撚
拼音:niǎn
释义:1.执;持取。2.揉搓;搓捻。3.指揉搓而成的卷儿。4.蹂,践踏。5.接续;系。6.弹拨琵琶的一种指法。7.撵,驱逐。
组词
撚巴 撚金 撚钱 撚酸 撚须 撚挑 纸撚 撚子 撚靶儿 撚梢子 无撚指 轻拢慢撚拼音
niǎn笔顺
一 亅 ㇀ 丿 ㇇ 丶 丶 一 丿 ㇏ 丶 丶 丶 丶 丶同音字
拼音为niǎn的字 拼音为nian的字基础解释
1.同“捻1”。 2.践踏:“前后不相~,左右不相干”。 3.古同“撵”,驱逐。详细解释
执,持取
成济撚戟直奔辇前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如:撚须(捋须);撚眉(手捻眉毛);撚梢子(摇小鼓);撚钱(用手撚钱旋转的一种游戏);撚弄(抚玩)
揉搓;搓捻 。
如:撚粉(搓面粉或米粉)
蹂,践踏
前后不相撚,左右不相干。——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
按 。
如:撚指(弹指)
揉搓而成的卷儿 。
如:撚子(用纸搓成的小卷儿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)
〈动〉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撚-中華語文大辭典撚撚ㄋ丨ㄢˇniǎn1.用手指搓揉。[例]~紙|~斷數莖鬚。2.用手指捏取。[例]~花|~香祈福。
撚-康熙字典撚
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 撚
★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𠀤乃殄切,音涊。讀若年上聲。【說文】執也。【廣韻】以手撚物也。【白居易·琵琶行】輕攏慢撚撥復挑。
◎又【說文】一曰蹂也。【淮南子·兵略訓】前後不相撚,左右不相干。
◎又從也。【汲冢周書】後動撚之。
◎又【揚子·方言】撚未續也。或作捵。【正字通】撚有平上二音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niǎn
1、[拢撚]lǒng niǎn
弹奏弦乐器的指法。唐 李群玉《索曲送酒》诗:“烦君玉指轻拢捻,慢拨鸳鸯送一杯。”唐 段安节《乐府杂录·琵琶》:“兴奴 长於拢捻,不拨,稍软。”宋 晏殊《玉楼春》词之九:“春葱指甲轻拢捻,五彩条垂双袖捲。”
2、[蜡撚]là niǎn
蜡烛。元 袁桷《马伯庸拟李商隐无题次韵》之四:“蜡捻化生秋夕赐,翠标叠胜岁华移。”
3、[撚挑]niǎn tiāo
弹拨弦乐器的指法。捻,揉弦。挑,反手回拨。清 陆以湉《冷庐杂识·茌平旅壁词》:“上客《鬱轮袍》,慙愧村姝慢捻挑。”参见“捻抹”。
4、[纸撚]zhǐ niǎn
见“纸捻”。
5、[撚须]niǎn xū
谓推敲诗句而捋须吟哦。语出 唐 卢延让《苦吟》:“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茎鬚。”宋 苏轼《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》:“灯青火冷不成眠,一夜捻鬚吟喜雪。”胡怀琛《赠陈蜕庵先生》诗:“捻鬚觅句得佳趣,忘齿论交到少年。”
6、[撚巴]niǎn bā
纠缠。明 朱有燉《十棒鼓·夏夜席上欢饮》曲之二:“絮絮荅荅再休捻巴。”徐嘉瑞《金元戏曲方言考·补遗》:“捻巴二字合为殢,即温柔缠绵也。昆明 俗语:软语迷人曰‘捻巴’。”
7、[撚钱]niǎn qián
用手捻钱旋转的一种游戏。宋 陆游《避暑漫抄》:“﹝ 慈圣光献曹后 ﹞在父母家时,与羣女共为捻钱之戏,而后一钱輒独旋转盘中,凡三日方止。”
8、[撚子]niǎn zǐ
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。沉从文《生》:“老头子把那捐条搓成一根捻子,插在耳朵边。”
9、[撚支]niǎn zhī
香草名。一说木名。《楚辞·刘向<九叹·惜贤>》:“搴薜荔於山野兮,采捻支於中洲。”王逸 注:“捻支,香草也……支,一作‘枝’。”洪兴祖 补注:“捻,音烟。相如 赋云:‘枇杷橪柿。’其字从木。郭璞 云:橪支,木也。”
10、[撚金]niǎn jīn
以金线捻丝用作装饰。宋 李清照《永遇乐》词:“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”参阅《宋史·舆服志五》。
11、[撚酸]niǎn suān
吃醋,嫉妒。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·围释》:“便许他在那里,你却也忒捻酸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六:“不觉捻酸起来,嚷道:‘得了些滋味,也该来商量个长便。’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二回:“少不得 仪大夫 稀疏一二分,出了我这点捻酸的恶气。”
12、[撚髭]niǎn zī
捻弄髭须。多形容沉思吟哦之状。明 凌濛初《<二刻拍案惊奇>小引》:“《初刻》支言俚説,不足供覆酱瓿,而翼飞踁走,较捻髭呕血、笔塚砚穿者,售不售反霄壤隔也。”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音律》:“词人之能度曲者,世间颇少。其握管捻髭之际,大约口内吟哦,皆同説话。”参见“捻鬚”。
13、[撚靶儿]niǎn bǎ ér
谓旧时货郎擎着插满小商品的草靶作流动买卖。元 无名氏《硃砂担》第一折:“你是个货郎儿,我也是个捻靶儿的,我和你合个伙计,一搭里做买卖去。”元 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三折:“老汉是这 会稽郡 集贤庄 人氏,姓 张,做着个捻靶儿的货郎。”
14、[无撚指]wú niǎn zhǐ
来不及一拈指头。形容时间短暂。
15、[撚梢子]niǎn shāo zǐ
摇小鼓。宋 曾三异《因话录》:“鼗鼓,古乐也。今不言播鼗而曰捻梢子,世俗之陋也。”参见“播2鼗”。
16、[轻拢慢撚]qīng lǒng màn niǎn
弹琵琶的两种指法。唐 白居易《琵琶引》:“轻拢慢捻抹復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緑腰》。”清 无名氏《帝城花样·琵琶庆传》:“当其轻拢慢捻,流盼送媚时,偷睨场后小儿辈,駢肩窥帘,喁喁私语,往往吃吃笑不能自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