屈
拼音:qū
释义:1.弯曲;使弯曲(跟“伸”相对)。2.认输;妥协。3.委屈;冤枉。4.理亏。5.(Qū)姓。
组词
不屈 坚强不屈 首屈一指 誓死不屈 以屈求伸 不屈不挠 屈膝 屈指可数 卑躬屈膝 负屈衔冤拼音
qū笔顺
𠃍 一 丿 ㇄ 丨 丨 ㇄ 丨“尸”上框大小得当,撇画舒展,斜度、长短适中。“出”中竖正直,竖向笔画大致均匀。整体上窄下宽。
同音字
拼音为qū的字 拼音为qu的字基础解释
1.弯曲;使弯曲:~指。~膝。猫~着后腿,竖着尾巴。 2.屈服;使屈服:宁死不~。威武不能~。 3.理亏:~心。理~词穷。 4.委屈;冤枉:受~。叫~。你可~死我了。 5.姓。详细解释
〈动〉
(形声。从尸,出声。尸,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。本义:弯曲)
同本义
屈,拗曲。——《广韵》
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。——《正字通》
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——《易·系辞》
猬缩蠖屈。——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
不可屈伸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
安能屈豪杰。——明· 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屈膝叩首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不当屈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屈指询算(迷信指用手指占算);屈律(弯曲的样子);屈卮(有弯曲把手的酒杯);屈申(屈伸。屈曲和伸展);诎屈(曲折;弯曲);屈伸(屈曲);屈屈(弯弯曲曲);屈蠖(曲身的尺蠖)
委屈;冤屈
不可屈致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大书一屈字。——明· 高启《凫藻集·书博鸡者事》
求一屈己。——清· 刘开《问说》
被诬负屈。——清· 张廷玉《明史》
又如:屈官司(冤枉官司);屈致(随便招请,使人受到委屈);屈事(冤枉事);屈驰(委屈);屈气(怨气);屈漾(屈央,屈恙。冤枉);屈厄(委屈困顿)
屈服
屈人之兵。——《孙子·谋政》
屈人之兵而非战。
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。——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
又如:宁死不屈;大丈夫能屈能伸;屈挠(屈服顺从);屈伏(屈服)
治理,收治
顺彼长道,屈此群丑。——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强迫
力不胜,皆屈为僮。——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
压抑 。
如:屈抑(压抑);屈束(压抑约束)
缠绕 。
如:屈蟠(盘曲);屈郁(盘结、旋绕)
理亏
理屈词穷。——清·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〈形〉
假借为“崛”。高起,突出
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。——《汉书·叙传上》
假借为“倔”。直傲不屈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屈屈-汉语大词典屈屈1.弯弯曲曲。
●汉扬雄《太玄·傒》“屈角直足不伎剌也”
晋范望注:“角而屈屈,故剌害之也。”
●《前汉书平话》卷上:“周勃领圣旨,即排一阵,名蛟龙混海。势如蟠蚖,屈屈两口。压阵四面旗,睹军前长枪当锋,后列弓弩攻威。”
2.冤枉。
●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五:“老汉张善友一生修善,便是俺那两个孩儿和妈妈,也不曾做什么罪过,却被阎神屈屈勾将去,单剩得老夫。”
屈ㄑㄩqū1.彎曲;使彎曲。[例]~膝|~指一算。2.屈服;使屈服。[例]寧死不~|威武不能~。3.理虧;不正直。[例]理~詞窮。4.冤枉;受委屈。[例]~死|為你叫~。5.客套話。表示委屈。[例]~意奉承|~駕光臨。6.姓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qū
1、[委屈]wěi qu
1.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,心里难过:没来由地受到埋怨,感到很~。 2.让人受到委屈:对不起,~你了。
2、[屈服]qū fú
对外来的压力妥协让步,放弃斗争:~投降。也作屈伏。
3、[屈膝]qū xī
下跪,比喻屈服:~投降。卑躬~。
4、[屈指]qū zhǐ
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:~可数(形容数目很少)。~一算,离家已经十五年了。
5、[不屈]bù qū
不屈服:坚贞~。宁死~。
6、[坚强不屈]jiān qiáng bù qū
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
7、[宁死不屈]nìng sǐ bù qū
宁可死去,也不屈服。
8、[憋屈]biē qū
因委屈或烦恼而感到憋闷。
9、[屈辱]qū rǔ
受到的压迫和侮辱。
10、[屈居]qū jū
委屈地处于(较低的地位):~亚军。~人下。
11、[屈伸]qū shēn
1.亦作“屈申”。屈曲与伸舒。 2.进退。
12、[屈曲]qū qǔ
弯曲;曲折。
13、[屈从]qū cóng
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,勉强服从:决不~于恶势力。
14、[冤屈]yuān qū
1.冤枉 2.冤枉 3.不公平的待遇;不应受的损害:受~。
15、[叫屈]jiào qū
诉说受到冤屈:鸣冤~。
16、[屈就]qū jiù
客套话,用于请人担任职务:要是您肯~,那就太好了。
17、[屈体]qū tǐ
1.谓降低身分。汉 桓宽《盐铁论·褒贤》:“万乘之主,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,此所谓天下名士也。”宋 苏轼《张文定公墓志铭》:“自将相公卿宿贵之人,皆争屈体以收礼后辈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宦娘》:“宿当不妨,但少牀榻;不嫌屈体,便可藉藁。” 2.犹屈膝。指屈服、投降。《北齐书·颜之推传》:“嗟将相之骨鯁,皆屈体於犬羊。”唐 李白《赠新平少年》诗:“屈体若无骨,壮心有所凭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四九回:“请巡按屈体求荣。” 3.弯曲身躯。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宿昔之间,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,旬日而大盈抱,屈体相就,根交於下,枝错於上。”
18、[屈才]qū cái
大材小用,指人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。
19、[屈子]qū zǐ
指 屈原。
20、[受屈]shòu qū
受到委屈或冤屈。
21、[抱屈]bào qū
因受委屈而心中不舒畅。也说抱委屈。
22、[屈折]qū shé
1.屈折:1.屈身;贬抑。 2.扭曲;曲折。 3.屈摺:犹歪曲。
23、[屈死]qū sǐ
蒙冤而死。
24、[屈志]qū zhì
谓曲意迁就,抑制意愿。《楚辞·九章·思美人》:“欲变节以从俗兮,媿易初而屈志。”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李弘度 常叹不遇,殷扬州 知其家贫,问:‘君能屈志百里不?’”南朝 梁武帝《征庾詵庾承先诏》:“勒州县时加敦遣,庶能屈志,方冀盐梅。”邹鲁《丁未镇南关之役》:“然时不我与,屈志事仇,食其禄有年矣。”
25、[屈理]qū lǐ
于理不合。
26、[屈挠]qū náo
1.亦作“屈橈”。弯曲。 2.退缩;屈服。 3.阻挠。 4.谓受压抑。
27、[屈己]qū jǐ
严于要求自己。
28、[屈驾]qū jià
敬辞,委屈大驾(多用于邀请人):明日请~来舍一叙。
29、[穷屈]qióng qū
1.穷尽;极尽。《吕氏春秋·安死》:“智巧穷屈,无以为之。”高诱 注:“穷,极;屈,尽。”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是故圣王之德,融乎若日之始出,极烛六合,而无所穷屈。” 2.屈从,听使唤。《资治通鉴·唐宪宗元和九年》:“上所赐奴婢,卒不肯穷屈,奏请纳之,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。” 3.困厄。清 刘大櫆《与吴阁学书》:“明公不嗤笑以为狂惑,而悯其穷屈,施之赏叹。”清 吴定《答任幼直先生书》:“邂逅之交,情逾故旧,矜我穷屈,吁叹再三。”
30、[郁屈]yù qū
1.盘屈。 2.屈曲貌。 3.形容攒聚之状。 4.郁积,郁结。
31、[屈抑]qū yì
枉屈;压抑。
32、[虬屈]qiú qū
亦作“虯屈”。盘屈貌。
33、[屈临]qū lín
犹屈驾。敬辞。用于邀请宾客光临。
34、[环屈]huán qū
弯曲。
35、[局屈]jú qū
屈曲。
36、[谄屈]chǎn qū
犹谄曲。
37、[屈人]qū rén
1.使人屈服。 2.受委屈的人。 3.蒺藜的别名。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五·蒺藜》。
38、[屈矫]qū jiǎo
壮捷貌。
39、[屈下]qū xià
谓屈己下人。《吕氏春秋·观世》:“俗人有功则德,德则骄。今 晏子 功,免人於阨矣,而反屈下之,其去俗亦远矣。”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祜 名德贵重,而 衍 幼年无屈下之色,众咸异之。”
40、[慑屈]shè qū
畏惧屈服。宋 欧阳修《蔡君山墓志铭》:“府尹 吴遵路 素刚,好以严惮下吏。君山 年少位卑,能不慑屈,而得尽其事之详。”
近义词
反义词
qū
1、[直]zhí
1.成直线的(跟“曲”相对):笔~。马路又平又~。你把铁丝拉~。 2.跟地面垂直的(跟“横”相对):~升机。把标杆立~。 3.从上到下的;从前到后的(跟“横”相对):~行的文字。屋子很大,~里有两丈,横里有四丈。 4.挺直;使笔直:~起腰来。 5.公正的;正义的:正~。理~气壮。 6.直爽;直截:~性子。心~口快。~呼其名。他嘴~,藏不住话。 7.汉字的笔画,即“竖1” 8.一直;径直;直接:~达。~到。~哭了一天。~朝村口走去。 9.一个劲儿;不断地:他看着我~笑。我冷得~哆嗦。 10.姓。
2、[伸]shēn
1.舒展开;拉长:~手。~长。 2.通“申” 3.:~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