肅
拼音:sù
释义:1.亦作“粛”。2.恭敬。3.庄重;严肃。4.拜揖。5.多用于馈赠或书信,表示尊敬。6.引进;引导。参见“肅客”。7.严峻;严格。8.萎缩;肃杀。9.敏捷。10.肃静;幽静。11.犹儆戒。12.整理;整饬。13.清除;平靖。14.姓。周卿士成肃公之后。以谥为姓。或谓为肃慎氏之后。见《通志·氏族四》。
拼音
sù笔顺
𠃍 一 一 丨 丿 丨 一 一 𠃍 ㇄ 丨 一 丨同音字
拼音为sù的字 拼音为su的字基础解释
见“肃”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肅肅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肅肅ㄙㄨˋ ㄙㄨˋsù sù①恭謹的樣子。《詩經.周南.兔罝》:「肅肅兔罝,施于中逵。」②迅速、匆忙的樣子。《詩經.召南.小星》:「肅肅宵征,抱衾與裯。」③嚴正的樣子。《詩經.小雅.黍苗》:「肅肅謝功,召伯營之。」④狀聲詞。形容風聲。《後漢書.卷八四.列女傳.董祀妻傳》:「翩翩吹我衣,肅肅入我耳。」
肅肅-辞源3【肅肅】㊀恭敬。詩 大雅 思齊:“雝雝在宮,肅肅在廟。”史記 樂書:“詩曰:‘肅雍和鳴,先祖是聽。’夫肅肅,敬也;雍雍,和也。”㊁嚴正。詩 小雅 黍苗:“肅肅 謝功。召伯營之。”㊂疾速。詩 召南 小星:“肅肅宵征,夙夜在公。”㊃指風聲勁烈。世説新語 容止:“嵇康身長七尺八寸,風姿特秀,……肅肅如松下風,高而徐引。”㊄清靜,幽靜。後漢書五九 張衡傳 思玄賦:“出 紫宮之肅肅兮,集 大微之閬閬。”文選 晉 潘安仁(岳)寡婦賦:“墓門兮肅肅,脩壟兮峨峨。”㊅象聲詞。詩 唐風 鴇羽:“肅肅鴇羽。集于苞栩。”指鳥飛聲。後漢書八四 董祀妻傳 悲憤詩:“處所多霜雪,胡風春夏起。翩翩吹我衣,肅肅入我耳。”指風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