谕
拼音:yù
释义:1.告诉,使人知道(旧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)。2.〈古〉又同“喻”。3.〈书〉比喻。4.(Yù)姓。
组词
手谕 口谕 谕告 谕教 谕说 谕单 谕德 示谕 谕蜀文 宣谕使 不言而喻 家喻户晓 朱批谕旨 旁指曲谕拼音
yù笔顺
丶 ㇊ 丿 ㇏ 一 丨 𠃌 一 一 丨 亅同音字
拼音为yù的字 拼音为yu的字基础解释
1.告诉;吩咐(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):手~。面~。 2.古又同“喻”。详细解释
(形声。从言,俞声。本义:旧时上告下的通称。也指告诉)
同本义
谕,告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以谕九税之利。——《周礼·掌交》
讶士掌四方之狱讼,谕罪刑于邦国。——《周礼·秋官》
又如:谕葬(圣上发旨的葬仪);面谕;谕知(告谕而使人知晓)
明白、懂得
谕,晓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。——《周礼·师氏》注
其言多当矣,而未谕也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又不能谕其内志。——《汉书·文帝纪》
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谕矣。——《战国策·魏策》
旧时用指上对下的文告、指示
这可得便来谕,着魏子英拿 沙龙。——《小五义》
又如:来谕;手谕;赐谕
告诫的言辞
比喻
请以市谕,市朝则满,夕则虚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〈动〉
〈名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谕-中華語文大辭典同:諭
谕-辞源3同:諭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yù
1、[神谕]shén yù
神的指示。
2、[谕旨]yù zhǐ
皇帝对臣子下的命令、指示。
3、[谕令]yù lìng
指示。
4、[上谕]shàng yù
皇帝发布的命令或公告。
5、[晓谕]xiǎo yù
晓示(用于上级对下级):明白~。~百姓。
6、[手谕]shǒu yù
指上级或尊长亲笔写的指示。
7、[圣谕]shèng yù
圣旨。
8、[谕示]yù shì
即谕令,上级对下级的指令。
9、[诏谕]zhào yù
天子下诏令指示臣民。
10、[训谕]xùn yù
同“训喻”。
11、[面谕]miàn yù
当面给予训示或下达命令。
12、[抚谕]fǔ yù
见“抚喻”。
13、[教谕]jiào yù
1.教导训戒。 2.宗教上的命令、指示。 3.官名,元、明、清县学的教官,主管文庙祭祀,教诲生员。
14、[示谕]shì yù
告知;晓示。常用于上对下或书札中。
15、[招谕]zhāo yù
见“招喻”。
16、[省谕]shěng yù
明白谕知。
17、[拟谕]nǐ yù
见“拟喻”。
18、[调谕]diào yù
特指 太平天囯 时 光王、明王 所出的文告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太平天囯·太平礼制》:“明王 妻呼称 明王娘,其妻亲总称贵亲。臣下奏称表奏,諭称调諭。”
19、[谕说]yù shuō
晓谕并劝说。《周礼·秋官·象胥》:“掌蛮、夷、闽、貉、戎、狄之国,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,以和亲之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咸 等至,多遗单于金珍,因諭説改其号,号 匈奴 曰‘恭奴’,单于曰‘善于’,赐印綬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王莽天凤二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 注曰:“説,输芮翻。”
20、[喣谕]xǔ yù
和婉晓告。
21、[开谕]kāi yù
亦作“开喻”。启发解说;劝告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吕乂传》:“士伍亡命,更相重冒,姦巧非一。乂 到宫,为之防禁、开喻劝导,数年之中,漏脱自出者万餘口。”唐 郑棨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诸王有疾,上輒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形忧於色,左右或开諭进食,上曰:‘弟兄,吾手足也。手足不理,吾身废矣。’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江城》:“樊 入室,开諭万端,女终不听。”
22、[传谕]chuán yù
1.旧谓帝王或上司下达指示。 2.谓传达尊长的指示。
23、[兴谕]xīng yù
指诗歌创作手法的兴与比。
24、[呴谕]hǒu yù
见“呴俞”。
25、[谕説]yù shuō
晓谕并劝说。《周礼·秋官·象胥》:“掌蛮、夷、闽、貉、戎、狄之国,使掌传王之言而諭説焉,以和亲之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咸 等至,多遗单于金珍,因諭説改其号,号 匈奴 曰‘恭奴’,单于曰‘善于’,赐印綬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王莽天凤二年》引此文,胡三省 注曰:“説,输芮翻。”
26、[宠谕]chǒng yù
称人对己赞誉的敬辞。
27、[谕蒙]yù méng
教导童蒙。
28、[敕谕]chì yù
1.皇帝的诏令。南朝 陈 徐陵《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》:“敕諭分明,信誓殊重。” 2.告戒晓谕。《汉书·东平王刘宇传》:“上於是遣太中大夫 张子蟜 奉璽书敕諭之。”颜师古 注:“约敕而晓告之也。” 3.以敕书晓谕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八回:“敕諭天下,凡有爵之家,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,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。”
29、[斋谕]zhāi yù
宋学校职事名。
30、[引谕]yǐn yù
见“引喻”。
31、[谕慰]yù wèi
1.劝说安慰。 2.指皇帝降旨安慰。
32、[曲谕]qǔ yù
多方晓谕。
33、[勉谕]miǎn yù
亦作“勉喻”。晓喻;劝说。唐 牛僧孺《玄怪录·郭元振》:“泣者乃出。年可十七八,而甚佳丽,拜於公前曰:‘誓为僕妾。’公勉諭焉。”《宋史·孝义传·李祚》:“亲丧,庐墓侧,凡二十七年,家人百计勉諭,不听。”
34、[谕祭]yù jì
谓天子下旨祭臣下。
35、[告谕]gào yù
明白告诉(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);使公众晓谕。
36、[布谕]bù yù
布告晓谕。
37、[譬谕]pì yù
见“譬喻”。
38、[班谕]bān yù
颁布谕旨。
39、[谕招]yù zhāo
谕告并招抚。
40、[宪谕]xiàn yù
上司的吩咐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八回:“藩臺奉了宪諭,如何敢怠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