鹨
拼音:liù
释义:1.鸟名,体型较小,嘴细而长,尾巴长,以害虫为食。种类较多,是益鸟,常见的有田鹨、树鹨等。
组词
暮鹨拼音
liù笔顺
𠃍 丶 ㇀ 𠃍 丶 ㇀ 丿 丶 丿 丿 丿 丿 𠃌 丶 ㇉ 一同音字
拼音为liù的字 拼音为liu的字基础解释
鸟,身体较小,嘴细长,尾巴长。种类较多,常见的有田鹨、树鹨等。详细解释
亦称“雀百灵” 。几乎世界性范围的鶺鸽科的各种小鸣禽之一;尤指那些属于鹨属的鸟之一,在习性、颜色和长的后爪上类似真正的百灵,在翼处发出声音也似百灵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鹨-中華語文大辭典同:鷚
鹨-汉语大词典鹨liu
ㄌ〡ㄡˋ
〔《广韵》力救切,去宥,来。〕
〔《广韵》莫浮切,平尤,明。〕
〔《广韵》渠幽切,平幽,群。〕
〔《广韵》武彪切,平幽,明。〕
1.雏鸡。
●《吕氏春秋·仲夏》:“天子以雏尝黍”
汉高诱注:“雏,春鹨也。”
2.泛指雏鸟。
●《文选·张协〈七命〉》:“丹穴之鹨,玄豹之胎。”
李善注:“《山海经》曰丹穴之山有鸟焉,其状如鹤,五采,名曰凤。”
3.鹡鸰科鸟类的一属。身体较小,嘴细长,尾巴长。常见的有田鹨、树鹨、水鹨等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liù
1、[暮鹨]mù liù
晚年所生的子女。鷚,小鸡。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十一:“沉永之 与余同榜,年五十官 云南 驛盐道,乞病归,途中信来,道生一女;适余生 阿迟。念二人俱是么豚暮鷚,遂相订为婚。”
2、[始鹨]shǐ liù
这是一个新造的字,用来形容在白垩纪早期,逐渐发展出来最早的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