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
拼音:kè
释义:1.检验;试用。2.考核;考查。3.评判等次;考试评定。4.督促。5.索取;要求。6.引申为推求。参见“課文”。7.谓致力于,从事。8.征收或交纳赋税。9.赋税;租税。10.计算。11.讲习;学习。12.功课,作业。13.教学的科目。14.教学的时间单位。15.教科书根据课时而分的段落。16.有计划的分段教学。17.占卜的一种。18.旧时某些机关、学校、工厂等分设的行政单位。19.同“騍”。母马。参见“課馬”。20.用同“窠”。巢。21.用同“錁”。参见“課銀”。锞银,银锭。22.用同“嗑”。参见“課牙”。嗑牙,斗嘴嚼舌。
拼音
kè笔顺
丶 一 一 一 丨 𠃍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丨 丿 ㇏同音字
拼音为kè的字 拼音为ke的字基础解释
见“课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課-中華語文大辭典課课ㄎㄜˋkè1.有計畫的分段教學活動。[例]~後∣曠~│~間│一天上七節~。2.學業;學科。[例]功~│~業│選修~︱數學~。3.徵收(稅款或實物等)。[例]~稅。4.徵收的稅款或實物。[例]國~︱以粟六石,向官納~。5.某些機關、企業、學校等按工作性質分設的辦事單位。[例]供銷~︱會計~。6.一種以銅錢等為卜具的占卜方法。[例]起~︱卜~∣占了一~。7.〈書〉(按一定標準)考核;檢驗。[例]故明主以法案其言而求其實,以官任其身而~其功(《管子‧明法解》)│成器不~不用,不試不藏(《管子‧七法》)。8.〈書〉督促;督率。[例]黃英~僕種菊(《聊齋志異‧卷十一‧黃英》)。9.〈書〉講解傳授;學習。[例]晝~賦,夜~書,間又~詩(《舊唐書‧卷一六六‧白居易列傳》)。10.量詞。用於計算教材的課數。[例]這本書有二十~,今天要上第五~。
課 -古漢語常用詞典kè
①按一定的標准試驗,考核。《管子•七法》:“成器不~不用,不試不藏。”②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。《南齊書•武帝紀》:“宜嚴~農桑。”【引】按規定的內容和分量學習或教授。白居易《與元九書》:“苦節讀書,二十已來,晝~賦,夜~書。”③按規定的數額和時間征收賦稅。《宋書•孝武帝本紀》:“是歲,始~南徐州僑民租。”【又】賦稅。鮑照《擬古》:“歲暮井賦訖,程~相追尋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kè
1、[黨課]dǎng kè
中国共产党组织为了对一般党员进行党纲、党章教育而开的课,有时也吸收非党同志参加听课。李国文《冬天里的春天》第二章:“也许,那是他们的第一次党课吧!”化石《潘家堡子》第五章:“在上团课,或许去听党课的时候,红梨 晓得阶级斗争的厉害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