庸
拼音:yōng
释义:1.平凡;平庸。2.不高明的;无所作为的。3.(Yōng)姓。4.〈文〉用;需要(多用于否定式)。5.文言副词,岂,怎么。
组词
平庸 庸人 庸碌 庸仆 庸才 庸医 庸浅 庸俗 庸夫 庸众人 附庸国 庸庸碌碌 毋庸置疑 无庸讳言 庸人自扰 砭庸针俗 附庸风雅 衰庸阘懦 衰庸阘茸拼音
yōng笔顺
丶 一 丿 𠃍 一 一 丨 𠃌 一 一 丨同音字
拼音为yōng的字 拼音为yong的字基础解释
1.平凡;平庸:~言~行(平平常常的言行)。 2.不高明;没有作为:~人。~医。~~碌碌。 3.姓。 4.用(多用于否定式):无~细述。毋~讳言。 5.表示反问;岂:~有济乎?。~可弃乎?详细解释
(会意。小篆字形。从用,从庚。“庚更”同音,表更换。先做某事,然后更换做别的事。本义:用;需要)
同本义
庸,用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畴咨若时登庸。——《书·尧典》
我生之初,尚无庸。——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
齐子庸止。——《诗·齐风·南山》
靖潜庸回。——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
庸動长老。——《国语·周语中》
请始无庸战。——《国语·越语上》
常与否定副词“无”、“勿”、“弗”连用
无稽之言勿听,弗询之谋勿庸。——《书·大禹谟》
我无庸去,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。——《礼记》
又如:无庸讳言;无庸细述;毋庸讳言;庸释(舍弃)
任用
名之所在,上之所庸。——清· 顾炎武《日知录》
又如:庸庸(任用应受任用的人);登庸(选拔重用)
受雇用,出卖劳动力
买庸而决窦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如:庸作(受雇而为人劳作);庸仆(佣工、仆役);庸僦(雇佣租赁)
酬其功劳
亲亲故故,庸庸劳劳,仁之杀也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畧》
又如:庸勋(酬劳有功的人)
平常
庸,常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此庸夫之怒也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恒丝庸帛。——《论衡·量知》
布帛寻常,庸人不释。——《韩非子》
又如:庸德(常德,一般的道德规范);庸人(常人);庸众(常人;一般的人);庸情(犹俗虑,常人的心志);庸格(常例);庸音(常音。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);庸民(平民;普通的人);庸凡(平凡)
平庸
任重职大,非庸材所能堪。——《汉书·薛宣传》
又如:庸庸碌碌(形容人平庸,没有志气);庸涩(平庸晦涩);庸下(平庸低下);庸懦(平庸懦弱);庸伍(才识平庸之辈);庸臣(平庸之臣);庸朽(庸下衰朽);庸主(平庸的君主);庸君(平庸之君;昏君);庸鄙(平庸鄙俗);庸腐(平庸陈腐;平庸迂腐);庸儒(平庸的儒者)
庸俗,庸鄙 。
如:庸邪(指庸俗邪僻之人);庸狡(庸鄙而奸滑);庸塞(庸鄙不通);庸遴(庸鄙贪吝)
昏庸,庸下
不有乱常,则多庸暗。——《晋书·惠帝纪论》
又如:庸暗(昏庸愚昧);庸朽(庸下衰朽)
浅陋 。
如:庸医杀人(医生的医术低劣,致误投药物而使人丧命);庸奴(见识浅陋之人。含有鄙夷之意);庸妄(浅陋妄为);庸昧(谓资质愚钝,才识浅陋。常用作谦词)
功勋
现克一堡之庸,酬通侯之锡者,又何若不伦?——清· 魏源《圣武记》
又如:庸功(庸伐,庸勋,庸绩。功勋;功绩);庸器(古代铭功的铜器)
受雇用的人
庸人訾厉。——《管子·入国》
取庸而强饭之。——《淮南子·缪称》
又如:庸保(受雇充任杂役的人);庸仆(佣工、仆役)
劳苦
我生之初,尚无庸;我生之后,逢此百凶。——《诗·王风》
受雇者的工钱
写书取庸自给。——《新唐书》
又如:庸钱(工资)
古国名,在今湖北省
庸蜀之南。—— 唐· 柳宗元《柳河东集》
姓
或许,大概
虽王之国,庸独利乎?——《汉书》
怎么 。表示反问。
如:庸安(何以,怎么);庸何(何,什么)
表示反问,可译为“难道”、“岂”、“哪里” [could it be said that…]
庸非昔日之乐。——明· 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庸知其年之先后。——唐· 韩愈《师说》
〈动〉
〈形〉
〈名〉
〈副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庸庸-中華語文大辭典庸庸庸庸ㄩㄥ ㄩㄥyōnɡyōnɡ1.〈書〉昏庸;平庸。[例]生~之君,失道廢德(漢‧王充《論衡‧自然》)︱使唐之君臣看魏之臣子,俱是~碌碌之輩,如草芥一般(《隋唐演義‧第五十五回》)。2.〈書〉微小的樣子。[例]毋若火,始~(《漢書‧卷六十七‧梅福傳》)。3.〈書〉發怒的樣子。[例]奈何嫉色~,妒氣沖沖,奪我之愛幸,斥我乎幽宮(宋‧無名氏《梅妃傳》)。4.〈書〉融洽的樣子。[例]娣姒之間,~坦坦,不愧以長,覆護其短(宋‧陳師道〈李夫人墓銘〉)。
庸庸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庸庸ㄩㄥ ㄩㄥyōng yōng①用可用的人。《書經.康誥》:「不敢侮鰥寡,庸庸,祇祇,威威,顯民。」漢.孔安國.傳:「用可用,敬可敬,刑可刑。」②凡常無奇。漢.王充《論衡.自然》:「生庸庸之君,失道廢德。」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榮操行之獨得,超百王之庸庸。」③煩擾的樣子。宋.無名氏《梅妃傳》:「奈何嫉色庸庸,妒氣冲冲。」④微小的樣子。《漢書.卷六七.梅福傳》:「毋若火,始庸庸。」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yōng
1、[附庸]fù yōng
1.原指中国古代附 属于诸侯大国的小国。后指受宗主国统治和奴役的国家。现在也指受别国操纵、控制的国家。 2.泛指依 附于某一事物而存在的事物:六艺~。
2、[平庸]píng yōng
寻常而不突出;平凡:才能~。相貌~。~的一生。
3、[庸俗]yōng sú
平庸鄙俗;不高尚:~化。作风~。趣味~。
4、[庸人]yōng rén
目光短浅、无所作为的人。
5、[毋庸讳言]wú yōng huì yán
用不着隐讳,可以直说的内容。毋庸指不用。毋庸讳言,现实生活还存在着歪风邪气。周恩来《关于亚非会议的报告》:“亚非各国在社会制度方面的差异是毋庸讳言的。
6、[中庸]zhōng yōng
1.书名。儒家经典之一。原为《礼记》中的一篇。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(子思)所作。内容是宣扬孔子的中庸之道。南宋朱熹把它从《礼记》中抽出,编入《四书集注》。 2.指中庸之道。儒家的一种伦理思想。中,指不偏不倚;庸,指平常。中庸,指无过无不及的态度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矣乎!” 意指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。
7、[居庸]jū yōng
1.山名。在 北京市 昌平县。古名 军都山,为 太行山 八陉之一,层峦迭嶂,形势雄伟;又为 燕京 八景之一,名曰“居庸迭翠”。 2.关名。旧称 军都关、蓟门关。长城 重要关口,控 军都山 隘道(军都陉)中枢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》:“何谓九塞?大汾、冥阨、荆阮、方城、殽、井陘、令疵、句注、居庸。”金 元好问《送李参军北上》诗:“五日过 居庸,十日渡 桑乾。”清 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三:“初三日出 居庸关,十八日至 归化城,二十一日踰 阴山 至 昆都勒河。”
8、[昏庸]hūn yōng
糊涂而愚蠢:老朽~。
9、[庸常]yōng cháng
寻常;平庸;平常。
10、[庸医]yōng yī
医术低劣的医生。
11、[庸碌]yōng lù
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,没有作为:~无能。庸庸碌碌,随波逐流。
12、[庸才]yōng cái
指能力平常或能力低的人。
13、[无庸]wú yōng
也作毋庸。文言副词。用不着;没有必要:~置疑,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人民的。
14、[庸官]yōng guān
庸庸碌碌、没出息的担任公职的人。
15、[凡庸]fán yōng
平平常常;普普通通(多形容人):才能~。~之辈。
16、[庸夫]yōng fū
没有作为的人。
17、[庸韦]yōng wéi
同“庸违”。韦,通“违”。
18、[颛庸]zhuān yōng
愚蒙平庸。
19、[庸儒]yōng rú
平庸的儒者。
20、[庸驽]yōng nú
平庸无能。常用作自谦之词。
21、[高庸]gāo yōng
高的城墙。庸,同“ 墉 ”。 汉 扬雄 《太玄·廓》:“极廓于高庸,三岁无童。”
22、[丁庸]dīng yōng
1.用以充抵力役的赋税。 2.指以赋税充抵力役的制度。
23、[茂庸]mào yōng
丰功伟绩。
24、[庸愞]yōng nuò
庸下懦怯。
25、[庸倦]yōng juàn
意指慵懒生厌,懒散困倦。
26、[庸素]yōng sù
素质凡庸。
27、[庸缪]yōng miù
才识低下,行事荒谬。《续资治通鉴·宋钦宗靖康元年》:“李邦彦、白时中、张邦昌 ……之徒,庸繆不才,忌嫉贤能,动为身谋,不恤国计,所谓社稷之贼也。”明 宋濂《题宋名公与马鹤山诸帖》:“治效显著者为臧;贪刻庸繆者为否。”清 魏源《道光洋艘征抚记下》:“驻防副都统 海龄,庸繆人也。”
28、[卖庸]mài yōng
见“卖佣”。
29、[庸钱]yōng qián
工资。
30、[水庸]shuǐ yōng
水沟。
31、[旌庸]jīng yōng
表彰有功的人。
32、[输庸]shū yōng
缴纳代替力役的赋税。《文献通考·田赋二》:“﹝ 隋 开皇 ﹞十年五月,以宇内无事,益宽徭赋,百姓年五十者,输庸停役。”
33、[民庸]mín yōng
犹民功。
34、[腐庸]fǔ yōng
指太监。太监腐身而为庸仆,故称。
35、[庸勋]yōng xūn
1.酬赏有功的人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庸勋、亲亲、暱近、尊贤,德之大者也。”晋 袁宏《后汉纪·献帝纪一》:“天子裂土班爵,所以庸勋也。” 2.功勋。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方欲列其庸勋,请加爵赏,而以奉事不当,当肆大戮。”《周书·晋荡公护传》:“未効庸勋,先居上将。”
36、[世庸]shì yōng
世代的功绩。
37、[孱庸]chán yōng
鄙陋无能。
38、[密庸]mì yōng
暗中显功效。
39、[庸虚]yōng xū
1.才能低下,学识浅薄。自谦之词。《陈书·高祖纪上》:“高祖 泣谓 休悦 曰:‘僕本庸虚,蒙国成造。’”《北史·儒林传下·刘炫》:“以此庸虚,屡动宸眷;以此卑贱,每升天府。”《资治通鉴·陈宣帝太建十二年》:“吾以庸虚,受兹顾命。”胡三省 注:“庸,言身无所能,虚,言胸中无所有;谦词也。”清 方东树《答叶溥求论古文书》:“虽僕庸虚,其敢復顾时人讥笑,畏忌衔忍,不一吐所怀,以答高义,塞厚望耶?” 2.指学识浅陋、才能低下的人。自谦之词。宋 苏轼《贺提刑马宣德启》:“畴咨明哲,宣布厚恩。匪惟凋瘵之获苏,抑亦庸虚之知勉。”
40、[奏庸]zòu yōng
击钟。庸,通“鏞”,大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