採
拼音:cǎi
释义:1.砍伐;摘取。2.开采发掘。3.选取;搜集。4.捕捉。5.触动,交感。6.扯;揪。7.理睬。8.“埰”的讹字。参见“採清”。坟墓与厕所。
组词
采访使 不揪不採拼音
cǎi笔顺
一 亅 ㇀ 丿 丶 丶 丿 一 丨 丿 ㇏同音字
拼音为cǎi的字 拼音为cai的字基础解释
同“采1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採-中華語文大辭典採采ㄘㄞˇcǎi1.摘取。[例]〜茶∣〜桑∣〜花。2.選用;選取。[例]博~眾長︱~納︱~用。3.蒐集。[例]~訪︱~風∣旁搜博~。4.開採;挖掘。[例]〜礦∣〜煤。
採-中華大字典1、採讀音:此宰切,音釆,賄韻。釋文:
❶同釆。~取也。《史記循吏傳》:秋冬則勸民山~。
❷擇也。《後漢周興傳》:屬文著辭。有可觀~。
❸拚除也。《荀子王制》:修~淸。
2、采讀音:此宰切,音採,賄韻。釋文:
❶捋取也。从木从爪。見《說文木部》。《段注》:周南芣苢傳曰。~、取也。又曰。捋、取也。是~捋同訓也。
❷擇也。《史記秦始皇紀》:~上古帝位號。
❸~色也。《書益稷》:以五~彰施于五色。
〔按五~作彩。非古也〕。
❹文章也。《左文六年傳》:分之~物。
❺飾也。謂文過其實也。《漢書嚴助傳》:禮失而~。
❻風度也。《漢書霍光金日磾傳》:天下想聞其風~。
❼事也。《書堯典》:疇咨若予~。
❽官也。《書酒誥》:服休服~。
❾食邑也。《禮記禮運》:大夫有~以處其子孫。
〔按所謂~者。不得有土地。人民。~取其國稅爾〕。
❿幣也。《史記周本紀》:召公奭贊~。
⓫冢也。《方言》:冢。秦晉之間謂之墳。或謂之~。
⓬猶蔓也。見《後漢王符傳注》。
⓭木名。《史記秦始皇紀》:堯舜~椽不刮。
⓮~~。非一辭也。《詩芣苢》:~~芣苢。
〔又〕:猶萋萋也。《詩蒹葭》:蒹葭~~。
〔又〕:眾多也。《詩蜉蝣》:~~衣服。
⓯~桑。地名。《左僖八年傳》:敗敵於~桑。
〔注〕:平陽北屈縣西南有~桑津。
〔按今山吉縣西有~桑津〕。
⓰符~。玉橫文也。《文選左思賦》:符~彪炳。
⓱晁~。玉名。《文選司馬相如賦》:晁~琬琰。和氏出焉。
⓲納~。昏禮之一。《禮記昏義》:納~問名。
〔按昏禮始納~。謂~擇其可者也〕。
⓳大~。少~。袞黼也。《國語魯語》:天子大~朝日。少~夕月。
⓴不~。不理。《北史齊後主皇后穆氏傳》:更不~輕霄。
〔按手~作採。非古也〕。
㉑~齊。樂章也。《禮記玉藻》:行以肆夏。趨以~齊。
〔按司農注云。肆夏、~齊、皆逸詩〕。
㉒姓也。漢度遼將軍~皓。
3、采讀音:倉代切,音菜,隊韻。釋文:
❶公卿大夫食邑也。見《周禮天官八則注》。
❷同菜。《周禮太胥》:春入學。舍~合舞。
〔注〕:鄭康成曰。舍、卽釋也。~讀爲菜。
4、采讀音:子苟切,音走,有韻。釋文:採取也。見《五音集韻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