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piǎo

释义:1.同“殍”。

组词

饥莩 饿莩 流莩 饿莩遍野

拼音

piǎo

笔顺

丿 丿

同音字

拼音为fú的字 拼音为fu的字

基础解释

同“殍”。

详细解释

  1. 同“殍” [same as “殍”]

   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,涂有饿莩而不知发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
    又如:饿莩(饿死的人)

  2. 另见 fú

〈名〉

  1. 莩草 。禾本科。多年生草本。茎细长,高一米许。叶片扁平,条状披针形

    莩,莩草也。——《说文》张舜徽注:

    “莩此草生湖地,色淡白,可以盖屋,湖、 湘间平野亦多有之。”

  2. 植物茎杆里的白膜或种子的外皮

    朱实虽先熟,琼莩纵早开,流莺故犹在,争得讳含来。——唐· 李商隐《百果嘲樱桃》

    又如:莩甲(种子脱去皮壳而萌发)

  3. 另见 piǎo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莩-中華語文大辭典

莩莩1ㄈㄨˊfú1.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。莖細長,葉扁平呈條狀披針形。秋季時,莖梢抽花穗,形似粟穗而極疏,呈淡綠色。2.〈書〉指蘆葦等植物莖稈裡的白膜;也指一些種子的外皮。[例]今群臣非有葭~之親,鴻毛之重(《漢書‧卷五十三‧景十三王傳‧中山靖王勝》)。莩莩2ㄆ丨ㄠˇpiǎo〈書〉餓死的人。通「殍」。[例]民有飢色,野有餓~(《孟子‧梁惠王上》)。

莩-漢語大字典


《説文》:“莩,艸也。从艸,孚聲。”
(一)fú 《廣韻》芳無切,平虞敷。幽部。
(1)莩草。禾本科。多年生草本。茎细长,高一米许。叶片扁平,条状披针形。可用盖屋。《説文·艸部》:“莩,艸也。”张舜徽約注:“此草生湖地,色淡白,可以蓋屋,湖、湘間平野亦多有之。莖似初生小蘆,秋結實作穗如稗。農家多稱為湖草,即莩草也。”
(2)植物茎秆里的白膜或种子的外皮。清朱駿聲《説文通訓定聲·孚部》:“莩,叚借為稃。”《漢書·中山靖王劉勝傳》:“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,鴻毛之重。”顔師古注引晋灼曰:“莩,葭裏之白皮也,皆取喻於輕薄也。”《齊民要術·種䪥》:“䪥子,三月葉青便出之,燥曝,挼去莩餘,切却彊根。”唐李商隱《百果嘲櫻桃》:“朱實雖先熟,瓊莩縱早開,流鶯故猶在,争得諱含來。”清王士禛《春不雨》:“舂莩作飯藜作羹,吁嗟荆益方用兵。”
(3)光彩。《法言·修身》:“熒魂曠枯,糟莩曠沈。”汪荣宝義疏:“糟當依舊本作精,精、糟形近而誤。熒魂、精莩皆叠字為義,熒魂謂神精,莩謂光也。……莩讀為《聘義》‘孚尹旁達’之孚,彼鄭注云:‘謂玉采色也。’……‘精莩曠沈’,謂目之光采久廢而湛没也。”
(二)piǎo 《廣韻》平表切,上小並。幽部。
同“殍”。饿死。也指饿死的人。《廣韻·小韻》:“莩,殍同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狗彘食人食,而不知檢,塗有餓莩,而不知發。”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piǎo

1、[饥莩]jī piǎo

见“飢殍”。

2、[流莩]liú piǎo

1.流浪而饿死的人。 2.流浪而饿死。

3、[柔莩]róu piǎo

幼芽附着的种子薄膜。莩,种子皮壳内的膜,萌生后蒙在芽上。

4、[芦莩]lú piǎo

芦苇内壁的薄膜。

5、[莩甲]piǎo jiǎ

犹萌芽。

6、[莩末]piǎo mò

谦词。言居于亲戚之末。

7、[饿莩遍野]è piǎo biàn yě

莩:饿死的人。到处是饿死的人。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。

1、[暇莩]xiá fú

用苇子膜烧成的灰。

2、[葭莩之亲]jiā fú zhī qīn

葭莩:芦苇杆内壁的薄膜。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莩的反义词 莩的近义词 莩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莩能组什么词
  • 莩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莩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莩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莩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莩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莩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莩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莩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莩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