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hú

释义:1.粥类。2.以粥充饥。3.用黏性物把纸、布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。4.烧焦。5.不清楚;不明白。6.同“煳”。

组词

糊糊 糊裱 粘糊 糊突 焦糊 漫糊 面糊 糊药 面糊桶 笑迷糊 老糊涂 糊涂蛋 棒子糊涂 稀里糊涂 玉米糊糊

拼音

笔顺

丿 丿 𠃍 丿 𠃌

同音字

拼音为hú的字 拼音为hu的字

基础解释

1.用黏性物把纸、布等粘起来或粘在别的器物上。2.同“煳”。3.粥类食品。

详细解释

〈名〉

  1. (形声。从米,胡声。本义:同“餬”。稠粥) 同本义

    日用面一斗为糊,以供缄封。——唐· 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引《宣武盛事》

〈动〉

  1. 用浆糊或用别的粘剂粘合 。

    如:糊刷(裱糊上所用的鬃质扁形刷子);糊纸(用纸沾贴上去);糊裱(用纸等糊窗户、墙壁、顶棚等)

  2. 用粥填塞。比喻勉强维持生活

    今既糊口无以至来秋,来秋或复不熟,将如之何?——《魏书》

〈形〉

  1. 同“煳”。食品、衣物等经火变得黄黑发焦 。

    如:糊饭;馒头烤糊了

  2. 不清楚,不明事理 。

    如:糊突(指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);糊突突(一塌糊涂);糊涂桶(糊突虫。骂人话)

  3. 另见 hù;hū

〈动〉

  1. 涂抹 。

    如:糊墙缝;糊窟窿;糊上一层泥

  2. 泛指遮掩 。

    如:糊弄(胡扯瞎弄,草草了事)

    词缀

  3. ∶叠用在形容词后加重程度。

    如:黑糊糊,粘糊糊

  4. 另见 hú;hù

〈名〉

  1. 像稠粥一样的食物 。

    如:辣椒糊;面糊;糨糊。口语中多念轻声

〈动〉

  1. 敷衍。弥缝缺失 。

    如:糊弄(将就)

  2. 蒙混 。

    如:糊弄(欺骗;蒙混);你别糊人

  3. 另见 hū;hú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糊糊-中華語文大辭典

糊糊糊糊ㄏㄨˊ ㄏㄨˊhúhúㄏㄨˊ ˙ㄏㄨhúhu1.形容物質黏稠。[例]這湯看起來~的。2.不清楚;不明白。[例]電腦螢幕~的。3.★某些地區指用玉米麵或麵粉等攪拌熬成的黏稠食品。[例]早上喝玉米~,不到半晌就餓了。

糊糊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

糊糊hú•hu
(~儿)方名用玉米面、面粉等熬成的粥:稀~|棒子~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1、[糊里糊涂]hú lǐ hú tú

认识模糊,不明事理。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。

2、[糊涂]hú tu

1.不明事理;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:他越解释,我越~。 2.内容混乱的:~账。一塌~。 3.模糊。

3、[糊口]hú kǒu

勉强维持生活:养家~。摆小摊赚几个钱~。

4、[糊精]hú jīng

(C 6 H 10 O 5)n 指各种水溶性的右旋胶质多糖中的任何一种,将淀粉加热或在酸、酶作用下制得,呈黄色或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。将它进一步水解能产生麦芽糖和葡萄糖。用作胶粘剂、纸张和纺织品的胶料、树胶代用品以及用于果汁和啤酒的制造中。

5、[裱糊]biǎo hú

用纸糊房间的顶棚或墙壁等。

6、[糊墙]hú qiáng

用浆糊把纸裱在墙面上,起装饰作用。

7、[糊剂]hú jì

1.通常为面粉或淀粉及水的制剂,用作联结纸张或其它物质的一种胶泥(如在书籍装订时) 2.装在干电池负电极附近含有电解质的糊状或膏状媒质。 3.用于湿法磁性颗粒探伤的糊状铁磁材料细粉。

8、[糊药]hú yào

粘结物品的糊料中的防腐物。

9、[遮糊]zhē hú

遮饰糊弄。

10、[糊突]hú tū

1.糊涂。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一折:“一箇价愁糊突了胸中锦绣,一箇价泪揾湿了脸上胭脂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三回:“哥也糊突,嫂子又青年,偌大家室,如何便丢了去,成夜不在家。”参见“糊涂”。 2.混淆。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三折:“天地也,只合把清浊分辨,可怎生糊突了 盗跖、颜渊。”

11、[支糊]zhī hú

应付。潘漠华《乡心》:“前年初来的时候,东西寻不着生意做,却也想到还是不出来好。现在人地熟识了,也勉强可以支糊得过去。”

12、[糊肚]hú dù

玉米糊肚。

13、[腻糊]nì hú

方言。形容东西黏;黏糊。如:豆沙用大油一拌,又香又腻糊。

14、[糊裱]hú biǎo

用纸等糊窗户、墙壁、顶棚等。清 周亮工《书影》卷四:“今人为文,大约如屏障,间架现成,但须糊裱耳!”清 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·岁暮杂务》:“送灶神后,扫除祠堂舍宇,糊裱窗槅,贴彩画玻璃窗眼,剪纸吉祥葫芦。”赵树理《传家宝》:“不记得哪一年磨掉了底,她用破布糊裱起来,以后破了就糊,破了就糊,各色破布不知道糊了多少层。”

15、[糊名]hú míng

词语解释煳名ㄏㄨˊ ㄇㄧㄥˊ旧时用浆煳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,密封起来,以免考官于给分时动手作弊。唐.刘餗.隋唐嘉话:「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,乃令试日自煳其名,暗考以定等第,判之煳名自此始。」

16、[马糊]mǎ hú

1.犹马虎。 2.安徽地区的一种稀饭。

17、[热糊]rè hú

热乎,温暖。

18、[糊嘴]hú zuǐ

勉强维持生活。

19、[天糊]tiān hú

庄家起牌14张后直接胡牌。

20、[漫糊]màn hú

模糊。

21、[焦糊]jiāo hú

物体经火变焦变黑。杨朔《海市·亚洲日出》:“海风一卷,还闻得见一般焦糊的泥土气味。”杨朔《平常的人》:“村后满山的落叶松,烧得焦糊。”

22、[面糊团]miàn hú tuán

比喻糊涂马虎的人。

23、[麪糊桶]miàn hú tǒng

亦作“麵糊桶”。比喻纠缠不清的是非之地。元 乔吉《扬州梦》第二折:“[家童云:]相公,喒回去来。[正末唱:]早跳出这柳债花钱麵糊桶。”

24、[痴抹糊]chī mǒ hú

亦作“痴抹糊”。眼屎。

25、[稀糊烂]xī hú làn

1.形容极烂。如:小豆粥熬得稀糊烂。 2.形容彻底毁灭。如:这次伏击把鬼子打得稀糊烂。 3.形容十分窘迫。如:农活一紧,他爷俩就忙个稀糊烂。

26、[灌浆糊]guàn jiāng hú

犹灌米汤。

27、[一塌糊涂]yī tā hú tú

乱到不可收拾;糟到不可收拾:闹得~。烂得~。

28、[含糊其辞]hán hú qí cí

话说得不清不楚,含含糊糊。形容有顾虑,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。

29、[糊了西嘟]hú le xī dū

〈方〉形容一个人“糊里糊涂”的意思。例句:你这个人一天天“糊了巴嘟”的,干啥啥不行,吃啥啥包了。。

30、[血糊淋剌]xiě hú lín là

亦作“血胡淋剌”。亦作“血糊流拉”。鲜血淋漓的样子。

31、[纸糊老虎]zhǐ hú lǎo hǔ

用纸糊的老虎。比喻看似吓人,实际上不堪一击。

32、[玉米糊糊]yù mǐ hú hu

玉米粉煮的粥。

1、[糢糊]mó hū

不清楚;不分明。宋 苏轼《凤翔八观·石鼓》诗:“古器纵横犹识鼎,众星错落仅名斗,糢糊半已似瘢胝,詰曲犹能辨跟肘。”一本作“模糊”。

2、[眵目糊]chī mu hū

眵。

3、[迷迷糊糊]mí mí hu hū

1.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。 2.使浑浊不清。 3.使迷惑不清,把弄得模糊不清。

4、[毫不含糊]háo bù hán hū

态度明确坚定。

1、[面糊]miàn hù

1.加水调匀而成的面粉糊状物;2.〈方〉糨糊 。

2、[糊弄]hù nong

1.欺骗;蒙混:说老实话,别~人。 2.将就:衣服旧了些,~着穿吧。

3、[麪糊]miàn hù

1.用面粉加水调成的糊状物。北魏 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养牛马驴骡》:“汤洗疥,拭令乾,煮麵糊,热涂之,即愈也。”引申为糊涂。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四:“评事不读律,博士不寻章。麵糊存抚使,眯目圣神皇。” 2.指性格黏糊的人。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二:“他是个面糊,有什么厉害?”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糊的反义词 糊的近义词 糊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糊能组什么词
  • 糊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糊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糊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糊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糊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糊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糊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糊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糊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