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
拼音:zēng
释义:1.重,用来指与自己中间隔着两代的亲属。2.古同“增”。3.〈书〉还;尚。4.姓。
组词
曾孙 曾祖 曾阿 曾父 曾飙 曾波 曾巢 曾臣 曾巩 曾祖父 曾祖母 曾王父 曾大父 曾不惨然 曾母暗沙 曾母投杼 曾能饭否 曾参杀人 曾姓入闽 曾子杀彘拼音
zēng笔顺
丶 丿 丨 𠃍 丨 丶 丿 一 丨 𠃍 一 一上宽下窄。“丷”距离适中,上框上宽下窄,竖画居中,点撇对称。下框窄长居中,横画均匀。上下中心对齐。
同音字
拼音为céng的字 拼音为ceng的字基础解释
1.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。2.古又同“增”。详细解释
〈形〉
重。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
自此而曾焉。——清· 洪亮吉《治平篇》
曾元时不分。
计高曾之时。
视高曾之时。
高曾时为一户者。
又如:曾翁(称他人的曾祖父);曾玄(曾孙和玄孙)
谦词。犹“末”
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。——《左传》
又如:曾臣(末臣)
高举的样子
[凤皇]曾逝万仞之上。——刘安《淮南子·览冥》
〈动〉
“增”的本字。增加
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——《孟子·告下子》
曾欷歔余郁邑兮。——《楚辞·离骚》
又如:曾思(反复思考);曾折(曾挠。屈曲貌);曾益(增加,增强);曾巢(在高物上架巢);曾逝(高飞远去)
〈副〉
乃,竟
曾不若孀妻弱子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曾不能疾走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曾不惨然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原君》
长曾不盈寸。——明· 魏学《核舟记》
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表示相承,相当于“则”、“是”、“就”
我曾无闾里之闻,穷巷之知者何?——《淮南子》
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何”、“怎” 。
如:曾奈(怎奈)
〈名〉
姓
另见 céng
〈副〉
(形声。从八,从曰。本义未明。副词。用来加强语气)
过去发生过——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
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——唐· 白居易《忆江南》
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——宋· 辛弃疾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
又如:曾不(不曾);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;我曾去过杜坪乡
已经 ——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。
如:似曾相识
〈形〉
通“层”。重叠
有虞之王,烧曾薮,斩群害,以为民利。——《管子·轻重戊》
大厦曾架,拟于昆仑。——《淮南子·本经》
荡胸生曾云。——杜甫《望岳》
另见 zēng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曾-中華語文大辭典曾1ㄗㄥzēnɡ1.相隔兩代的(親屬關係)。[例]~孫|~祖父。2.〈書〉竟然。[例]有酒食,先生饌,~是以為孝乎(《論語‧為政》)?3.〈書〉增多;增加。通「增」。[例]所以動心忍性,~益其所不能(《孟子‧告子下》)。4.姓。曾2ㄘㄥˊcénɡ嘗;過去(已經)。[例]~經擁有|似~相識|~經(曾經經過)滄海難為水。
曾-康熙字典曾
【辰集上】【曰字部】 曾
★【唐韻】昨稜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徂稜切,𠀤音層。【說文】詞之舒也。从八从曰𡆧聲。【九經字樣】曾从𡆧。𡆧,古文窻字。下从曰,上从八,象氣之分散也。經典相承,隷省作曾。【詩·大雅】曾莫惠我師。【論語】曾是以爲孝乎。【孟子】爾何曾比予於是。
◎又【廣韻】經也。【增韻】嘗也。【韻會】乃也,則也。
◎又與層通。【後漢·張衡傳】登閬風之曾城兮。【文選】作層城。
★又【廣韻】作滕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咨騰切,𠀤音增。【書·武成】惟有道曾孫周王發。【爾雅·釋親】王父之考爲曾祖,孫之子爲曾孫。【註】曾,猶重也。
◎又【左傳·襄十八年】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。【註】曾臣,猶末臣。【疏】曾祖曾孫者,曾爲重義。諸侯之於天子,無所可重。曾臣猶末臣,謙𤰞之意耳。
◎又【楚辭·九歌】翾飛兮翠曾。【註】曾,舉也。
◎又與橧同。【禮·禮運】夏則居橧巢。【釋文】橧,本又作曾。
◎又與增同。【孟子】曾益其所不能。【孫奭·音義】曾當讀作增。
◎又姓。【姓氏急就篇】曾氏出於鄫,姒姓,莒滅鄫,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。【孫奕·示兒編】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,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。然經史𠀤無音,止當音增。【韻會】今詳曾字有音者,合從本音。餘無音者從層音,亦通。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zēng
1、[曾孙]zēng sūn
孙子的儿子。
2、[曾祖父]zēng zǔ fù
祖父的父亲。
3、[曾泉]zēng quán
指多水之地。
4、[曾闳]zēng hóng
高大。曾,通“层”。
5、[高曾]gāo zēng
1.高祖和曾祖。 2.泛指远祖。
6、[孔曾]kǒng zēng
孔子 与其弟子 曾参 的并称。
7、[曾巅]zēng diān
亦作“曾颠”。高山之顶。曾,通“层”。
8、[曾飔]zēng sī
高风,大风。曾,通“层”。
9、[曾穹]zēng qióng
高空。
10、[曾掖]zēng yè
犹深宫。指掖庭。
11、[曾阴]zēng yīn
1.重迭的阴云。 2.比喻其阴暗。指极阴暗之处。
12、[曾伤]zēng shāng
深沉的悲伤。
13、[曾门]zēng mén
即曾祖。唐 杨休烈《比丘尼惠源志铭》:“曾门 梁孝明皇帝。”《新唐书·孝友传·程袁师》:“改葬曾门以来,閲二十年乃毕。”清 袁枚《随园随笔·称谓》:“曾祖称曾门,亦称曾父。”参见“曾祖”。
14、[无曾]wú zēng
犹不曾,没有。
15、[曾岭]zēng lǐng
高山。曾,通“层”。
16、[颜曾]yán zēng
孔子 弟子 颜回 和 曾参 的并称。
17、[曾挠]zēng náo
曲屈貌。
18、[曾崖]zēng yá
重迭的山崖。
19、[曾累]zēng lèi
犹重迭累积。
20、[曾茧]zēng jiǎn
手掌或脚掌上磨起的多层硬皮。俗称“老茧”。曾,通“层”。
21、[曾飙]zēng biāo
高风,大风。曾,通“层”。
22、[曾阿]zēng ā
重迭的山陵。
23、[曾闵]zēng mǐn
曾参 与 闵损(闵子骞)的并称。皆 孔子 弟子,以有孝行著称。
24、[曾祝]zēng zhù
主祭祝的重臣。
25、[欧曾]ōu zēng
宋 散文大家 欧阳修 与 曾巩 的并称。
26、[也曾]yě zēng
曾经。
27、[曾玄]zēng xuán
曾孙和玄孙。亦泛指后代。
28、[曾颠]zēng diān
见“曾巔”。
29、[曾标]zēng biāo
高标。比喻高尚的风姿。曾,通“层”。
30、[惯曾]guàn zēng
犹经常。
31、[曾臣]zēng chén
犹末臣。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:“曾臣 彪 将率诸侯以讨焉。”杜预 注:“曾臣,犹末臣。”孔颖达 疏:“曾祖曾孙者,曾为重义,诸侯之於天子,无所可重,曾臣犹末臣,谦卑之意耳。”
32、[曾巢]zēng cháo
聚集柴木以为巢。曾,通“橧”。
33、[曾翁]zēng wēng
称他人的曾祖父。
34、[曾思]zēng sī
反复思考。曾,通“增”。
35、[曾颊]zēng jiá
面容丰满,颊肉若重颐。曾,通“层”。
36、[曾乔]zēng qiáo
高耸。曾,通“层”。
37、[曾颜]zēng yán
曾参 和 颜回 的并称。皆 孔子 弟子,以德行著称。
38、[曾逝]zēng shì
高飞。
39、[曾城]zēng chéng
1.传说中的地名。亦泛指仙乡。 2.指高大的城阙。
40、[曾坑]zēng kēng
地名。在 宋 时 福建 建安 北苑 苏氏园 的最高处。其地产茶,因亦以为茶名。
céng
1、[曾经]céng jīng
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:他~说过这件事。这里~闹过水灾。上个月~热过几天。
2、[不曾]bù céng
(“曾经”的否定):我还~去过广州。除此之外,~发现其他疑点。
3、[未曾]wèi céng
没有2(“曾经”的否定):~同意。~前往。这是历史上~有过的奇迹。
4、[何曾]hé céng
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:这些年来,他~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?
5、[曾几何时]céng jǐ hé shí
时间过去没有多久:~,这里竟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。
6、[可曾]kě céng
1.同“可憎”。《敦煌变文集·丑女缘起变文》:“王郎 见妻端正,指(拍)手喜欢,道数声可曾。” 2.曾否;是否。元 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四折:“满口假悲慈,可曾有半文儿布施。”贺敬之《放歌集·西去列车的窗口》诗:“你可曾想见:那些年轻人火热的胸口,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。” 3.已经。清 李渔《奈何天·崖略》:“花灯彩轿,可曾备下了么?”
7、[曾今]céng jīng
在日常生活交流中,许多人会用错词语“曾今”和“曾经”。
8、[几曾]jǐ céng
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;几时曾经:在他重病期间,我~安睡过一夜?
9、[曾潭]céng tán
深渊。
10、[曾用名]céng yòng míng
泛指曾经使用过的人名、地名和科技名词。
11、[似曾相识]sì céng xiāng shí
好像曾经认识一样。
12、[得未曾有]dé wèi céng yǒu
指前所未有,今始得之。
13、[曾不惨然]céng bù cǎn rán
竟不觉得惨痛。
14、[曾无与二]céng wú yǔ èr
独一无二,没有比得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