抅
拼音:gōu
释义:1.同“勾”。勾画。2.同“鈎”。参见“抅繩”。3.同“勾”。见“抅攔”、“抅肆”。
组词
抅肆 抅拦 抅绳拼音
jū笔顺
一 亅 ㇀ 丿 𠃌 𠃋 丶同音字
拼音为jū的字 拼音为ju的字基础解释
古同“拘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抅-中華大字典1、抅釋文:拘譌字。見《正字通》。
2、拘讀音:恭于切,音駒,虞韻。釋文:
❶止也。从手句。見《說文句部》。《段注》:手句者、以手止之也。
❷執也。《易隨》:~係之。
❸收捕也。《書酒誥》:盡執~以歸于周。
〔按說文抲下。引作盡執抲〕。
❹隔也。見《廣雅釋詁》。《疏證》:~之言~礙也。莊子秋水篇云。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。~於虛也。
❺急也。《素問至眞要大論》:筋肉~苛。
❻曲礙也。《漢書司馬遷傳》:使人~而多畏。
❼猶限也。《後漢王霸傳》:無~郡界。
❽猶檢也。《淮南氾論》:賢者立禮。而不肖者~焉。
❾~~。不申也。《莊子大宗師》:將以予爲此~~也。
〔又〕:好貌。《淮南精神》:其以我爲此~~邪。
❿~儒。猶褊狹也。《後漢左周黃傳論》:忘其~儒。
⓫~攣。猶~束也。《後漢曹褒傳》:帝知羣寮~攣
〔又〕:手足抽搐拳曲之病名。《莊子大宗師司馬注》:~~。體~攣也。
⓬~絜。謂自~束而絜其身者。《後漢仲長統傳》:得~絜而失才能。
⓭~守。謂守而勿失也。《荀子修身》:~守而詳。
⓮通軥。《荀子榮辱》:軥錄疾力。
〔注〕:軥、與~同。~錄。謂自檢束也。
3、拘讀音:居侯切,音鉤,尤韻。釋文:
❶擁也。《禮記曲禮》:必加帚於箕上。以袂~而退。
❷取也。《禮記曲禮》:不然則自下~之。
❸摟聚也。見《集韻》。《兼擁取二義》。
❹同句。曲也。《荀子哀公》:古之王者。有務而~領者矣。
❺通鉤。《禮記曾子問》:從兩旁鉤之。《釋文》:鉤、本又作~。
4、拘讀音:求於切,音渠,魚韻。釋文:止也。《莊子達生》:吾處身也。若厥株~。
〔按釋文。~、其俱反。郭音俱。李云。厥、豎也。豎若株~也。正韻音渠。未知所本〕。
5、拘讀音:果羽切,音矩,麌韻。釋文:~澗。水名。《漢書地理志》:武始縣有~澗水。東北至邯鄲。入白渠。
〔按武始縣當今直隸邯鄲縣西南。据此則水亦在是處〕。
6、拘讀音:俱遇切,音屨,遇韻。釋文:~挐。不展也。見《集韻》。
7、拘讀音:拘玉切,音拲,沃韻。釋文:同挶。《集韻》。說文。戟持也。或作~。
抅
同“拘”。《正字通·手部》:“抅,俗拘字。”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jū
1、[抅绳]jū shéng
两头有搭钩的绳子。
2、[抅拦]jū lán
宋 元 时的戏场和其他演艺场所。一般用栏杆作围或用大幕隔开。亦泛指声色场所。
3、[抅肆]jū sì
抅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