搥
拼音:chuí
释义:1.敲击。2.鼓槌。
组词
搥背 搥牛 麻搥 牙搥 擂搥 倒枕槌床 跌脚槌胸 嚼腭搥床拼音
chuí笔顺
一 亅 ㇀ 丿 丨 𠃍 一 𠃍 一 丶 ㇋ ㇏同音字
拼音为chuí的字 拼音为chui的字基础解释
同“捶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搥-中華語文大辭典搥搥ㄔㄨㄟˊchuí(用手或棒等)敲打。通「捶」。[例]~背|~胸頓足。
搥-中華大字典1、搥讀音:都回切,音堆,灰韻。釋文:擿也。見《廣雅釋詁》。《疏證》:法言問道篇。~提仁義。音義云。~、擲也。擲、與擿同。
〔按說文。投、擿也。擿、一曰投也。段注。今字作擲。凡古書用投擲字皆作擿〕。
2、搥讀音:直追切,音椎,支韻。釋文:擊也。《唐書禮樂志》:日未明四刻、~一鼓。爲一嚴。
3、捶讀音:圭橤切,錐上聲,紙韻。釋文:
❶以杖擊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桂注》:廣雅。~。擊也。趙注孟子。可使國人作杖。以~敵國堅甲利兵。
❷擣也。《禮記內則》:欲乾肉則~而食之。
❸箠也。《莊子至樂》:撽以馬~。《釋文》:馬杖也。
❹通錘。《莊子大宗師》:皆在鑪~之間耳。
4、捶讀音:都果切,音朶,哿韻。釋文:揣也。《莊子知北遊》:犬馬之~鉤者。
5、鄽釋文:同搥。見《集韻》。
6、淤讀音:直追切,音鎚,支韻。釋文:打也。見《篇海》。
7、槌讀音:馳僞切,音縋,寘韻。釋文:關東謂之~。關西謂之㭙。見《說文》。《段注》:方言。~、宋魏陳楚江淮之間謂之植。自關而西謂之样。郭云。~、縣蠶薄柱也。㭙與植蓋一字。依方言、當作關西謂之样。關東謂之㭙。容許所據不同耳。
〔按集韻平聲亦載此義〕。
8、槌讀音:傳追切,音椎,支韻。釋文:
❶擊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❷棒~。擊物之具也。《魏書李崇傳》:雙~亂擊。
9、槌讀音:都回切,音堆,灰韻。釋文:擲也。《法言問道》:~提仁義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chuí
1、[牙搥]yá chuí
见"牙推"。
2、[擂搥]lèi chuí
敲打。
3、[搥胸跌脚]chuí xiōng diē jiǎo
悲极貌。元 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二折:“不是我炒炒鬧鬧,痛傷情搥胸跌脚。”《醒世恒言·李玉英狱中讼冤》:“玉英 聽了這話,搥胸跌脚的號哭。”亦作“搥胸跌足”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八:“老翁搥胸跌足道:‘眼面前錯過了僊緣,悔之何及!’”
4、[嚼腭搥床]jiáo è chuí chuáng
形容极其愤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