晡
拼音:bū
释义:1.〈书〉申时,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。
组词
晡鼓 晡时 晡食 晡夕 朝晡 日晡 三晡 晚晡 朝晡鼓 晡旃尼拼音
bū笔顺
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𠃌 一 一 丨 丶同音字
拼音为bū的字 拼音为bu的字基础解释
申时,即下午三点钟到五点钟的时间。详细解释
(形声。从日,甫声。本义:申时(等于现在下午三时至五时))
申时,即午后三时至五时 [p.m.3—5]
脯时,门坏。元济于城上请罪, 进城梯而下之。——《资治通鉴·唐纪》
贺发,晡时至定陶。—— 汉· 班固《汉书》
傍晚 。
如:脯食(晚餐)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晡-中華語文大辭典晡ㄅㄨbū〈書〉申時。下午3點到5點;泛指下午或黃昏。[例]札札機聲曉復~,眼穿力盡竟何如(唐‧李詢〈贈織錦人詩〉)!
晡-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_王力版905.【晡】
申時(等於現在下午四時)。杜甫徐步詩:“荒庭日欲晡。”“三晡”二字連用,表示傍晚。庾信春賦:“百丈山頭日欲斜,三晡未醉莫還家。”
注意:“晡”本作“餔”,指申時食。
[晡食]吃第二頓飯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:“吾未晡食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bū
1、[晓晡]xiǎo bū
犹朝夕。唐 杜甫《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》:“絶岛容烟雾,环洲纳晓晡。”仇兆鳌 注:“晓晡,犹言朝夕。《淮南子》:‘日至於 悲谷,是为晡时。’《杜臆》:‘纳晓晡,即所谓日月出入其中。’”
2、[晡夕]bū xī
傍晚。
3、[三晡]sān bū
晡为申时,一般分上晡、中晡、下晡,故又称三晡。
4、[中晡]zhōng bū
古代地支记时法中的正申时。相当于下午四点钟。
5、[晚晡]wǎn bū
指黄昏的景色。晡,黄昏时候。
6、[昳晡]yì bū
傍晚。
7、[下晡]xià bū
申后五刻,即下午五时三刻。
8、[晡食]bū shí
晚餐。
9、[上晡]shàng bū
指下午三时。
10、[晡时]bū shí
是十二时之一,即申时,又名日餔、夕食等(即下午3时正至下午5时正)。
11、[晏晡]yàn bū
傍晚;黄昏。
12、[日晡]rì bū
同“日餔”。汉 应劭《风俗通·怪神·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》:“日晡时到亭,勑前导入。”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·王宣子讨贼》:“乘日晡放饭少休时,遣亡命卒三十人持短兵以前。”《明史·丁汝夔传》:“癸未,羣臣昧爽入。至日晡,帝始御 奉天殿。”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某太医》:“延者日积於门,非日晡不到病家。”
13、[朝晡鼓]cháo bū gǔ
称设于府寺的鼓。
14、[晡旃尼]bū zhān ní
意为抹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