挟
拼音:jiā
释义:1.同“夹”(jiā)。
组词
挟日 挟治 挟势 挟生 挟提 挟辀 八棒十挟拼音
jiā笔顺
一 亅 ㇀ 一 丶 丿 一 丿 ㇏同音字
拼音为xié的字 拼音为xie的字基础解释
同“夹”详细解释
1. 挟 [xié]
- 挟 [xié]
(形声。从手,夹声。本义:用胳膊夹住)
同本义
挟,俾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挟其枪。刈耨鑮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
右掖曰挟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注
挟经秉枹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何冯弓挟矢。——《楚辞·天问》
左挟弹,右摄丸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挟太山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骑马挟矢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操刀挟盾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挟匕首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腋下挟着一本书;挟枪;挟弓;挟尺
挟制
今有奸雄曹操,挟寡人行势,当识也。——《三国志平话》
今操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挟天子以征四方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挟东宫二王。——明·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将挟兵力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挟养(挟制豢养);挟挠(挟制扰乱);挟今;要挟
怀抱,怀有
挟持私虑(怀着个人打算)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挟仇(心怀仇恨);挟私(心怀私念);挟忿,挟怨;挟策(胸 怀计谋);挟义(怀持正义);挟奸(心怀奸计);挟嫌;挟恨
携带
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
又如:挟册(携带书籍);挟策(手拿书本);挟子巢栖
占有,拥有
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倚仗,依恃
不挟长,不挟贵,不挟兄弟而友。——《孟子》
又如:挟依,挟恃(依仗);挟势(依仗权势)
隐藏 。
如:挟藏(私藏);挟书(私藏书籍)
夹杂;夹带
琼珉山积,不能无挟瑕之器。——《抱朴子·外篇》
辅佐,从旁协助
挟,辅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又如:挟佐;挟赞(辅佐);挟辅
搀扶
挟澄源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挟予以登。
〈动〉
〈动〉
(形声。从手,夹声。本义:用胳膊夹住)
同本义
挟,俾持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挟其枪。刈耨鑮。——《国语·齐语》
右掖曰挟。——《管子·小匡》注
挟经秉枹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何冯弓挟矢。——《楚辞·天问》
左挟弹,右摄丸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挟太山。——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
骑马挟矢。——明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操刀挟盾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挟匕首。——宋· 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腋下挟着一本书;挟枪;挟弓;挟尺
挟制
今有奸雄曹操,挟寡人行势,当识也。——《三国志平话》
今操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。——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
挟天子以征四方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挟东宫二王。——明· 顾炎武《复庵记》
将挟兵力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又如:挟养(挟制豢养);挟挠(挟制扰乱);挟今;要挟
怀抱,怀有
挟持私虑(怀着个人打算)。——宋·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挟仇(心怀仇恨);挟私(心怀私念);挟忿,挟怨;挟策(胸 怀计谋);挟义(怀持正义);挟奸(心怀奸计);挟嫌;挟恨
携带
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。——苏轼《赤壁赋》
又如:挟册(携带书籍);挟策(手拿书本);挟子巢栖
占有,拥有
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倚仗,依恃
不挟长,不挟贵,不挟兄弟而友。——《孟子》
又如:挟依,挟恃(依仗);挟势(依仗权势)
隐藏 。
如:挟藏(私藏);挟书(私藏书籍)
夹杂;夹带
琼珉山积,不能无挟瑕之器。——《抱朴子·外篇》
辅佐,从旁协助
挟,辅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又如:挟佐;挟赞(辅佐);挟辅
搀扶
挟澄源。——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挟予以登。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挟-汉语同义词反义词词典[同]夹
挟-中華語文大辭典同:挾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jiā
1、[挟辅]jiā fǔ
辅佐。
2、[打挟]dǎ jiā
收藏。
3、[怀挟]huái jiā
1.携带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“亡人之所怀挟缨纕,以望君之尘垢也。”《百喻经·妇诈称死喻》:“老母语言:‘汝妇已死。’夫即往视……烧取其骨,以囊盛之,昼夜怀挟。”唐 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饮茶》:“人自怀挟,到处煮茶。” 2.特指应试中的挟带行为或挟带的文字等。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·主司失意》:“密旨令内人於门搜索怀挟,至於巾屨,靡有不至。”《元典章·礼部四·儒学》:“乡会等试,许将《礼部韵略》外,并不许怀挟文字。”清 昭槤《啸亭续录·鲍双五侍郎》:“其叙 中州 试牘有云:‘士子弇陋不已,必至有怀挟代倩之弊,而国法随之矣。’” 3.包藏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许皇后》:“虽使其怀挟邪意,犹不足忧,而况其无乎?”《南齐书·氐传》:“梁州 刺史 范柏年 怀挟诡态,首鼠两端,既已被伐,盘桓稽命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四:“这是家人怀挟私恨诬首的,怎么听得!”
4、[挟依]jiā yī
倚仗。
5、[挟令]jiā lìng
见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
6、[挟藏]jiā cáng
1.私藏;隐藏。 2.指挟带。
7、[负挟]fù jiā
持有,拥有。
8、[挟揓]jiā shì
握持。指作为。
9、[挟提]jiā tí
即筷子。挟,通“梜”。
10、[诡挟]guǐ jiā
谓以诡诈等不正手段隐瞒田产。
11、[挟治]jiā zhì
彻底治理。挟,通“浹”。
12、[挟养]jiā yǎng
挟制豢养。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长安 宿豪大猾东市 贾万、城西 万章、翦 张禁、酒 赵放、杜陵 杨章 等皆通邪结党,挟养姦轨,上干王法,下乱吏治。”
13、[挟私]jiā sī
心怀私念。
14、[邀挟]yāo jiā
犹要挟。
15、[挟纩]jiā kuàng
1.披着绵衣。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申公巫臣 曰:‘师人多寒。’王巡三军,拊而勉之,三军之士皆如挟纊。”杜预 注:“纊,绵也。言説(悦)以忘寒。”晋 潘岳《马汧督诔》:“霑恩抚循,寒士挟纊。”明 梅鼎祚《玉合记·逆萌》:“管取春温如挟纊,组练三千。”清 秋瑾《日本服部夫人属作日本海军凯歌》:“貔貅海上军容壮,冒雪凌霜如挟纊。” 2.把丝绵装入衣衾内,制成绵袍、绵被。明 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造绵》:“其治丝餘者,名锅底绵,装绵衣衾内以御重寒,谓之挟纊。”
16、[挟义]jiā yì
1.怀持正义。 2.倚仗名义。
17、[挟尺]jiā chǐ
古时相马术语。谓马的胸脯宽一尺以上。
18、[挟恃]jiā shì
倚仗。
19、[挟辀]jiā zhōu
夹住车辕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公孙閎 与 潁考叔 争车,潁考叔 挟輈以走,子都 拔棘以逐之。”后以喻勇武有力或勇武有力的人。《梁书·元帝纪》:“挟輈曳牛之侣,拔距磔石之夫,骑则逐日追风,弓则吟猿落雁。”隋 虞世基《讲武赋》:“亦有投石扛鼎,超乘挟輈。”
20、[挟奸]jiā jiān
1.见“挟姦”。 2.亦作“挟奸”。心怀奸诈。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嘉 倾覆巧伪,挟姦以罔上,崇党以蔽朝,伤善以肆意。”《后汉书·朱穆传》:“使挟姦之吏无所依託,司察之臣得尽耳目。”明 方孝孺《与郑叔度书》之七:“閭里小儿,挟奸舞诈,狼贪鼠黠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哲宗绍圣元年》:“夫妄议者犹可恕,挟姦者不可不深治。”
21、[挟日]jiā rì
谓十日。从甲至癸,十干已周,故云。挟,通“浹”,周匝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,使万民观治象,挟日而敛之。”陆德明 释文:“挟,字又作浹。”宋 王安石《宋翰林侍读学士梅公神道碑》:“公卒明年,季秋挟日,于州山西,卜祔而吉。”
22、[挟恨]jiā hèn
暂未释义
23、[用挟]yòng jiā
周浃。普遍深入。挟,同“浹”。
24、[挟暮]jiā mù
傍晚。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五:“有一人,以小船载年少妇,以大刀插著船,挟暮来至逻所。”
25、[挟生]jiā shēng
犹言不待烧煮,活吃,生吃。
26、[挟斯]jiā sī
破败。
27、[挟挠]jiā náo
挟制扰乱。
28、[挟赤]jiā chì
挟尺。
29、[扶挟]fú jiā
亦作“扶夹”。夹持;护持。汉 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记吴王占梦》:“见前园横索生树桐,乐府吹巧也;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者,宫女鼓乐也。”《汉书·蔡义传》:“义 为丞相时年八十餘……行步俛僂,常两吏扶夹乃能行。”《后汉书·祭祀志上》“后有圣人,正失误,刻石记”刘昭 注引 汉 应劭《汉官·马第伯<封禅仪记>》:“两从者扶挟。”
30、[挟册]jiā cè
1.携带书籍。谓勤奋读书。 2.谓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。
31、[挟赞]jiā zàn
辅佐。
32、[挟忿]jiā fèn
犹怀恨。
33、[自挟]zì jiā
犹自恃;自负。
34、[挟书律]jiā shū lǜ
秦始皇 三十四年,采纳丞相 李斯 的建议,下令禁止儒生以古非今,颁布民间有私藏《诗》《书》和百家书籍者族诛的法令。《汉书·惠帝纪》:“三月甲子,皇帝冠,赦天下。省法令妨吏民者;除挟书律。”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:“秦 律敢有挟书者族。”
35、[挟策读书]jiā cè dú shū
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,语。
36、[倚势挟权]yǐ shì jiā quán
凭借权势,欺压别人。
37、[张弓挟矢]zhāng gōng jiā shǐ
张开弓,持着箭。
38、[挟主行令]jiā zhǔ xíng lìng
挟持君主,发布命令。同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
39、[八棒十挟]bā bàng shí jiā
亦作“八棒十枷”。古代对拷掠酷刑的泛称。挟,夹棍,也写作“枷”。
xié
1、[要挟]yāo xié
利用对方的弱点,仗恃自己的势力,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。挟(xié)。
2、[裹挟]guǒ xié
被卷进去。挟(xié)。
3、[挟持]xié chí
1.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(多指坏人捉住好人)。 2.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。
4、[挟带]xié dài
携带。
5、[挟制]xié zhì
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,强使服从:~人。受人~。
6、[挟怨]xié yuàn
犹怀恨。宋 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繫年要录·建炎元年二月》:“进士 黄时偁、段光远 遗 金 人书,言 忻 等皆前日倖滥渠魁,今挟怨生事,罪不可赦,宜斩首以徇。”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》:“按院也将 汪公 为县令时,挟怨诬人始末,细细详辩一本。”《四库全书总目·别集二四·归田稿》:“迁 当归里以后,正 刘瑾、焦芳 等挟怨修郤,日在危疑震撼之中。”清 平步青《霞外攟屑·斠书·<困学记闻>参注》:“后以干进不遂,挟怨罗织。”
7、[挟裹]xié guǒ
1.(风、流水等)把别的东西卷入,使随着移动:河水~着泥沙,滚滚东流。 2.(形势、潮流等)把人卷进去,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。
8、[威挟]wēi xié
以暴力强迫。
9、[挟朋树党]xié péng shù dǎng
依仗同朋,树立党派。
10、[挟权倚势]xié quán yǐ shì
凭借和倚仗权势。
11、[挟筴读书]xié cè dú shū
手拿书籍,一心读书。形容勤奋学习。
12、[挟嫌报复]xié xián bào fù
带着仇怨向某人进行报复。
13、[挟人捉将]xié rén zhuō jiàng
在战斗中能制服、活捉敌将。
14、[倚官挟势]yǐ guān xié shì
倚仗官府的权势。
15、[扶老挟稚]fú lǎo xié zhì
扶:挽着;挟:夹在胳膊下。搀着老人,领着小孩。
16、[挟冰求温]xié bīng qiú wēn
夹着冰块却想求温暖。
17、[挟冤记仇]xié yuān jì chóu
把冤仇记在心上。
18、[拏粗挟细]ná cū xié xì
寻事生非;挑剔冒犯。
19、[拖男挟女]tuō nán xié nǚ
带领着子女。多用于形容旅途的辛苦或生计的艰难。
20、[字挟风霜]zì xié fēng shuāng
喻文笔褒贬森严。
21、[挟而不服]xié ér bù fú
被挟持而不屈服。
22、[挟洋自重]xié yáng zì zhòng
依靠外国人势力抬高自己或大造声势。后指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。
23、[挟山超海]xié shān chāo hǎi
挟:挟持,夹着;刱:超越,跨过。夹着泰山跨越北海。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