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
拼音:shù
释义:1.捆缚。2.聚集成条形的东西。3.量词。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。4.限制;控制。
组词
结束 装束 一束 约束 拘束 束手待毙 束缚 无拘无束 束手就擒 花束拼音
shù笔顺
一 丨 𠃍 一 丨 丿 ㇏上横长短适中,中框扁方,长竖居中,正而直,撇捺对称,撇捺收笔要高于竖画。
同音字
拼音为shù的字 拼音为shu的字基础解释
1.捆绑;系(jì):~缚。腰~皮带。 2.量词。用于捆起来的东西:一~鲜花。 3.加以限制或受到限制:约~。拘~。~手~脚。 4.捆扎成把或聚集成条状的东西:花~。光~。 5.事情的结末:收~。结~。 6.姓,作姓氏,仍然读作“shù”。山东汶上城东有"朿"姓,音同捆,与束不同。详细解释
(会意。从囗( weí)木。在木上加圈,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。本义:捆绑)
同本义
束,缚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束帛戋戋。——《易·贲》。子夏传:“五匹为束。”
束帛俪皮。——《仪礼·士冠礼》。注:“十端也。”
贿荀偃束锦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
入束矢于朝。——《周礼·大司寇》
自行束脩以上。——《论语》
墙有茨,不可束也。——《诗·鄘风·墙有茨》
则束载厉兵秣马矣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若业为吾所有,必高束焉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又如:束刃(捆扎兵器);束刍(捆成一束的干草);束戈卷甲(捆起兵器甲胄。谓缴械投降);束手(捆绑双手);束火,束炬(扎火把);束手束脚(捆住手脚。形容胆子小,顾虑多);束竹(捆成束的竹子);束杖(捆起来的刑具);束载(捆物装车)
约束;限制
强自取柱,柔自取束。——《荀子·劝学》
空名束壮士。——李白《留别广陵诸公》
又如:检束(检点约束);束累(约束牵累);束躬(约束自己,检点);束约(管束;控制);束持(约束持重);束制(约束克制)
收拾;整理
去者束装以待期,妻子鹤望而计日。——《三国志》注
又如:束甲(卷起盔甲,轻装急进。表示要决一死战);束箧(收拾行装);束兵秣马(整顿军队,喂饱战马,形容准备战斗);束囊(收拾行装);束担(收拾行李)
搁置
束书不观,游谈无根。——苏轼《李氏山房藏书记》
[名]∶姓
把,小捆
生刍(草)一束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白驹》
又如:一束花
〈动〉
〈量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束束-汉语大词典束束不舒展貌。
●唐元稹《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》诗之一:“月蒙蒙兮山掩掩,束束别魂眉敛敛。”
束ㄕㄨˋshù1.聚集成條狀的物體。[例]花~|光~|電子~。2.捆縛;捆紮。[例]~緊|~腰|~手無策|~手就擒。3.限制;管制。[例]約~|管~|拘~|~縛。4.〈書〉整理;收拾。[例]~裝|~載。5.量詞。用於計算成束的物品。[例]一~鮮花|買了三~沖天炮。6.姓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shù
1、[花束]huā shù
成束的花。
2、[束手束脚]shù shǒu shù jiǎo
捆住手脚。比喻行动受限制、不能自由地活动。
3、[一束]yī shù
1.数量词。犹言一梱,一扎。 2.数量词。古以帛五匹为“一束”。 3.数量词。箭十二支。 4.指笙管之类的乐器。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,故称。
4、[束缚]shù fù
1.捆绑。 2.使受到约束限制:这种制度~群众的积极性。
5、[拘束]jū shù
1.对人的言语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;过分约束:不要~孩子的正当活动。 2.过分约束自己,显得不自然:她见了生人,显得有点~。
6、[约束]yuē shù
限制使不越出范围:受纪律的~。这种口头协议~不了他们。
7、[无拘无束]wú jū wú shù
不受任何约束,形容自由自在。
8、[结束]jié shù
1.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,不再继续:秋收快要~了。代表团~了对北京的访问。 2.装束;打扮(多见于早期白话)。
9、[装束]zhuāng shù
1.打扮:~朴素大方。 2.整理行装:~完毕。
10、[光束]guāng shù
呈束状的光线,如探照灯的光。
11、[管束]guǎn shù
加以约束,使不越轨:严加~。
12、[束腰]shù yāo
为使腰部细瘦而束紧腰部。
13、[波束]bō shù
指有很强的方向性的电磁波。用于雷达和微波通信等。
14、[束腹]shù fù
勒紧腰带。
15、[收束]shōu shù
1.收拾(行李):~停当就出发。 2.约束:把游玩的心思~一下,准备下学期的功课。 3.结束:蜡烛已经燃尽,我的信也该~了。
16、[束带]shù dài
1.腰带一类的带子。 2.指整饰衣冠。
17、[束发]shù fà
1.系结头发。 2.成童的年龄,15至20岁余自束发读书轩中。--明.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18、[集束]jí shù
多个捆扎成为一束的(多指手榴弹)
19、[束身]shù shēn
1.约束自身,不放纵:~自爱。 2.自缚:~请罪。
20、[束草]shù cǎo
草把。
21、[束装]shù zhuāng
整理行装:~就道。
22、[束修]shù xiū
“束脩”;——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,必先奉赠礼物,表示敬意,名曰“束脩”。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。学费即是“束修数条”,束修就是咸猪肉,后来基本上就是拜师费的意思,可以理解为学费。
23、[束炬]shù jù
1.扎火把。亦指举火把。 2.犹言一把火。
24、[归束]guī shù
犹归宿。
25、[束伍]shù wǔ
约束部队;治军。
26、[训束]xùn shù
教诲约束。
27、[隘束]ài shù
狭窄险隘。
28、[余束]yú shù
指未烧尽的柴束。
29、[箝束]qián shù
控制;约束。
30、[俨束]yǎn shù
庄重而不放任。
31、[束崖]shù yá
环抱的山崖。
32、[斲束]zhuó shù
亦作“斵束”。紧束。
33、[束头]shù tóu
指头巾。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二:“﹝两巫﹞见一女人,年可三十餘,上著青锦束头,紫白衿裳,丹綈丝履。”
34、[束胁]shù xié
犹威胁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政闻社宣言书》:“今日之 中国,殆哉岌岌乎!政府棼瞀於上,列强束胁於外,国民怨讟於下。”
35、[束柴]shù chái
一把柴。常用以形容身体干瘦。
36、[节束]jié shù
逐节缠束。
37、[解束]jiě shù
脱落,散开。喻纲纪废弛解体。
38、[束刍]shù chú
1.捆草成束。 2.成束的草。 3.《后汉书·徐穉传》:“及林宗有母忧,穉往弔之,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。”后因以“束芻”称祭品。
39、[妆束]zhuāng shù
1.打扮,装饰。 2.犹服饰。 3.打扮的式样。 4.打扮。
40、[束伏]shù fú
制伏,降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