斮
拼音:zhuó
释义:1.斩;砍。2.击;打。3.削去;削除。4.切,剖。
组词
刳斮 斮筋 斮胫 斮戮 斮趾 脯斮 斩斮拼音
zhuó笔顺
一 丨 丨 一 丨 𠃍 一 一 丿 丿 一 丨同音字
拼音为cuò的字 拼音为cuo的字基础解释
斩;削。详细解释
斩;砍
斮,斩也。从斤,昔声。衺斩曰斫,正斩曰斮。——《说文》
鱼曰斮之。——《尔雅》
斮巨狿。——扬雄《羽猎赋》
斮朝涉之胫。——《书·泰誓下》
纣乃于此斮胫而视体也。——《水经注·济水》
郤克曰:“欺三军者,其法奈何?”曰:“法斮。”于是斮 逢丑父。——《公羊传·成公二年》
又如:斮涉(谓斩断冬月涉水者的胫骨);斮趾(砍断脚趾。谓暴虐滥刑);斮胫(斩断胫骨)
击;打
薛综注:“斮,击也。”
〈动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斮-中華語文大辭典斮ㄓㄨㄛˊzhuó1.〈書〉斬;砍。[例]悲楚人之和氏兮,獻寶玉以為石,遇厲武之不察兮,羌兩足以畢~(《楚辭‧東方朔‧七諫‧怨世》)。2.〈書〉削去。[例]訂訛~偽(明‧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‧卷二十八‧九流緒論中》)。
斮-辞源3【斮】12画 4262·1 zhuó ㄓㄨㄛˊ 側角切,入,覺韻,照 二。鐸部。㊀斬。戰國策 趙:“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,東藩之臣 田嬰齊後至,則斮之。”㊁敲擊。文選 漢 張平子(衡)東京賦:“捎魑魅,斮獝狂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zhuó
1、[斮戮]zhuó lù
杀戮。
2、[斮趾]zhuó zhǐ
砍断脚趾。谓暴虐滥刑。
3、[刳斮]kū zhuó
犹斩杀。《宋书·沉攸之传》:“﹝ 顺帝 ﹞遣 攸之 长子司徒左长史 元琰 齎 废帝 刳斮之具以示 攸之。”《新唐书·王重荣传》:“珙 杀给事中 王柷 等十餘人,幕府遭戮辱甚众,人有罪輒刳斮以逞。”《资治通鉴·宋明帝泰始七年》:“左右忤意,往往有刳斮者。”胡三省 注:“斮,斩也。”
4、[斮涉]zhuó shè
谓斩断冬月涉水者的胫骨。
5、[脯斮]fǔ zhuó
犹切肤。
6、[斮胫]zhuó jìng
斩断胫骨。典出《书·泰誓下》:“斮朝涉之脛,剖贤人之心。”孔 传:“冬月见朝涉水者,谓其脛耐寒,斩而视之。”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·淇水》:“紂 乃於此斮脛而视髓也。”清 褚人穫《坚瓠补集·谢禁缠足表》:“以七尺 吴 綾,甘同斮脛之惨。”
7、[斩斮]zhǎn zhuó
砍斫;斫杀。
8、[斮筋]zhuó jīn
砍断脚筋。谓暴虐滥刑。《旧五代史·汉书·史弘肇传》:“弘肇 都辖禁军,警卫都邑,专行刑杀,略无顾避……有醉民抵忤一军士,则诬以讹言弃市。其他断舌、决口、斮筋、折足者,仅无虚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