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天汉语
  2. 网站首页


拼音:jì

释义:1.同“薊”。草名。2.木名。参见“葪柏”。

组词

葪柏

拼音

笔顺

丿 丿 𠃌

同音字

拼音为jì的字 拼音为ji的字

基础解释

1.古同“蓟”。 2.割。

详细解释

按字解释

词典解释

葪-漢語大字典


葪jì 《玉篇》古麗切。
(1)同“薊”。1.草名。《玉篇·艸部》:“葪,同薊。俗。”《太平廣記》卷二百三十二引《玉堂閒話》:“徐、宿之界有陴湖。周數百里,兩州之莞、葪、萑、葦,迨芰荷之類,賴以資之。”2.地名。遼張輪翼《羅漢院八大靈塔記》:“控异俗一字之鎮,枕葪壤兩川之心。”
(2)割。《篇海類編·花木類·艸部》:“葪,割也。”

葪-中華大字典

1、葪讀音:吉詣切,音計,霽韻。釋文:木名。《山海經中山經》:敏山上有木焉。其狀如荆。白華而赤實。名曰~柏。
 〔按玉篇以爲薊俗字〕。
2、葪讀音:吉器切,音冀,寘韻。釋文:割也。見《字彙》。
3、葪讀音:居拜切,音戒,卦韻。釋文:同芥。《史記賈生傳》:細故饤~兮。《索隱》:漢書作芥。張揖云。蔕~。鯁刺也。
4、芥讀音:居拜切,音戒,卦韻。釋文:
❶菜也。見《說文》。
 〔按本草綱目。~有數種。靑~、似菘而有柔毛。大~、大葉皴紋。色尤深綠。味更辛辣。竝宜入藥用。馬~、葉如靑~。花~、葉多缺。刻如蘿蔔英。紫~、莖葉皆紫。石~、低小。皆以八九月下種。莖葉可充蔬。子硏末泡過爲~醬。以侑食。辛香可愛〕。
❷草也。《左哀元年傳》:以民爲土~。
❸苦味也。見《春秋繁露天地之行》。
❹纎~。細微貌。《春秋繁露王道》:春秋記纖~之失。
❺~蒩。水蘇也。見《廣雅釋草》。
❻蔕~。小鯁也。詳蔕字。
5、芥讀音:訖黠切,音戛,黠韻。釋文:小艸。見《集韻》。
6、薊讀音:吉詣切,音計,霽韻。釋文:
❶芺也。見《說文》。《王注》:釋艸鉤芺注。大如母指。中空。莖頭有臺。似~。初生可食。釋艸又曰。楊枹~。又曰。芺~。其實荂。注。芺與~莖頭皆有蓊臺。名荂。然則芺、~、一類而別。凡草之以~名者。種類不一。如蒼朮、山~也。苗高二三尺。其葉抱莖而生稍間。葉似棠棃。其腳下葉有三五叉。皆有鋸齒。小刺。根如老薑之狀。蒼黑色。肉白有油膏白朮。枹~也。嫩苗可茹。葉稍大而有毛。根如指大。狀如鼓槌。亦有大似拳者。又小~、俗名靑刺~。二月生苗二三寸時。併根作菜茹食甚美。四月高尺餘。多刺。心中出花頭。如紅藍花而靑紫色。大小~皆相似。花如髻。但大~高三四尺。葉皺。小~高一尺許。葉不皺。攷苦芺。卽爾雅鉤芺。無~名。說與許異。存參。
❷地名。《禮記樂記》:封黃帝之後于~。
 〔按卽漢~縣。屬廣陽國。當今京兆大興縣南〕。
❸州名。唐置。屬河北道。當今京兆~縣治。
❹姓也。《神仙傳》:~子訓齊人。
7、薊讀音:居拜切,音戒,卦韻。釋文:懘~。鯁刺也。見《類篇》。
 〔按集韻通作芥〕。
8、薊讀音:吉屑切,音結,屑韻。釋文:艸名。見《集韻》。

出处

引证

故事

造句

接龙

组词

1、[葪慸]jì dì

同“芥蒂”。清 钮琇《觚賸·河东君》:“﹝ 柳如是 ﹞有时貂冠锦靴或羽衣霞帔出与酬应,否则肩筠轝访於逆旅,清辩泉流,雄谈锋起,即英贤宿彦莫能屈之。宗伯殊不葪慸,曰:‘此我高弟,亦良记室也。’”

2、[慸葪]dì jì

亦作“慸芥”。亦作“慸介”。鲠刺。比喻想不通或心怀嫌隙。

3、[葪柏]jì bǎi

木名。

近义词

反义词

相关字词

葪的反义词 葪的近义词 葪的同音词

大家都在搜

  • 葪能组什么词
  • 葪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葪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葪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葪字可以组什么词
  • 葪字可以组什么词语
  • 葪字能组什么词
  • 葪字能组什么词语
  • 葪字开头的成语
  • 葪字结尾的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