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guā

释义:1.古书上指桧树。2.〈书〉箭末扣弦处。3.见“栝楼”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块根较肥大,淀粉含量丰富。叶通常5-7厘米,呈掌状深裂。夏秋开白色单性花,雌雄异株。果实为卵圆形至宽椭圆形,熟时呈黄褐色。果实、果皮、根和种子均可入药。也作栝蒌、瓜蒌。

组词

栝楼

拼音

guā

笔顺

丿 丿 𠃍

同音字

拼音为guā的字 拼音为gua的字

基础解释

[ guā ] 1.古书上指桧(guì)树。 2.箭末扣弦处。 [ kuò ]

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箭末扣弦处

    其发若机栝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   故铭其栝曰:“肃慎氏之贡矢。”——《国语·鲁语下》

    又如:箭栝

  2. 栝蒌 。即栝楼

  3. 另见 kuò;tiǎn

〈名〉

  1. 箭末扣弦处

    其发若机栝。——《庄子·齐物论》

    故铭其栝曰:“肃慎氏之贡矢。”——《国语·鲁语下》

    又如:箭栝

  2. 栝蒌 。即栝楼

  3. 另见 kuò;tiǎn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栝-中華語文大辭典

栝1ㄍㄨㄚɡuā1.植物名。即檜。常綠喬木。葉有針葉、鱗葉兩種。樹皮為赤褐色,毬果為黑紫色。四月開花,十月果熟。木質細密,有香氣,可作建材及家具等。2.〈書〉箭末端扣弦的部位。[例]夫~,淇衛箘簬,載以銀錫,雖有薄縞之幨,腐荷之矰,然猶不能獨射也(漢‧劉安《淮南子‧兵略》)。栝2ㄍㄨㄚɡuāㄎㄨㄛˋkuò參見【檃栝】。

栝-中華大字典

1、栝讀音:他念切,音㐁,豔韻。他點切,音忝,琰韻。釋文:
❶炊竈木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今俗云竈㮇是也。
❷木杖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2、栝讀音:古活切,音括,曷韻。釋文:
❶本作桰。《說文》:桰。櫽也。一曰。矢桰櫽弦處。《段注》:釋名曰。矢末曰~。~、會也。與弦會也。云櫽弦處者。弦可隱其間也。此亦櫽~之一耑耳。而別言之者。俗但知~爲矢~字。嫌義不備。故箸之也。矢~字經傳多用括。他書亦用筈。
3、栝讀音:古外切,音儈,泰韻。釋文:
❶~子松。松之一種。其葉似鍼。三鬣一叢。
❷檜或字。《集韻》:檜。柏葉松身。或作~。
4、氒讀音:居月切,音厥,月韻。釋文:木本。从氏大於末。讀若厥。見《說文》。
 〔按篆形作硎。段本於氏下增丅本二字。注云。从氏下者。氏猶是。謂此木之下。下者木本也。存參〕。
5、氒釋文:古厥字。見《廣韻》。
6、絧釋文:括俗字。見《正字通》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guā

1、[栝楼]guā lóu

多年生草本植物,茎上有卷须,叶子心脏形,花白色,果实卵圆形,黄色,种子椭圆形。茎、叶、种子和块根可入药,块根入药叫天花粉。 这种植物的果实。‖也作䒷蒌。

2、[栝蒌]guā lóu

见“栝楼”。

3、[机栝]jī guā

见“机括”。

4、[弦栝]xián guā

弓弦和箭末扣弦处。

5、[箭栝]jiàn guā

箭的末端。

6、[栝松]guā sōng

亦称“栝子松”。松的一种,叶为三针。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前集·松五粒》:“凡松叶皆双股,故世以为松釵,独栝松每穗三鬚,而 高丽 所产,每穗乃五鬣焉,今所谓 华山 松是也。”明 陆深《春雨堂随笔》:“栝松百年,即有白衣如粉,《本草》谓之艾衲香。”明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木一·松》:“然叶有二鍼、三鍼、五鍼之别,三鍼者为栝子松。”

7、[白栝]bái guā

木名。白色的桧柏。

8、[破栝]pò guā

见“破帖”。

9、[锋栝]fēng guā

刀与箭。引申为战争。

10、[檃栝]yǐn guā

1.矫正木材弯曲的器具。 2.剪裁改写。

11、[检栝]jiǎn guā

见“检括”。

12、[隐栝]yǐn guā

1.亦作“隐括”。用以矫正邪曲的器具。《韩非子·难势》:“夫弃隐栝之法,去度量之数,使 奚仲 为车,不能成一轮。”王先慎 集解:“张榜 本、赵 本‘栝’作‘括’。”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:“揉曲曰隐,正方曰栝。”汉 桓宽《盐铁论·大论》:“俗非 唐 虞 之时,而世非 许由 之民,而欲废法以治,是犹不用隐括斧斤,欲挠曲枉直也。”郭沫若《十批判书·韩非子的批判》:“木箭必待隐栝而后成为轮矢,人也必须加以人工然后才成为善人。” 2.引申为标准、规范。唐 长孙无忌《进律疏议表》:“撰《律疏》三十卷,笔削已了,实三典之隐括,信百代之準绳。”清 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和州志前志列传序例下》:“虽中庸史官,皆可勉副绳墨,粗就隐括。” 3.矫正,修正。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“训 考量隐括。”李贤 注引《孙卿子》:“拘木必待隐括蒸揉然后直。”汉 何休《<春秋公羊传>序》:“往者略依 胡母生 条例,多得其正,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。”徐彦 疏:“解云,隐谓隐审,括为检括,绳墨犹规矩也。” 4.审度;查核。《后汉书·邓训传》:“建初 三年,拜 训 謁者,使监领其事。训 考量隐括,知大功难立,具以上言。”李贤 注:“隐审量括之也。”《梁书·武帝纪上》:“请自今选曹宜精隐括,依旧立簿,使冠履无爽,各实不违。”宋 王安石《与孟逸秘校手书》之五:“阁下宜勉数日之劳,躬往隐括而发之,裁其价以予民。” 5.概括。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回目:“説楔子敷陈大义,借名流隐括全文。”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·评<离骚>底作者》:“但《离骚》里面的话分明被隐括着的。”

13、[束栝]shù guā

谓生火。栝,拨火棍。

14、[檼栝]yǐn guā

同“檃括”。汉 桓宽《盐铁论·申韩》:“故设明法,陈严刑,防非矫邪,若檼栝辅檠之正弧刺也。”一本作“隐括”。

15、[栝子松]guā zǐ sōng

见“栝松”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栝的反义词 栝的近义词 栝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栝能组什么词
  • 栝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栝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栝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栝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栝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栝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栝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栝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栝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