纣
拼音:zhòu
释义:1.后鞧(qiū),套车时拴在驾辕牲口屁股上的皮带。2.(Zhòu)帝辛,商(殷)朝末代君主,残暴好战,后兵败自焚。
组词
桀纣 村纣 直纣 纣棍 纣绝阴 助纣为虐拼音
zhòu笔顺
𠃋 𠃋 ㇀ 一 亅 丶同音字
拼音为zhòu的字 拼音为zhou的字基础解释
1.后鞧(qiū):~棍(系在驴、马等尾下的横木)。 2.商朝最后一个君主,是和夏桀齐名的暴君。原称帝辛,对中国古代的统一和各族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过一定贡献。但他多次发动掠夺战争,残酷压迫人民,不断激起奴隶、平民的反抗。在商、周最后一次战争中,战败自焚。详细解释
驾车马后部的革带
纣,马緧也。从糸,肘省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车纣,自关而东, 周、 洛、 韩、 汝、 颍而东谓之鞧,或谓之曲绹,或谓之曲纶;自 关而西谓之纣。—— 扬雄《方言》
商代最末的君主名,史称纣王。历史上有名的暴君
桀纣贵为天子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功名》。注:“贱仁多累曰纣。”
残义损善曰纣。——蔡邕《独断》
以同言楚威王于侧纣之间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纣-中華語文大辭典同:紂
纣-汉语大词典纣zhou
ㄓㄡˋ
〔《广韵》除柳切,上有,澄。〕
1.马緧,即驾车马后部的革带。
●《说文·糸部》:“纣,马緧也。”
2.商代最后一个君主的谥号。一作受,亦称帝辛。相传是个暴君。历代著作中多以为暴君的典型。
●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帝乙崩,子辛立,是为帝辛,天下谓之纣。”
●裴骃集解引《谥法》:“残义损善曰‘纣’。”
3.村俗,粗野。
●元《一枝花·远寄》套曲:“甘不过轻狂子弟,难禁受极纣勤儿。勤儿,嫖客。”
●元《一枝花·叹秀英》套曲:“纣撅丁走踢飞拳,老妖精缚手缠脚。”撅丁,妓院中帮工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zhòu
1、[桀纣]jié zhòu
桀和纣,相传都是暴君。泛指暴君。
2、[村纣]cūn zhòu
亦作“村胄”。粗俗,粗野。
3、[纣棍]zhòu gùn
系在驴马等尾下的横木,两端用绳子连着鞍子,防止鞍子往前滑。
4、[直纣]zhí zhòu
方言。性情固执。
5、[纣绝阴]zhòu jué yīn
即纣绝阴天宫。
6、[助纣为虐]zhù zhòu wéi nüè
见〖助桀为虐〗。
7、[武王伐纣]wǔ wáng fá zhòu
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(纣),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。
8、[纣为象箸]zhòu wéi xiàng zhù
殷帝辛名受,“天下谓之纣”,人称殷纣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