槩
拼音:gài
释义:1.同“概”。2.通“慨”。感慨。3.通“溉”。洗涤。4.姓。
拼音
gài笔顺
丿 丨 𠃍 一 一 一 𠄌 一 ㇄ 丿 乚 一 丨 丿 ㇏同音字
拼音为gài的字 拼音为gai的字基础解释
1.古同“概”。 2.古通“慨”,感慨。 3.古同“溉”,洗涤。 4.姓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槩-康熙字典槩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槩
★【唐韻】古代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居代切,𠀤音漑。平斗斛木。【說文】作𣏙,斗斛。【徐曰】𣏙,戛摩之也。斗斛,量槩也。【禮·月令】仲春之月,正權槪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㮚氏槩而不稅。【疏】槩,所以勘諸廛之量器,以取平者
◎又平也。【管子·樞言】釜鼓滿則人槪之,人滿則天槪之。
◎又大槪,大率也。【史記·伯夷傳】其文辭不少槩見。【莊子·天下篇】槩乎皆常有聞者也。【張衡·東京賦】粗爲賔,言其梗槩如此。
◎又感觸經心也。【史記·范雎傳】臣愚,不槩于王心。【淮南子·精神訓】勢位爵祿,何足以槩志。
◎又節槩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俗有節槩之風。【晉書·桓溫傳】豪爽有風槩。
◎又退槩,幽深不明也。【何晏·景福殿賦】其奧祕則翳蔽曖昧,髣髴退槩。
★又口漑切。同慨。【史記·季布傳】婢妾賤人,感槩而自殺,非能勇也,其畫無復之耳。
★又許旣切,音餼。亦平木也。
★又古對切,音憒。義同。
★又古忽切,音骨。哀亂貌。
★又叶居氣切,音記。【劉楨·魯都賦】貴交尚信,輕命重氣。義激毫毛,怨成梗槩。
1、槩讀音:居代切,音溉,古對切,音憒,隊韻。許旣切,音餼,未韻。釋文:
❶刼斗斛。見《說文》。《王注》:~者、平斗斛之器也。故月令鄭注曰。~、平斗斛者。乃管子曰。釜鼓滿則人~之。是以靜字爲動字也。故蒼頡篇曰。平斗斛曰~。許君獨言刼斗斛者。所以關兩義也。
〔按繫傳作杚斗斛。鍇曰。杚、戛摩之也。段本改作所㠯刼斗斛也。~。字亦書作概〕。
❷量也。《禮記曲禮》:食饗不爲~。
❸平也。《史記范睢傳》:而不~于王心邪。
❹度量也。《漢書楊惲傳》:漂然皆有節~。
❺猶操也。《文選范曄論》:或垢俗以動其~。
❻志節也。〔文選江淹詩〕:常慕先達~。
❼梗~也。見《玉篇》。
❽屑也。見《後漢馮衍傳注》。
❾一~。一端也。《詩載馳傳》:進取一~之義。
❿退~。幽深不明也。《文選何晏賦》:髣髴退~。
⓫通慨。《史記季布傳》:婢妾賤人感~而自殺。非能勇也。
2、槩讀音:古忽切,音骨,月韻。釋文:哀亂貌。《莊子至樂》:我獨何能無~然。
〔按司馬曰。感貌〕。
3、杚讀音:古忽切,音骨,月韻。釋文:
❶本作刼。《說文》:刼。平也。《段注》:刼者平物之謂。
❷摩也。見《廣雅釋詁》。
〔按吳都賦注引廣雅作扢。段玉裁云。從手皆從木之誤。平之必摩之。故廣韻曰摩也〕。
4、杚讀音:柯愛切,隊韻。釋文:同槩。平斗木。見《玉篇》。〔段玉裁云。槩與~、古字通〕。
5、概讀音:古外切,音儈,泰韻。釋文:杖也。見《玉篇》。
6、概讀音:居代切,音溉,隊韻。釋文:同槩。《集韻》:槩。說文、刼斗斛。亦書作~。
7、概讀音:巨列切,音揭,屑韻。釋文:杙也。見《類篇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