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
拼音:hàn
释义:1.水名。汉水,也称汉江,为长江最长的支流。发源于今陕西省宁强县,流经湖北省,在武汉市入长江。2.天河;银河。3.男子。参见“漢子”。4.方言。称丈夫。5.契丹统治者对南人的称谓。元代对原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汉族人和契丹、女真、高丽等族人亦称汉。参见“漢人”。6.古指华夏族、汉族及其活动范围。7.民族名。汉族。中华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。参见“漢族”。8.汉语的简称。9.《汉书》的简称。10.朝代名。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,前202年称帝,国号汉,建都长安,史称西汉或前汉。公元8年外戚王莽一度称帝,国号新。25年刘秀重建汉朝,建都洛阳,史称东汉或后汉。220年曹丕称帝,东汉灭亡。整个汉代共历二十四帝,406年。11.我国古代政权名。三国之一。公元221年,刘备在成都称帝,国号汉。史称蜀、蜀汉。263年亡于魏。12.我国古代政权名。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04年,刘渊起兵,自称汉王。308年,刘渊在平阳称帝。后改国号为赵,史称前赵。13.我国古代政权名。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06年,李雄称帝,建都成都,国号成。338年,李寿改国号为汉。史称成汉。347年亡于东晋。14.我国古代政权名。五代时的十国之一。公元917年,刘䶮在广州称帝,国号越,后改为汉,史称南汉。971年亡于北宋。15.我国古代政权名。五代之一。公元947年,刘知远在太原称帝,旋定都汴(今河南省开封市),国号汉。史称后汉。950年亡于后周。16.我国古代政权名。五代时的十国之一。公元951年,刘旻在太原称帝,国号汉。史称北汉。979年亡于北宋。17.我国古代政权名。五代时十国之一的前蜀(公元907年—925年)曾一度改国号为汉。后仍称蜀。18.我国古代政权名。1360年,陈友谅在江州(今江西省九江市)称帝,国号汉。不久为朱元璋所灭。19.地名。汉中的简称。秦置汉中郡,包括今陕西省南部及湖北省西北部。汉仍之。20.地名。唐代州名。治所雒县,在今四川省广汉市。参阅清顾祖禹《读史方舆纪要·四川二·成都府》。21.地名。指汉皋山。又称方山、万山,在今湖北省襄阳市西北。22.地名。汉口或武汉市的省称。23.姓。参阅《通志·氏族二》。
拼音
hàn笔顺
丶 丶 ㇀ 一 丨 丨 一 丨 𠃍 一 一 一 丿 ㇏同音字
拼音为hàn的字 拼音为han的字基础解释
见“汉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漢-中華語文大辭典漢汉ㄏㄢˋhàn1.指漢族。以華夏族為主幹的種族,由古代華夏族和其他族逐漸發展而成。漢代以後,又以居住中原的漢族為主,漸與鄰近的種族融合。因兩漢國勢強盛,故稱。2.指漢語。[例]~和辭典|英~字典。3.指銀河。[例]銀~|雲~。4.指成年男子。[例]男子~|彪形大~。5.漢口或武漢的簡稱。[例]京~鐵路。6.用於地名。漢水,水名,發源於陝西,流入長江。7.朝代名:(1)(202B.C.—220A.D.)漢高祖劉邦所建,建都長安(今陝西西安),史稱「西漢」(202B.C.—8A.D.);漢光武帝劉秀所建,建都雒陽(今河南洛陽),史稱「東漢」、「後漢」(25—220)。(2)(221—263)劉備所建,後為司馬昭所滅。為三國之一,國號漢,史稱「蜀漢」、「蜀」。故址在今四川、雲南、貴州北部及陝西舊漢中府一帶。(3)(947—951)劉知遠所建,後為郭威所滅。國號漢,為五代之一,史稱「後漢」。8.姓。
漢-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漢 hàn
❶漢水。
《詩經·周南·漢廣》:
~之廣矣,不可泳思。(泳:游泳。思:句末語氣詞。)
❷銀河。
曹丕《燕歌行》:
明月皎皎照我牀,星~西流夜未央。(央:盡。)
柳宗元《行路難》詩:
披霄決~出沆漭。(披霄:撥開雲霄。沆漭:指無邊的太空。)成語有「氣沖霄漢」。
❸男子(後起意義)。
《北齊書·魏蘭根傳》:
何慮無人做官職,苦用此~何爲?(苦用:硬要用。何爲:干什麽。)
❹朝代名。
1.公元前206—公元220年,第一代君主是劉邦,都城在長安(今陝西西安市)。公元8年王莽代漢稱帝,國號新。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朝,建都洛陽。史稱公元前206—公元8年爲「西漢」或「前漢」,公元25—公元220年爲「東漢」或「後漢」。
2.公元947—950年,五代之一,又稱「後漢」,第一代君主是劉知遠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hàn
1、[風漢]fēng hàn
言语行动颠狂的人。风,今写作“疯”。唐 无名氏《玉泉子》:“刘蕡,杨嗣復 门生也。对策以直言忤时,中官尤所嫉忌。中尉 仇士良 谓 嗣復 曰:‘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耶?’”宋 陆游《自述》诗:“未恨名风汉,惟求拜醉侯。”林纾《二箴·言箴》:“髯鬢垂皤,乃类风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