旱
拼音:hàn
释义:1.长时间没有降水或降水太少(跟“涝”相对)。2.跟水无关的。3.指陆地交通。4.缺少或没有水的。
组词
干旱 抗旱 旱灾 旱情 旱地 旱烟 春旱 水旱 天旱 旱作 旱烟袋 旱鸭子 旱烟筒 水激则旱 龙多乃旱 旱魃为虐 旱魃为灾 旱涝保收 大旱望云 涝疏旱溉拼音
hàn笔顺
丨 𠃍 一 一 一 一 丨“曰”上宽下窄,横向笔画平行、均匀。“干”横画平行,上短下长,竖画居中垂直下行。
同音字
拼音为hàn的字 拼音为han的字基础解释
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旱-中華語文大辭典旱ㄏㄢˋhàn1.長時間沒有下雨或降雨太少(與「澇」相對)。[例]乾~|~象|~災|久~逢甘霖。2.指旱災。[例]抗~|防~。3.陸地的;與水無關的。[例]~稻|~獺|~船|~鴨子。4.〈書〉指陸地交通。[例]徐州起~,料得家鄉已遠,就做出嘴臉來(《喻世明言‧卷四十‧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)。
旱-漢語大字典旱
《説文》:“旱,不雨也。从日,干聲。”杨树达《積微居小學述林·釋旱》:“旱从干者,干與乾古音同。天久暘不雨,則气枯燥而不潤,故為乾而字从干也。”
hàn 《廣韻》胡笴切,上旱匣。元部。
(1)久晴不雨;旱灾。《説文·日部》:“旱,不雨也。”《字彙·日部》:“旱,亢陽不雨。”《詩·大雅·雲漢》:“旱既大甚,藴隆蟲蟲。”《史記·平準書》:“漢興七十餘年間,國家無事,非遇水旱之災,民則人給家足。”宋王安石《河北民》:“今年大旱千里赤,州縣仍催給河役。”
(2)跟水无关的。如:旱烟;旱伞。
(3)非水田的;非水中的。如:旱稻;旱獭;旱船。
(4)陆地;陆地交通。宋司馬光《進五規狀·遠謀》:“今夫市井裨販之人猶知旱則資車,水則資舟,夏則儲裘褐,冬則儲絺綌。”《古今小説·沈小霞相會出師表》:“過了揚子江,到徐州起旱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真乃是慌不擇路,趕了幾日旱路,又搭船走,昏天黑地,一直走到浙江烏鎮地方。”
(5)通“悍”。猛疾。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:“水激則旱兮,矢激則遠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此乃《淮南子》及《鶡冠子》文也。彼作‘水激則悍’。”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水激則旱,矢激則遠。”王先謙補注:“劉攽:旱讀為悍,猛疾也。”
(6)山名。在今陕西省南郑县西南。《詩·大雅·旱麓》:“瞻彼旱麓,榛楛濟濟。”毛傳:“旱,山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