隱士曰侯嬴。”
(二)hòu
〔闽侯〕县名,在福建省,东邻福州市。

侯-康熙字典


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侯
〔古文〕𥎦
★【廣韻】戸鉤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胡溝切,𠀤後平聲。【爾雅•釋詁】公侯,君也
◎又五等爵之次曰侯。【書•禹貢】五百里侯服。【孔氏曰】侯,𠋫也。斥𠋫而服事
◎又【史記•秦始皇紀】倫侯。【註】爵𤰞於列侯,無封邑者。倫,類也。
◎又侯,射布也。方十尺曰侯,四尺曰鵠。【儀禮•鄕射禮】天子熊侯白質,諸侯麋侯赤質。大夫布侯,畫以虎豹,士布侯,畫以鹿豕。【註】此所謂獸侯也。
◎又美也。【詩•鄭風】洵直且侯。
◎又發語辭。與惟維同意。【爾雅•釋詁】伊維,侯也。【詩•小雅】侯誰在矣
◎又【大雅】侯于周服。
◎又【周禮•春官】肆師侯禳。【疏】侯者,𠋫迎善祥。禳者,禳去殃氣。
◎又姓。魏侯嬴
◎又屈侯,夏侯,柏侯,侯岡,俱複姓
◎又侯莫𨻰,三字姓。
◎又【諡法】執應八方曰侯。
◎又與兮通。亦語辭。【史記•樂書】高祖過沛,詩三侯之章。【索隱曰】沛詩有三兮,故曰三侯詩。卽大風歌。兮侯古韻通。
◎又通作何。【呂覽•觀表篇】今侯渫過而弗辭。【司馬相如•封禪頌】君乎君乎,侯不邁哉。【註】侯,何也。 【說文】本作矦。从人从厂。象張布之狀,矢在其下。鄭司農曰:方十尺曰矦,四尺曰鵠。◎按射侯,古作矦。《漢書》多作矦。从矢取射義,射之有侯,所以𠋫中否,明工拙也。古者以射選賢,射中者獲封爵,故因謂之諸侯。
◎又【蘇子瞻•新渠詩】渠成如神,民始不知。問誰爲之,邦君趙侯。侯叶支韻。考證:〔【儀禮·鄕飮酒禮】天子熊侯白質。〕 謹照原書鄕飮酒禮改鄕射禮。〔【周禮·春官】肆師侯禳。【註】侯者,𠋫迎祥善。禳者,禳去妖祲。〕 謹照原文注改疏。祥善改善祥。妖祲改殃氣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hòu

1、[武侯]wǔ hòu

三国 蜀 诸葛亮 死后谥为 忠武侯,后世称之为 武侯。

2、[守侯]shǒu hòu

州刺史的别称。

3、[侯国]hòu guó

1.侯爵的封地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讫於 孝平,凡郡国一百三,县邑千三百一十四,道三十二,侯国二百四十一。”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汝水》:“潁川郡 有 成安县,侯国也。”清 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·汉书九·侯王相有别》:“诸郡国下所属县,有注侯国者,即所谓王子侯、恩泽侯等侯国也。” 2.指侯爵。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汾水》:“汉高帝 十一年,封 靳彊 为侯国。”

4、[侯者]hòu zhě

封侯之人。《后汉书·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传论》:“ 建武 之世,侯者百餘,若夫数公者,则与参国议,分均休咎。” 南朝 梁 任昉 《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》:“近世侯者,功绪参差。或足食 关中 ,或成军 河内 。”

5、[眼侯]yǎn hòu

掷骰子游戏时,掷得一点,叫“眼侯”。《收穫》1981年第6期:“虎子 无法,抓起骰子一扔,是个‘眼侯’。”

6、[弛侯]chí hòu

废射侯。《穀梁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弛侯,廷道不除。”范宁 注:“弛,废也。侯,射侯也。废侯不燕射。”

7、[大侯]dà hòu

1.古代的一种箭靶。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:“大侯既抗,弓矢斯张。”毛 传:“大侯,君侯也。”郑玄 笺:“天子诸侯之射,皆张三侯。故君侯谓之大侯。”《仪礼·大射》:“公射大侯,大夫射参,士射干。”《楚辞·大招》:“昭质既设,大侯张只。” 2.大的诸侯国。《管子·大匡》:“大侯车二百乘,卒二千人。小侯车百乘,卒千人。”《荀子·正道》:“大侯编后,大夫次之,小侯元士次之。”杨倞 注:“大侯,国稍大,在五等之列者。”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》:“天下初定,故大城名都散亡,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,是以大侯不过万家,小者五六百户。”

8、[计侯]jì hòu

汉 张苍 以列侯主计,故称“计侯”。后以称三司使。

9、[彭侯]péng hòu

传说中的木精之名。

10、[邑侯]yì hòu

县令。

11、[河侯]hé hòu

亦作“河矦”。传说中的河神。南朝 梁 陶弘景《水仙赋》:“选奇於 河矦 之府,出宝於驪龙之川。”南朝 梁 陶弘景《真诰·稽神枢上》:“昔有一人,数旦旦诣河边拜河水,如此十年,河侯、河伯 遂与相见,与其白璧十双,教授水行不溺法。”前蜀 杜光庭《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》:“图五岳、九江之像,貌 河侯、溪女之真。”

12、[侯牏]hòu yú

亦作“侯头”。古代一种近身穿的小袖衫。

13、[醉侯]zuì hòu

对好酒善饮者的美称。唐 皮日休《夏景冲淡偶然作》诗之二:“他年謁帝言何事,请赠 刘伶 作醉侯。”宋 陆游《百岁》诗:“莫悲晚节功名误,即死犹堪赠醉侯。”清 曹溶《沁园春·节饮效稼轩体》词:“老子如今,絶交书就,封爵何劳署醉侯。”

14、[故侯]gù hòu

1.指西汉召平。 2.泛指曾任长官的人。

15、[祭侯]jì hòu

古代将举行大射礼时,先祭射的,谓之“祭侯”。

16、[薃侯]hào hòu

草名。也称莎草。

17、[关侯]guān hòu

即 三国 蜀 关羽。生前曾封 汉寿亭侯,故称。

18、[麋侯]mí hòu

用麋皮制成的箭靶。

19、[侯弓]hòu gōng

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。侯,箭靶。

20、[贯侯]guàn hòu

中靶。

21、[伦侯]lún hòu

秦 爵名。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。

22、[隐侯]yǐn hòu

南朝 梁 沉约 的谥号。

23、[欧侯]ōu hòu

复姓。

24、[前侯]qián hòu

车辕的颈部。参见“前疾”。

25、[侯圻]hòu qí

侯畿。指王畿而外,方五百里的区域。圻,通“畿”。

26、[侯禳]hòu ráng

古代迎祥除灾的祭礼。侯,通“候”。迎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祝》:“小祝掌小祭祀,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,以祈福祥,顺丰年,逆时雨,寧风旱,弥烖兵,远辠疾。”郑玄 注:“侯之言候也,候嘉庆祈福祥之属。禳,禳却凶咎、寧风旱之属。”一说侯禳者,候四时恶气禳去之。见《周礼·夏官·小子》“凡沉辜侯禳,饰其牲”郑玄 注引 郑司农 说。

27、[干侯]gàn hòu

用豻皮装饰的箭靶。干,通“豻”。

28、[侯籍]hòu jí

诸侯名册。

29、[史侯]shǐ hòu

后汉 少帝 刘辩 的初称。《资治通鉴·汉灵帝中平六年》:“何皇后 生子 辩,养於道人 史子眇 家,号曰‘史侯’。”明 高启《董逃行》:“史侯 称臣 董侯 立,山 东义师烽火急。”

30、[布侯]bù hòu

布制的箭靶。

31、[侯龟]hòu guī

汉 王莽 时龟贝之一,是当时发行的一种货币。

32、[熊侯]xióng hòu

古代饰以熊皮的箭靶。

33、[鬼侯]guǐ hòu

殷 诸侯名。

34、[采侯]cǎi hòu

1.指彩绘的箭靶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梓人》:“张五采之侯,则远国属。”郑玄 注:“五采之侯,谓以五采画正之侯也。”清 朱大韶《实事求是斋经义·宾射及正鹄解》:“采侯者,大射之侯也。” 2.宋 宋祁 的别称。宋 欧阳修《六一诗话》:“惟 天圣 二年,省试采侯诗,宋尚书 祁最擅场,其句有‘色映堋云烂,声迎羽月迟’,尤为京师传诵,当时举子,目公为 宋采侯。”

35、[翕侯]xī hòu

汉 时 乌孙、月氏、康居 等部官名。

36、[莫侯]mò hòu

复姓。

37、[素侯]sù hòu

虽无爵禄封邑而生活享受可比王侯的人。

38、[侯牧]hòu mù

方伯,一方诸侯之长。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:“子服景伯 对使者曰:‘王合诸侯,则伯帅侯牧以见於王;伯合诸侯,则侯帅子、男以见於伯。’”杜预 注:“伯,王官伯;侯牧,方伯。”

39、[三侯]sān hòu

1.以熊、虎、豹皮为饰的三种射靶。 2.指《三侯之章》。 3.南朝宋之沉攸之、谭金、童泰壹三人的合称。

40、[侯封]hòu fēng

封侯。

hóu

1、[王侯]wáng hóu

王爵和侯爵,泛指显贵的爵位:~将相。

2、[诸侯]zhū hóu

中国商周和汉初时期,由帝王分封并受帝王统辖的列国国君。

3、[五侯]wǔ hóu

1.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诸侯。参见“五侯九伯”。

4、[封侯]fēng hóu

1.封拜侯爵。 2.泛指显赫功名。

5、[王侯将相]wáng hóu jiàng xiàng

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、禄厚、权重、势大的贵族。

6、[侯爵]hóu jué

1.古时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。 2.欧洲和日本贵族的世袭身分。尤指英国第二级贵族的成员,位于公爵之下和伯爵之上。

7、[夏侯]xià hóu

姓。

8、[列侯]liè hóu

1.爵位名。秦 制爵分二十级,彻侯位最高。汉 承 秦 制,为避 汉武帝 刘彻 讳,改彻侯为通侯,或称“列侯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二十二年,衞鞅 击 魏,虏 魏 公子 卬,封 鞅 为列侯,号 商君。”《后汉书·侯霸传》:“汉 家旧制,丞相拜日,封为列侯。” 2.泛指诸侯。三国 魏 曹操《奏定制度》:“三公列侯,门施内外塾,方三十亩。”明 李贽《藏书·富国名臣总前论》:“以自比於列侯都君,而不以佐国家之急,梁 何説乎!”

9、[侯门]hóu mén

1.诸侯之门。 2.指显贵人家。

10、[蜀侯]shǔ hóu

相传 帝喾 之子封于 蜀,为 蜀侯。古 蜀国 后为 秦惠王 所灭。

11、[县侯]xiàn hóu

爵名。

12、[粉侯]fěn hóu

三国 魏 何晏 面如傅粉,娶 魏 公主,赐爵为列侯,后因称驸马为“粉侯”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哲宗绍圣四年》:“俗谓駙马都尉为粉侯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云萝公主》:“主日耽此,不知与粉侯孰胜?”清 洪楝园《后南柯·檀谋》:“昔年眷属,昔年眷属,一梦醒繁华。粉侯一去无恩泽,鉴前车。”参见“粉郎”。

13、[建侯]jiàn hóu

封立诸侯;封侯建国;立功封侯。

14、[亭侯]tíng hóu

爵位名。

15、[邵侯]shào hóu

即 邵平。

16、[通侯]tōng hóu

秦汉时代侯爵的最高一等,又称彻侯、列侯。

17、[郡侯]jùn hóu

1.爵名。 2.一郡之长,知府。

18、[侯白]hóu bái

隋 魏郡 人,字 君素,好学有捷才,性滑稽,善巧辩,好为诽谐杂说,著《旌异记》十五卷、《启颜录》十卷。见《隋书·侯白传》、《新唐书·艺文志三》。后因以为伶人善戏谑者之称。

19、[空侯]kōng hóu

古乐器名。即箜篌。

20、[彻侯]chè hóu

爵位名。

21、[条侯]tiáo hóu

西汉 周亚夫 的封号。

22、[康侯]kāng hóu

即 周武王 弟 姬封,初封于 康,故称。

23、[君侯]jūn hóu

1.秦 汉 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。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少庶子 甘罗 曰:‘君侯何不快甚也?’”此君侯指 吕不韦,不韦 封 文信侯,为 秦 相。《史记·绛侯周勃世家》:“廷尉责曰:‘君侯欲反邪?’” 2.汉 以后,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。三国 魏 曹丕《与锺大理书》:“近日 南阳 宗惠叔,称君侯昔有美玦,闻之惊喜。”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所以龙盘凤逸之士,皆欲收名定价於君侯。”宋 姜夔《鹧鸪天》词:“曾共君侯歷聘来,去年今日踏莓苔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:“多感君侯惓惓垂问,某有心事,今不敢隐。”按,清 赵翼《陔馀丛考·君侯》:“卫宏《汉官旧仪》:列侯为丞相相国者号君侯。”又云:“丞相之刺史及侍御史皆称卿,不得言君。盖其时丞相称君,而以列侯为之,故兼称君侯也。按:丞相称君,本沿 战国 之制:田文 相 齐 封 孟尝君,苏秦 相 赵 封 武安君 是也。至如 谢万 谓 王述 曰‘人言君侯痴,君侯信自痴’,李白 与 韩荆州 书,亦曰君侯,此则非列侯为相者。盖自 汉 以来,君侯为贵重之称,故口语相沿,凡称达官贵人皆为君侯耳。”

24、[侯印]hóu yìn

侯爵之印信。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君何不齎臣侯印,拜 范阳 令,范阳 令则以城下君,少年亦不敢杀其令。”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武信君 从其计,因使 蒯通 赐 范阳 令侯印。”

25、[虎侯]hǔ hóu

边缘以虎皮为饰的箭靶。

26、[元侯]yuán hóu

1.诸侯之长。《左传·襄公四年》:“三《夏》,天子所以享元侯也,使臣弗敢与闻。”杜预 注:“元侯,牧伯。”孔颖达 疏:“牧是州长,伯是二伯,虽命数不同,俱是诸侯之长也。”《国语·鲁语下》:“元侯作师,卿帅之,以承天子。”韦昭 注:“元侯,大国之君。” 2.指重臣大吏。唐 羊士谔《送张郎中赴凤翔府幕》诗:“仙郎佐氏谋,廷议宠元侯。”唐 杜牧《中丞业深韬略志在功名》诗:“八部元侯非不贵,万人师长岂无权。”

27、[白侯]bái hóu

复姓。

28、[万户侯]wàn hù hóu

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,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。后来泛指高官贵爵。

29、[辟阳侯]pì yáng hóu

西汉 吕后 时左丞相 审食其 封号。初以舍人侍 吕后,夤缘迎合,奉命维谨,渐为 吕后 所宠幸。高祖 称帝,封为 辟阳候。吕后 时,任左丞相。公卿皆因而决事,权势极大。后借指后妃所宠幸的嬖臣、面首。唐 范摅《云溪友议·云中命》:“乃有二女郎见曰:‘儿是 娥皇、女英 也,二年后,当与郎君为云雨之游。’李君 乃悉具所陈,俄而影灭,遂掌其神塑而去。重涉湖岭,至于 潯阳。潯阳 太守 段成式 郎中,素为诗酒之交,具述此事,段公 因戏之曰:‘不知足下是 虞舜 之 辟阳侯 也!’”

30、[龙額侯]lóng é hóu

1.亦作"龙额侯"。亦作"龙雒侯"。 2.侯名。汉韩说﹑韩增曾封此侯。 3.泛指宠幸之臣。

31、[监河侯]jiān hé hóu

见“监河”。

32、[量侯簋]liáng hóu guǐ

颈饰圆涡纹。

33、[违命侯]wéi mìng hóu

南唐 后主 李煜 被俘后的封号。《新五代史·南唐世家·李煜》:“﹝ 开宝 ﹞九年,煜 俘至京师,太祖 赦之,封 煜 违命侯,拜左千牛卫将军。”宋 袁文《瓮牖闲评》卷八:“太祖 取 南唐,年餘始得之。怒其不归朝,及来降,则命为 违命侯,盖恶号也。后二年方改封为 陇西郡公。”

34、[定远侯]dìng yuǎn hóu

东汉 班超 的封号。班超 早年家贫,为官佣书,尝投笔叹曰:“大丈夫无它志略,犹当效 傅介子、张騫 立功异域,以取封侯,安能久事笔研閒乎?”后奉使西域,立功,封 定远侯。事见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。唐 王昌龄《箜篌引》:“何用 班超 定远侯,史臣书之得已不?”后亦喻称驻守或出使西北边疆地区的使者、大臣等。唐 王维《送平淡然判官》诗:“不识 阳关 路,新从 定远侯。”唐 罗隐《送秦州从事》诗:“一枝何足解人愁,抛却还随 定远侯。”

35、[富平侯]fù píng hóu

汉 张安世 封富平侯,传子 延寿,延寿 传 勃,勃 传 临,临 传 放,五世袭爵。见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。后因誉称朝廷重臣。

36、[巴西侯]bā xī hóu

传说中的猿精。

37、[僰侯国]bó hóu guó

在昭通历史上有与夜郎并称的“僰侯国”。

38、[龙頟侯]lóng é hóu

1.侯名。汉 韩说、韩增 曾封此侯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都尉 韩説 从大将军出 窳浑,至 匈奴 右贤王庭,为麾下搏战获王,以千三百户封 説 为龙頟侯。”《汉书·佞幸传·韩嫣》:“﹝ 韩嫣 ﹞子 增 封 龙頟侯,大司马车骑将军。”颜师古 注:“雒字或作頟。” 2.泛指宠幸之臣。唐 李颀《别梁鍠》诗:“一言不合龙额侯,击剑拂衣从此弃。”

39、[东陵侯]dōng líng hóu

指 汉 邵平。以种“东陵瓜”而著名。

40、[富民侯]fù mín hóu

汉武帝 晚年,悔以 江充 谮杀 卫太子 据,又悔征伐连年。会 车千秋 上书为 卫太子 鸣冤,因擢升为大鸿胪,数月后又代 刘屈釐 为丞相,封富民侯,取“大安天下,富实百姓”之意。事见《汉书·车千秋传》、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、《汉书·韦玄成传》。后因以“富民侯”称安天下、富百姓的高官。宋 林逋《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》诗:“越 俗今无讼,闲田亦有秋。公朝论爵赏,当拜富民侯。”宋 辛弃疾《水调歌头·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》词:“莫射 南山 虎,直觅富民侯。”元 宋褧《送高子敬归鼓城》诗:“元龙 不拜富民侯,袖劒囊书苦掉头。”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侯的反义词 侯的近义词 侯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侯能组什么词
  • 侯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侯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侯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侯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侯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侯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侯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侯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侯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