晕
拼音:yūn
释义:1.昏迷。2.(头脑)昏眩。
组词
晕厥 发晕 光晕 彩晕 宵晕 头晕 眩晕 血晕 晕倒 撞晕鸡 晕庞儿 晕渲图 三晕色 头晕眼花 头晕目眩 晕晕沉沉 晕头转向 晕眉约鬓 晕晕糊糊 晕头打脑 晕晕忽忽拼音
yūn笔顺
丨 𠃍 一 一 丶 ㇇ 一 𠃋 一 丨“日”稍小,横向笔画均匀。“冖”稍宽。“车”三个横向笔画平行均匀,竖居中,正而直。上下中心对齐,重心安稳。
同音字
拼音为yūn的字 拼音为yun的字基础解释
1.义同“晕”2.,用于“头晕、晕头晕脑、晕头转向”等。3.昏迷。详细解释
〈动〉
昏倒
魏老儿上了一夹棍, 贾魏氏上了一拶子,两个人都晕绝过去。——《老残游记》
又如:晕绝(昏厥);头晕(头脑昏乱);晕昏(昏迷);晕迷(昏眩)
另见 yùn(晕车)
〈名〉
(形声。从日,军声。本义:日月周围形成光圈)
同本义
日月周围的光圈
晕,日月气也。——《说文新附》
晕,卷也。气在外卷结之也,日月俱然。——《释名》
晕适背穴。——《汉书·天文志》
日月晕适,云风,此天之客气,其发见亦有大运。——《史记》
又如:月晕(月亮有光环);晕珥(晕和珥。泛指日、月旁的光晕);晕蚀(日月之晕与食)
环形花纹或波纹
木有瘿,石有晕,犀有通,以取妍于人,皆物之病也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答李端叔书》
又如:晕光(彩虹的光彩)
光影或色彩四周模糊部分。
如:晕状(形容四周光影、色泽模糊的情状);晕圈(发光体周围的模糊光圈)
光环 。围绕于乳头周围的有色环(乳晕),或围绕于水疱或脓疱周围的有色的环
另见 yūn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晕晕-汉语大词典晕晕眩晕。
●明刘基《愁鬼言》:“噫气成城,嘘忧为阵,当之者蒙蒙,中之者晕晕。”
同:暈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yūn
1、[晕倒]yūn dǎo
昏迷倒下。
2、[头晕目眩]tóu yūn mù xuàn
头发昏,眼发花,感到一切都在旋转。
3、[晕头转向]yūn tóu zhuàn xiàng
形容头脑昏乱,迷失方向:风浪很大,船把我摇晃得~。这道题真难,把我搞得~。
4、[头晕]tóu yūn
眩晕的感觉。
5、[发晕]fā yūn
感到头昏,一般指晕车、晕船等。
6、[晕厥]yūn jué
昏倒;昏眩,暂时失去知觉。
7、[晕眩]yūn xuàn
1.眩晕。感觉本身或周围的东西在旋转。鲁迅《书信集·致许广平》:“大约因年老力衰,而饮食不慎,胃不消化,则突然精力不济,遂现晕眩状态。”茅盾《子夜》一:“从晕眩的突击中方始清醒过来的 吴老太爷 吃惊似的睁开了眼睛。” 2.眼睛昏花。许地山《萤灯》:“原来这洞是一条暗河,难胜 许久没与强度的阳光接触,不由得晕眩了一会。”杨朔《潼关之夜》:“突然,我的眼睛受到强烈的电光的照射而感到晕眩。”
8、[电晕]diàn yūn
又称“电晕放电”。导体表面及其附近出现辉光并伴有咝咝声的放电现象。由于高压使气体或液体介质电离而产生。能引起电能损耗,并对通信和广播有干扰。但可用于静电除尘、污水处理、空气净化等方面。
9、[昏晕]hūn yūn
昏沉眩晕。
10、[灯晕]dēng yūn
打焰外围的光圈。
11、[热晕]rè yūn
由火热炎上所致的眩晕。
12、[金晕]jīn yūn
金色的光晕。宋 苏轼《浴日亭》诗:“坐看 暘谷 浮金晕,遥想 钱塘 涌雪山。”《宋史·五行志二上》:“﹝ 天禧 三年﹞十一月,上饶县 民 王寿 园中生芝草三本,皆金晕,其二连理。”
13、[晕红]yūn hóng
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。
14、[旋晕]xuán yūn
晕眩。
15、[青晕]qīng yūn
中心较浓周围渐淡的青黑色圆形斑痕。
16、[虚晕]xū yūn
环绕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的光气。
17、[晕蚀]yūn shí
日月之晕与食。
18、[白晕]bái yūn
1.日月周围的云气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:“海西公 太和 四年闰月乙亥,月晕軫,復有白晕贯西北,晕斗柄三星。”南朝 陈 徐陵《关山月》诗之二:“苍茫縈白晕,萧瑟带长风。”明 孙瑴《古微书》卷十九:“乘金而王,则日黄中而白晕。” 2.白内障。《当代》1983年第3期:“打从五十岁起,他那双眼就过早蒙上一层老年的白晕。”
19、[晕开]yūn kāi
指的是墨水慢慢在纸上散开的样子,现在多用于于化妆、文身等。
20、[晓晕]xiǎo yūn
1.指月光。 2.仙女名。旧题元伊世珍《琅嬛记》卷下:“仙女晓晕能酿游仙酒。饮之而卧,梦歷蓬莱、赤水,遇安期、王乔、王母、飞琼之属。”
21、[晕黄]yūn huáng
在烟雾或尘土中泛现的黄色。晕,谓色彩四周模糊。
22、[风晕]fēng yūn
谓太阳、月亮周围的光环。是刮风的预兆。
23、[晕金]yūn jīn
阴阳脉理并具有金漆效果装饰技法。
24、[宵晕]xiāo yūn
指月晕。
25、[晕裙]yūn qún
裙名。
26、[晕渲]yūn xuàn
用水墨或颜色渐次浓淡烘染物象,使分出阴阳向背的绘画技法。阿英《民元以前的中国年画发展概貌》:“乾隆 时期的年画,如《戏猫图》、《花卉图》等,着色就起了很大的变化,繁复鲜艳,调子不再那样沉滞,还采用了晕渲的方法,不但套印,部分也兼敷彩。”
27、[缬晕]xié yūn
红晕。
28、[晴晕]qíng yūn
阳光照在水面上反射出的一片淡晕。
29、[彩晕]cǎi yūn
彩色的云气。
30、[气晕]qì yūn
日、月四周所生的晕气。
31、[苔晕]tái yūn
苔藓的模糊痕迹。
32、[晕思]yūn sī
昏迷倒下。
33、[羞晕]xiū yūn
因害羞而薄红上脸。
34、[晕翻]yūn fān
形容彻底对某个人无语了。
35、[泪晕]lèi yūn
亦作“泪晕”。犹眼晕。由流泪引起的视觉昏花。
36、[晕迷]yūn mí
犹昏眩。
37、[晕淡]yūn dàn
谓施粉黛渐次浓淡。
38、[霞晕]xiá yūn
1.彩霞。 2.脸上的红晕。
39、[油晕]yóu yūn
磨墨时,墨汁在墨锭周围形成的光亮的墨晕,谓之“油晕”。
40、[烘晕]hōng yūn
即烘托。
yùn
1、[日晕]rì yùn
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,经折射而形成的光现象。在太阳周围形成彩色光环,内红外紫。日晕常被看做天气变化的预兆。
2、[晕车]yùn chē
坐车时头晕、呕吐。
3、[红晕]hóng yùn
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:脸上泛出~。
4、[月晕]yuè yùn
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,经折射而成的光的现象。成彩色光环,内红外紫。月晕常被认为是天气变化的预兆。通称风圈。
5、[月晕而风]yuè yùn ér fēng
月亮周围出现光环就要刮风。比喻出现某种征兆,便预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。
6、[光晕]guāng yùn
从显影后影像边缘漫延出来的虚影。
7、[眩晕]xuàn yùn
1.认为自身或外界景物发生运动的一种错觉。常由耳部或中枢的神经病变引起。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失衡等。 2.中医病证名。眩指头昏眼花,晕指头旋。病因归于风、火、痰、虚等。
8、[晕船]yùn chuán
坐船时头晕、呕吐。
9、[眼晕]yǎn yùn
因视觉关系而发晕。
10、[血晕]xiě yùn
中医指产后因失血过多而晕厥的病症。
11、[晕针]yùn zhēn
针刺后病人面色苍白,头晕,目眩,心烦欲呕等,叫做晕针。
12、[色晕]sè yùn
指一种颜色对另一种通常构成背景的颜色的渗透、重叠、沾染,使之呈现斑纹或某种奇特影响的现象。
13、[晕染]yùn rǎn
晕渲。
14、[晕花]yùn huā
犹昏花。
15、[晕圈]yùn quān
发光体周围的模糊光圏。
16、[晕状]yùn zhuàng
形容四围光影、色泽的模糊情状。
17、[晕场]yùn chǎng
考生在考试或演员在演出时由于过度紧张或其他原因而头晕,影响考试或演出的正常进行。
18、[晕月]yùn yuè
有晕的月亮。
19、[晕光]yùn guāng
指彩虹的光彩。
20、[黄晕]huáng yùn
昏黄不明亮。晕,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,也指光亮周围的影子。
21、[圆晕]yuán yùn
1.环状波纹。 2.指波纹呈环状。
22、[晕池]yùn chí
(到池汤中洗澡的人)因温度过高、湿度过大、体质较弱等原因而昏厥。也说晕堂。
23、[晕目]yùn mù
耀眼。
24、[晕高]yùn gāo
登高时头晕心跳。
25、[晕东东]yùn dōng dōng
形容眩晕。
26、[晕晕忽忽]yùn yùn hū hū
亦作“晕忽忽”。形容头脑发昏,不清醒。
近义词
yūn
1、[昏]hūn
1.天刚黑的时候;黄昏:晨~。 2.黑暗;模糊:~暗。~黄。~花。天~地暗。 3.头脑迷糊;神志不清:~庸。~头~脑。 4.又同“婚”。
反义词
yūn
1、[醒]xǐng
1.睡眠状态结束或还没入睡。 2.酒醉、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常态:酒醉未~。他~过来了。 3.觉悟:猛~。~悟。 4.使看得清楚:~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