捐
拼音:juān
释义:1.舍弃;抛弃。2.捐助或献出。3.税收的一种名称。4.捐助的钱和物。
组词
募捐 捐弃 捐躯 捐资 捐献 捐助 捐赠 捐款 捐宾客 捐馆舍 捐花样 郑工捐 抵雀捐金 苛捐杂税 为国捐躯 顶踵尽捐 福不唐捐 秋扇见捐 秋毫见捐 功不唐捐 细大不捐拼音
juān笔顺
一 亅 ㇀ 丨 𠃍 一 丨 𠃌 一 一左窄右宽。“扌”横短,竖钩端正。“口”稍带扁形,上宽下窄,“月”上下等宽,横画平行,间距均匀;上下中心对齐。
同音字
拼音为juān的字 拼音为juan的字基础解释
1.舍弃;抛弃:~弃。~生(舍弃生命)。~躯。 2.捐助:~献。~钱。募~。 3.税收的一种名称:车~。上了一笔~。详细解释
(形声。从手,肙( yuān)声。本义:舍弃)
同本义
捐,弃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粪除秽污谓之捐。故寺人谓之中涓。以涓为之。
捐殡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宣公十八年》。注:“弃也。”
而国无捐瘠者。——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骨不埋者。”孟康曰:“捐,谓民有饥相弃捐者,或谓贫乞者谓捐。”
捐金于野。——《后汉书·列女传》
捐失成功。
又如:捐世(弃世。人死的婉辞);捐馆(指弃房舍,死亡的婉称。也作“捐馆舍”);捐身(牺牲生命);捐却(抛弃);捐灰(丢弃尘土)
除去;废除
捐不急之官。——《史记》
又如:捐甲(脱去铠甲);捐阶(除去阶梯);捐荐(去掉荐席);捐除(废除;消除);捐书(废书不读)
捐献,贡献
富者捐资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捐二万五千金。——清· 邵长蘅《青门剩稿》
捐者麋集。
又如:捐廉(官员向政府或为公务捐献自己的养廉银子);捐纳(秦代开始准许士民通过向政府捐款纳粮而买官职,历代效法,到清代而滥);捐选(挑选吉日)
花费;耗用
人能捐百万钱嫁女,而不肯捐十万钱教子。——《五杂俎》
旧时税收的一种名称 。
如:车捐;房捐;苛捐杂税;上了一笔捐;捐商(旧时承包捐税的商人)
〈动〉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捐-中華語文大辭典捐捐ㄐㄩㄢjuān1.捨棄;拋棄。[例]~棄|為國~軀。2.無償地奉獻財物以幫助他人。[例]募~|~助|~血|~款。3.人民繳交給政府的稅金。[例]房~|稅~。4.〈書〉指舊時奉獻金錢以謀取官職。[例]賈珍心中打算定了主意,因而趁便就說要與賈蓉~個前程的話(《紅樓夢‧第十三回》)。
捐 -古漢語常用詞典juān
①拿開;搬走。《孟子•萬章上》:“父母使舜完稟,~階。”②捐棄;拋棄。《樂羊子妻》:“羊子大慚,乃~金魚野。”《進學解》:“貪多務得,細大不~。”③除去;清除。《史記•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明法審令,~不急之官。”④捐助;捐獻。《漢書•貨殖傳》:“唯毋鹽氏出~千金貨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juān
1、[捐赠]juān zèng
赠送(物品给国家或集体):~图书。
2、[捐献]juān xiàn
拿出财物献给(国家或集体):他把全部藏书~给图书馆。
3、[捐款]juān kuǎn
1.捐助款项:向灾区~。~办学。 2.捐助的款项:把~寄给灾区。
4、[捐助]juān zhù
拿出财物来帮助:~灾区人民。
5、[募捐]mù juān
募集捐款或物品:为残疾人~。~赈灾。
6、[捐资]juān zī
捐助资财:~兴学。踊跃~。
7、[捐钱]juān qián
暂未释义
8、[认捐]rèn juān
应承捐钱。
9、[捐血]juān xuè
献出自身的血液。多供医疗上输血之用。
10、[义捐]yì juān
为正义或公益的事情捐献钱物:开展救灾~活动。
11、[捐纳]juān nà
捐资纳粟换取官职、官衔。此制起于 秦 汉,称纳粟。清 中叶后大盛,称为捐纳。朝廷视为正项收入,明订价格行之,加剧吏治腐败,成为一大弊政。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·纯皇初政》:“罢开垦,停捐纳,重农桑,汰僧尼之詔累下,万民欢悦,颂声如雷。”清 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二:“然开例三载,所入仅二百万有餘,捐纳知县五百餘人。始则缺多易得,后见非数年不能选授,亦復观望徘徊。”《清史稿·选举志七》:“雍正 二年……帝曰:‘垦田事例,於地方有裨益。向因各捐例人多,难於銓选,降旨停止。年来捐纳应用之人,将次用完,越数年,必致无捐纳之人,而专用科目矣。应酌添捐纳事欵。除道、府、同知不许捐纳,其通判、知州、知县及州同、县丞等,酌议準捐。’”章炳麟《訄书·官统下》:“捐纳则废,年资则废,科举则废,将论官者必於大学。”
12、[捐税]juān shuì
捐和税的合称。
13、[捐募]juān mù
募捐;募集。
14、[捐输]juān shū
捐献:解囊~。
15、[税捐]shuì juān
捐税。指各种税和捐。
16、[抗捐]kàng juān
拒绝交纳捐税。
17、[捐赈]juān zhèn
旧时捐钱给政府充作救济金。
18、[捐糜]juān mí
谓弃食。犹牺牲。
19、[花捐]huā juān
对妓女征收的捐税。
20、[捐需]juān xū
捐需是捐赠和需要的统称。
21、[田捐]tián juān
田赋以外的附加捐税。
22、[拚捐]pīn juān
犹舍弃。
23、[捐废]juān fèi
抛弃;废弃。
24、[迁捐]qiān juān
犹捐弃。
25、[捐闷]juān mèn
古代一种数字游戏的名称。
26、[捐除]juān chú
废除;消除。清 龚自珍《明良论四》:“删弃文法,捐除科条。”清 陈天华《警世钟》:“故我剖心泣血,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,纔是好哩。”陈独秀《反动政局与各党派》:“目前第一步奋斗是要比较进步的党派即刻觉悟自身的价值与使命,相互捐除宿怨联合起来。”蒋光慈《少年飘泊者》九:“人总还是人啊!他们的悲哀与不幸,什么时候才能捐除呢?”
27、[捐命]juān mìng
1.失去生命。谓死。 2.放弃使命。
28、[捐骸]juān hái
犹捐躯。
29、[完捐]wán juān
交纳捐税。
30、[委捐]wěi juān
放弃,丢掉。
31、[捐馆]juān guǎn
死的比较委婉的说法,“捐”指放弃,“馆”指官邸,字面上来说,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官邸,一般是指官员的去世。
32、[捐佩]juān pèi
1.见“捐佩”。 2.亦作“捐珮”。抛弃玉佩。语本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捐余玦兮江中,遗余佩兮醴浦。”南朝宋颜延之《祭屈原文》:“访怀沙之渊,得捐珮之浦。”唐柳宗元《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寄张员外》诗:“共思捐珮处,千骑拥青緺。”宋蒋捷《贺新郎·弹琵琶者》词:“捐佩洲前裙步步,渺无边、一片相思苦。”参见“捐玦”。
33、[捐监]juān jiān
指 明 清 两代纳粟报捐入国子监为监生。始于 明景帝 初。初限于生员,后扩大及平民,称为例监。清 代因之。明 黄瑜《双槐岁钞·援例入监》:“景泰 改元,詔以边圉孔棘,凡生员纳粟上马者,许入监,限千人而止。”《清史稿·选举志七》:“乾隆 元年,罢一切捐例。廷议捐监为士子应试之阶,请於户部收捐,备各省賑济。从之。”
34、[捐班]juān bān
清代指不通过科举考试而向官府捐纳银钱换取官职。
35、[捐瘠]juān jí
饥饿而死。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尧 禹 有九年之水,汤 有七年之旱,而国亡捐瘠者,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。”颜师古 注:“孟康 曰:‘肉腐为瘠。捐,骨不埋者。’瘠,瘦病也。言无相弃捐而瘦病者耳。”宋 司马光《上皇帝疏》:“老弱流离,捐瘠道路。”《金史·循吏传·卢克忠》:“会民艰食,克忠 下令凡民有蓄积者计留一岁,悉平其价糴之,由是无捐瘠之患。”
36、[逼捐]bī juān
强迫征取税收。清 柯悟迟《漏网喁鱼集·咸丰三年》:“军需局严提逼捐,不拘何项生意,皆要捐。”
37、[捐俗]juān sú
抛弃世俗。
38、[捐廪]juān lǐn
开仓出谷救灾。
39、[捐玦]juān jué
捐弃玉玦。喻出会相爱者未遇因失望而捐弃信物。语本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:“捐余玦兮 江 中,遗余佩兮 醴 浦。”南朝 齐 谢朓《七夕赋》:“軾帝车而捐玦,凌天津而上翔。”南朝 梁 沉约《湘夫人》诗:“捐玦置 澧 浦,解珮寄中洲。”
40、[厘捐]lí juān
1.即厘税。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五编第一章第三节:“1853年刑部侍郎 雷以諴 在 扬州 帮办军务,为筹措 江 北大营的军饷,在 仙女庙 等地创办厘捐。” 2.又称厘金、厘金税。晚 清 实行的一种行商税。在水陆要隘设立关卡,征收过往商品百分之一的捐税,百分之一为厘,故名。《清史稿·食货志六》:“釐金抽捐,创始 扬州 一隅,后遂推行全国。咸丰 三年,刑部右侍郎 雷以諴 治军 扬州,始於 仙女庙 等镇创办釐捐。”《文明小史》第十五回:“国家不裁釐捐,这些弊病总不能除的。”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税则》:“迨后天下多事,始创榷货抽釐之制,藉资军餉。釐捐最旺时,岁收二千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