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náo

释义:1.阻止别人做事;使事情无法顺利进行。2.弯曲,比喻屈服。3.搔,抓。

组词

挠挠 挠情 挠扰 郁挠 倾挠 撄挠 微挠 不挠不屈 不屈不挠 留犁挠酒 守正不挠 不挠不折 挠直为曲 百折不挠 刺刺挠挠 挠喉捩嗓 临危不挠 以指挠沸 挠曲枉直 抓耳挠腮

拼音

náo

笔顺

丿 丿
左窄右宽。“扌”横短,竖钩端正。上横取斜势,斜钩自然,中横宜短,竖弯钩圆转自然,钩底宜平。

同音字

拼音为náo的字 拼音为nao的字

基础解释

1.阻碍;搅扰:阻~。 2.弯曲;屈服:不屈不~。 3.搔;抓:~痒痒。

详细解释

〈动〉

  1. (形声。从手,尧声。本义:扰乱)

  2. 同本义

    挠,扰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挠乱百度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。韦昭注:“挠,扰也。”

    挠乱国家,几危社稷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。颜师古注:“挠,扰也。”

    民以法难犯上,而上以法挠慈仁。——《韩非子·八经》

    匈奴之众易挠乱也。——《汉书·晁错传》

    挠以军法。——宋· 苏轼《教战守》

    又如:挠乱(搅乱;扰乱);挠滑(惑乱,扰乱);挠正(扰乱正气);挠动(扰乱骚动)

  3. 搅,搅动

    挠,搅也。——《声类》

    手挠顾指。——《庄子·天地》。释文:“动也。”

    挠乱百度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
    以指挠沸。——《荀子·议兵》

    使水浊者,鱼挠之。——《淮南子·说林》

    又如:挠酒(搅和酒浆);挠混(搅浑);挠荡(搅扰激荡);挠扰(搅拌);挠搅(搅拌)

  4. 阻挠

   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 5. 如:挠抑(阻挠抑止);挠抗(阻挠抗拒);挠阻(阻挠);挠沮(阻挠);挠格(阻挠,抗拒)

  6. 恼乱,烦扰。

    如:挠扰(烦扰;骚扰)

  7. 搔;抓 。

    如:彼此轮流给对方挠痒;挠腮撧耳(抓搔腮颊,揪扯耳朵。形容慌乱焦急)

  8. 屈服

    抑挠志以从君。——《国语·晋语》。注:“屈也。”

    秦王色挠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
    坚毅不挠。——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
   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,与民贼相搏。

    又如:挠志(挠屈志节);百折不挠;不屈不挠;挠折(屈服);挠弱(懦弱无能);挠沮(屈从退缩);挠屈(屈服);挠挫(屈服);挠节(屈节;屈从他人);挠辞(屈服的言词);挠法(枉法);挠情(曲徇私情)

  9. 弯曲

    栋挠。——《周易》

    其弓菑,则挠之。——《考工记·轮人》注

  10. 如:挠折(弯曲折裂)

〈形〉

  1. 弓不试则劲挠诬。——王符《潜夫论》

    又如:挠弱(怯弱胆小);挠坏(败坏)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挠挠-汉语大词典

挠挠纷乱貌。
●《庄子·在宥》:“挈汝适复之挠挠,以游无端。”
●俞樾《诸子平议·庄子二》:“挠挠,乱也,《广雅·释诂》:‘挠,乱也。’重言之则为挠挠矣。”
●唐樊宗师《绛守居园池记》:“遵濒西漭望,瑶翻碧潋,光文切镂,梨深挠挠收穷。”

挠-中華語文大辭典

同: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náo

1、[阻挠]zǔ náo

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:从中~。~双方和谈 。

2、[抓挠]zhuā nao

1.搔:~几下就不痒了。 2.乱动东西,致使凌乱:好孩子,别~东西! 3.打架:他们俩又~起来了,你赶快去劝劝吧! 4.忙乱地赶着做;弄: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人吃饭,炊事员怕~不过来吧! 5.挣;获得(钱):庄稼人靠副业~俩活钱儿。 6.指可用的东西或可凭借依靠的人:东西都让人借走了,自己反倒弄得没~了。最好派个负责人来,咱好有个~。 7.指对付事情的办法:事前要慎重考虑,免得发生问题时没~。

3、[挠头]náo tóu

用手抓头,形容事情麻烦复杂,使人难以处理:遇到了~的事。这种事情真叫人~。

4、[不屈不挠]bù qū bù náo

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乐昌(汉成帝丞相王商)笃实,不桡(通“挠”)不诎(通“屈”)。”挠(náo):弯曲。

5、[抓耳挠腮]zhuā ěr náo sāi

1.形容焦急而又没办法的样子。 2.形容欢喜而不能自持的样子。

6、[挠挠]náo náo

纷乱貌。

7、[挠度]náo dù

表示构件(如梁、柱、板等)受到外力时发生弯曲变形的程度,以构件弯曲后各横截面的中心至原轴线的距离来度量。

8、[挠曲]náo qū

弯曲。

9、[挠钩]náo gōu

顶端有大铁钩的带长柄的工具。

10、[屈挠]qū náo

1.亦作“屈橈”。弯曲。 2.退缩;屈服。 3.阻挠。 4.谓受压抑。

11、[撄挠]yīng náo

扰乱。

12、[违挠]wéi náo

违背阻挠。

13、[佪挠]huái náo

形容踌躇不前。

14、[挠正]náo zhèng

扰乱正气。

15、[色挠]sè náo

面露胆怯之色。

16、[挠混]náo hùn

搅浑。

17、[挠乱]náo luàn

1.扰乱,搅乱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散离我兄弟,挠乱我同盟,倾覆我国家。”汉 荀悦《汉纪·文帝纪下》:“若夫平原易地,轻车突骑,此 匈奴 之众易挠乱也。”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五折:“则为 屠岸贾 损害忠良,百般的挠乱朝纲。”清 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取士下》:“若为人嗾使,因而挠乱朝政者,如 东汉 牢修 告捕党人之事,即应处斩。” 2.烦乱。明 李东阳《与王守溪书》:“挠乱之怀,日益加甚。”

18、[挠辞]náo cí

亦作“挠词”。屈服的言词。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配 意气壮烈,终无挠辞。”《旧唐书·李纲传》:“纲 誓之以死,终无挠辞。”《资治通鉴·晋穆帝升平二年》:“儁 收 段氏 及 弼 下大长秋、廷尉考验,段氏 及 弼 志气确然,终无挠辞。”《明史·杨言传》:“言 备极五毒,折其一指,卒无挠词。”

19、[括挠]kuò náo

聒扰。多用为受款待后表示谢意的谦词。括,通“聒”。

20、[挠阻]náo zǔ

阻挠。

21、[躁挠]zào náo

动乱,骚扰。《后汉书·桓谭传》“盖善政者,视俗而施教,察失而立防,威德更兴,文武迭用,然后政调於时,而躁人可定”唐 李贤 注:“躁,犹动也,谓躁挠不定之人也。”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六:“梁祖 末年,用军不利,河北 数镇,不顺其命。一旦躁挠,坚要亲征。”

22、[陷挠]xiàn náo

屈从。

23、[窜挠]cuàn náo

犹骚扰。峻青《秋色赋·故事杂忆》:“一九四七年冬,当匪五十四军窜挠到 海阳 的时候,顽强的 海阳 人民,又以他们打击 日本 侵略者的顽强和勇敢精神来打击新的敌人。”

24、[挠北]náo běi

1.败北。 2.犹背离。

25、[挠勾]náo gōu

弯曲。

26、[危挠]wēi náo

亦作“危橈”。犹危乱。

27、[大挠]dà náo

亦作“大橈”。传说为 黄帝 史官,始作甲子。

28、[挠节]náo jié

屈节。

29、[挠闷]náo mèn

烦闷。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·主司挠闷》:“贞元 十一年,吕渭 第一榜,挠闷不能定去留。”

30、[挠滑]náo huá

扰乱;惑乱。

31、[挠折]náo shé

1.摧折。 2.弯曲折裂。 3.屈服。

32、[惑挠]huò náo

迷惑困扰。

33、[郁挠]yù náo

见“鬱橈”。

34、[痛挠]tòng náo

谓痛苦难受。

35、[挝挠]wō náo

抓破;殴打。

36、[挠秧]náo yāng

除净稻田中的杂草,使根部泥土变松。挠秧可以促进秧苗根系的发育,并能促进分蘖。

37、[挠退]náo tuì

挫败,溃退。

38、[曾挠]zēng náo

曲屈貌。

39、[挠动]náo dòng

扰乱骚动。

40、[无挠]wú náo

1.不弯曲。 2.比喻不屈服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挠的反义词 挠的近义词 挠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挠能组什么词
  • 挠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挠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挠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挠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挠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挠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挠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挠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挠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