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jìn

释义:1.插。2.〈书〉摇。

组词

搢忽 搢绂 搢笏 搢铎 搢扑 搢绅 搢绅之士

拼音

jìn

笔顺

丿 𠃍

同音字

拼音为jìn的字 拼音为jin的字

基础解释

1.插。 2.振;摇。

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手,晉声。本义:插)

  2. 同本义

    搢,插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
    搢三而挟一个。——《仪礼·乡射礼》

    裨冕搢笏。——《礼记·乐记》

    无皮弁搢笏之服。——《淮南子·齐俗》

    又如:搢笏(插笏于腰间);搢扑(插扑于带间。扑为教刑之具);搢版(插笏版于腰。引申指朝见)

  3. 摇动,震动

    披甲带剑,挺铍搢铎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
    又如:搢铎(响动金铎);搢挺(振奋)

〈名〉

  1. 古人所佩的饰带 。

    如:搢(系佩玉于身。指居官);搢绅先生(古代穿儒服的读书人)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搢-中華語文大辭典

搢搢ㄐ丨ㄣˋjìn1.〈書〉插。[例]小童但~竹一枝,豈必習詩知考牧(宋‧陸游〈牧羊歌〉)。2.〈書〉振動。[例]挺鈹~鐸(《國語‧吳語》)。

搢-中華大字典

1、搢讀音:卽刃切,音晉,震韻。釋文:
❶插也。見《說文新附》。《鈕氏新附攷》:~、通作晉、縉。或作薦。玉篇。~。插也。博雅、訓同。
 〔按儀禮鄕射禮士喪禮、禮記內則注、皆訓插〕。
❷振也。《國語吳語》:挺鈹~鐸。
2、搢讀音:作甸切,音薦,霰韻。牋西切,音齏,齊韻。釋文:插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3、蛍釋文:搢本字。見《正字通》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jìn

1、[搢笏]jìn hù

1.亦作“搢忽”。插笏。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,用以记事备忘,不用时插于腰带上。《穀梁传·僖公三年》:“阳穀 之会,桓公 委端搢笏而朝诸侯。”范宁 注:“搢,插也。笏,所以记事也。”《墨子·公孟》:“公孟子 戴章甫,搢忽,儒服,而以见 子墨子。”毕沅 校注:“忽即笏字。”《穆天子传》卷一:“天子大服,冕褘帗带,搢曶夹佩,奉璧南面立于寒下。”清 吴伟业《吴门遇刘雪舫》诗:“新乐 初受封,搢笏登天廷。” 2.引申指朝见。明 董谷《碧里杂存·宝志公》:“圣祖 异焉,勅建 灵谷寺 ……命太常岁祭,行搢笏之礼焉。”

2、[搢扑]jìn pū

插扑于带间。示以军法警戒誓众之意。扑,教刑之具。

3、[搢绂]jìn fú

系印绶于身。谓居官。

4、[搢本]jìn běn

谓古代君王佩士所用的笏版,以示俭约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年不顺成,君衣布搢本。”孔颖达 疏:“搢本者,本谓士笏,以竹为之,以象饰本。君遭凶年,搢插士笏,故云搢本。”

5、[搢綎]jìn tīng

系佩玉于身。谓居官。綎,佩玉的丝绶。

6、[搢珽]jìn tǐng

犹缙笏。

7、[搢铎]jìn duó

响动金铎。

8、[搢版]jìn bǎn

插笏版于腰。引申指朝见。

9、[搢挺]jìn tǐng

犹言振奋。

10、[搢曶]jìn hū

jìn hū,、有插笏和引申指朝见的意思。

11、[搢忽]jìn hū

见“搢笏”。

12、[搢绅録]jìn shēn lù

清 代记载京朝及外省职官履历的书,由书坊逐年刊行,详载各职官的姓名、籍贯、出身等。取古代官吏缙绅垂笏之义为书名。亦称《爵秩全函缙绅全书》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搢的反义词 搢的近义词 搢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搢能组什么词
  • 搢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搢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搢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搢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搢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搢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搢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搢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搢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