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biàn

释义:1.判别;区分。

组词

辨认 分辨 不辨菽麦 依稀可辨 辨析 明辨是非 辨别 辨证 辨证论治 辨识

拼音

biàn

笔顺

丿 丿 丿 丿
中窄且短,左右宽长。左“辛”下撇不能写成竖画,撇对上点。右“辛”上下中心对齐。

同音字

拼音为biàn的字 拼音为bian的字

基础解释

1.区别;分析:明~是非。 2.古又同“辩”。

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刀,辡( biǎn)声。本义:判别,区分,辨别)

  2. 同本义

    辨,判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辨,别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

    辨方正位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》

    辨是与非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

    目辨白黑美恶,耳辨音声清浊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
    不辨牛马。——《庄子·秋水》

    男女辨姓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
    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
    又如:明辨是非;辨白(分辨清楚);辨色(辨别物色)

  3. 通“辩”。口头上争论

    吾闻穷巷多怪,曲学多辨。——《商君书·更法》

    传曰:析辞而为察,言物而为辨,君子贱之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

    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
    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
    又如:辨士(善辩的说客);辨给(口才敏捷,能言善辨);辨驳(根据事理加以反驳)

  4. 通“班”。颁布

    吏以文法教训辨告,勿笞辱。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

    辨社诸侯,出门见之,著以为戒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
    又如:辨告(古代官吏将所订法律颁布告知民众)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辨-中華語文大辭典

辨辨ㄅ丨ㄢˋbiàn1.分辨;識別。[例]明~是非︱~清︱~明︱~認。2.〈書〉辯解;辯論。通「辯」。[例]此還有真意,欲~已忘言(晉‧陶淵明〈飲酒詩〉二十首之五)。3.姓。

辨-古汉语常用字字典

辨 biàn
① 动分别;辨别。《孟子·鱼我所欲也》:“万钟不~礼义而受之。”《木兰诗》:“又兔傍地走,安能~我是雄雌。” ② 动通“辩”,辩论;申辩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~。” bàn
同“辦”,治理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城郭不~,沟池不抇。”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biàn

1、[辨别]biàn bié

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,在认识上加以区别:~真假。~方向。

2、[明辨是非]míng biàn shì fēi

把是非分清楚。

3、[辨认]biàn rèn

根据特点辨别,做出判断,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:~笔迹。照片已模糊不清,无法~。

4、[分辨]fēn biàn

辨别:~是非。天下着大雨,连方向也~不清了。

5、[辨析]biàn xī

辨别分析:词义~。~容易写错的字形。

6、[辨证]biàn zhèng

1.同“辩证” 2.辨别症候:~求因。~论治。也作辨症。

7、[辨识]biàn shí

辨认;识别:~足迹。烟雨蒙蒙,远处景物~不清。

8、[思辨]sī biàn

1.哲学上指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、纯概念的思考。 2.思考辨析:~能力。

9、[辨明]biàn míng

辨别清楚:~方位。~是非。

10、[辨正]biàn zhèng

辨明是非,改正错误。也作辩正。

11、[辨论]biàn lùn

1.把对人进行考查后所作的鉴定加以认真分析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司马辨论官材,论进士之贤者以告於王,而定其论。”郑玄 注:“辨其论,官其材,观其所长。”孔颖达 疏:“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以王,王必以乐正所论之状授与司马,司马得此所论之状乃更论辨之,观其材能高下,知其堪任何官。”宋 欧阳修《国学试策》之一:“已詔公卿之流,博选贤良之士;而又申《周官》辨论之法,以考於贤能。” 2.辨析论说。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“德操 曰”刘孝标 注引《司马徽别传》:“人质所疑,君宜辨论,而一皆言佳,岂人所以咨君之意乎?”明 沉德符《野获编·内阁三·为李南阳建坊》:“胡 作《读史管见》,但遇母子间事,必再三辨论,则以当年不丧生母,为世所嗤也。”清 唐甄《潜书·无助》:“性即性耳,有何可言!今之学者好言性,辨论多端,何与於性!” 3.辩驳争论。辨,通“辩”。汉 应劭《风俗通·皇霸·三王》:“俗儒新生不能採综多共辨论,至於讼鬩。”宋 杨万里《赠临川严泰伯秀才》诗:“行看最先进,辨论詘诸儒。”《清史稿·时宪志一》:“光启 等断断辨论,当时格而不行,乃为新朝改宪之资,岂非天意哉!” 4.犹议论。辨,通“辩”。宋 梅尧臣《答刘原甫寄糟姜》诗:“胸怀饱经史,辨论出九州。”宋 苏舜钦《王子野行状》:“时年始二十五,风韵高洒,喜辨论,所交皆当世豪英。”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权德舆》:“德舆 善辨论,开陈古今,觉悟人主。”

12、[辨惑]biàn huò

辨别疑惑,解除疑惑。

13、[辨理]biàn lǐ

1.辨析义理,说明道理。《孔丛子·公孙龙》:“公孙龙 又与 子高 泛论於 平原君 所,辨理至於臧三耳。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宗经》:“《春秋》辨理,一字见义。”詹鍈 义证引《春秋繁露·实性》:“《春秋》别物之理。” 2.辨别是非。清 端方《请平满汉畛域密折》:“若其附和者流,虽甘心从逆,未始无人,然大率皆年少气盛,辨理不真。” 3.申辩。辨,通“辩”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邓哀王冲传》:“凡应罪戮,而为 冲 微所辨理,赖以济宥者,前后数十。”

14、[辨日]biàn rì

辨别天象。

15、[强辨]qiáng biàn

谓能言善辩。

16、[辨智]biàn zhì

明辨事理,有才智。

17、[质辨]zhì biàn

见“质辩”。

18、[廉辨]lián biàn

指清廉明辨。

19、[词辨]cí biàn

见“词辩”。

20、[无辨]wú biàn

见“无辩”。

21、[辨验]biàn yàn

辨别检验。

22、[辨要]biàn yào

论述能抓住要害。辨,通“ 辩 ”。 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奏启》:“必敛飭入规,促其音节,辨要轻清,文而不侈,亦啟之大略也。”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九五引作“辩要”。

23、[整辨]zhěng biàn

见“整办”。

24、[辨捷]biàn jié

能言善辩,才思敏捷。辨,通“辩”。

25、[博辨]bó biàn

见“博辩”。

26、[臆辨]yì biàn

只凭推测来辨别。

27、[辨慧]biàn huì

聪明而富于辩才。

28、[智辨]zhì biàn

见“智辩”。

29、[辨士]biàn shì

能言善辩之士,游说之士。辨,通“辩”。

30、[屈辨]qū biàn

退缩自卑。

31、[辨悟]biàn wù

聪明颖悟。辨,通“辩”。

32、[较辨]jiào biàn

明辨。

33、[辨博]biàn bó

指学识广博。辨,通“辩”。

34、[俊辨]jùn biàn

见“俊辩”。

35、[辨测]biàn cè

判断推测。

36、[觤辨]guǐ biàn

诡辩。

37、[赡辨]shàn biàn

犹雄辩。辨,通“辩”。

38、[畅辨]chàng biàn

谓文词流畅而善于辨析。

39、[辨对]biàn duì

辩论答对。辨,通“辩”。

40、[辨画]biàn huà

擘画,筹划。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光熙元年》:“时军国多事,每会议,自长史 潘滔 以下,莫知所对,舆 应机辨画,越 倾膝酬接,即以为左长史,军国之务,悉以委之。”胡三省 注曰:“辨者,辨析事宜;画者,为之区画也。”宋 文莹《玉壶清话》卷十:“贼感其言,还带而遁。其辨画率类此。”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辨的反义词 辨的近义词 辨的同音词 便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辨能组什么词
  • 辨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辨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辨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辨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辨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辨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辨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辨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辨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