辑
拼音:jí
释义:1.聚集,特指聚集材料编书。2.整套书籍或连续出版物的一部分。3.整套书籍、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。
组词
辑辑 招辑 允辑 辑集 辑本 辑宁 逻辑 编辑部 总编辑 逻辑学 辑里丝 形式逻辑 逻辑思维 辑志协力 蒙袂辑屦拼音
jí笔顺
一 𠃋 丨 ㇀ 丨 𠃍 一 一 丨 丨 一 一 一同音字
拼音为jí的字 拼音为ji的字基础解释
1.编辑;辑录。 2.整套书籍、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:新闻简报第一~。这部丛书分为十~,每~五本。详细解释
(形声。本义:车箱)
同本义。泛指车子
辑,车和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辑,合材为车,咸相得谓之辑。——《六书故》
推于御也, 齐辑乎辔衔之际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整套书籍、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 。
如:第二辑
聚集
甲辑而兵聚。——《韩非子·说林》
又如:辑辑(群集的样子)
敛,拖着不使脱落
望于山川,遍于群神,辑五瑞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
有饿者,蒙袂辑屦,贸贸然来。——《礼记》
把各种来源的书面材料或项目经加工汇编成一个文件或一册,汇编成一套文件或丛书
辞之辑也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板》
辑黄花冈烈士事略。—— 孙文《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》
又如:辑佚书(辑集佚书。又指已经亡佚的古书,被后人从其他各种书籍中收集起来那些引用过的之句,然后尽量按原书整理成一个辑本);辑略(汉刘歆所撰七略之一。是一篇论述当时已出版的群书及学术源流的提要);辑佚(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);辑刊(编集刻印)
整修,补合 。
如:辑理(料理);辑治(整顿治理);辑褫(辑补修治)
使安定 。
如:辑安(治理安抚);辑定(安抚,平定)
通“缉”。连缀
饰以玫瑰,辑以翡翠。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》
和谐,和睦
其天下辑睦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
又如:辑穆(和睦);辑和(和谐;团结);辑辑(声音柔和。也作“习习”);辑柔(精神安和柔顺)
引申为安定 。
如:辑宁(安宁)
另见 ji
輯 ji
——见“逻辑”( luóji)
另见 jí
〈名〉
〈动〉
〈形〉
按字解释
词典解释
辑辑-汉语大词典辑辑1.群集貌。
●汉焦赣《易林·蒙之益》:“莫莫辑辑,夜作昼匿,谋议我资,求攻我室。”
2.和舒貌。
●《文选·束晰<补亡诗>之三》:“黮黮重云,辑辑和风。”
李善注:“辑辑,风声和也。”
同:輯輯
出处
引证
故事
造句
接龙
组词
jí
1、[编辑]biān jí
在书籍、报刊的出版过程中,对稿件、资料进行整理、修改、加工等工作。也指新闻出版机构中担任上述工作的人员。
2、[逻辑]luó jí
1.一门研究思维和论证有效性的规范和准则的科学,传统上包括定义、分类和正确使用词项的原则,正确云谓的原则,以及推理和论证的原则。 2.思维的规律。 3.客观的规律性。
3、[专辑]zhuān jí
专集
4、[剪辑]jiǎn jí
1.影片、电视片的一道制作工序,按照剧本结构和创作构思的要求,把拍摄好的许多镜头和声带,经过选择、剪裁、整理,编排成结构完整的影片或电视片。 2.经过选择、剪裁,重新编排:~照片。 3.指这样编排的作品:新闻图片~。话剧录音~。
5、[特辑]tè jí
为特定主题而编辑的文字资料、报刊或电影。
6、[辑录]jí lù
把有关的资料或著作收集起来编成书。
7、[辑要]jí yào
辑录要点(多用于书名):《道藏~》。
8、[选辑]xuǎn jí
1.挑选并辑录:他们合作~了上百万字的古汉语语法资料。 2.选辑成的书(多用于书名):《文史资料~》。
9、[辑洽]jí qià
和协;协调。
10、[宣辑]xuān jí
谓招安。
11、[补辑]bǔ jí
1.谓补充兵员使之安定。《文选·陈琳<为袁绍檄豫州>》:“幕府輙復分兵命鋭,脩完补辑,表行东郡,领 兖州 刺史。”吕延济 注:“言 操 数败丧师旅,而 绍 专以精兵脩辑之,而又表天子令 操 领东郡太守也。” 2.补缀辑录。隋 江总《<陶贞白集>序》:“门人补辑,若逢 辽东 之本,好事研搜,如诵 河西 之篋。”清 章学诚《文史通义·博约上》:“如生 秦 火未燬以前,其籍具存,无事补辑,彼将无所用其学矣。”郭沫若《李白与杜甫·杜甫嗜酒终身》:“李阳冰《<草堂集>序》谓 李白 在 安 史 之难以来的八年间,著述十丧其九,其后虽然屡经补辑,但散佚依然是不会少的。”
12、[撰辑]zhuàn jí
犹撰集。
13、[辑印]jí yìn
编印。
14、[辑柔]jí róu
1.和顺,和悦。 2.引申为安抚。
15、[购辑]gòu jí
购买收集。
16、[辑译]jí yì
辑集翻译。裘廷梁《论白话为维新之本》:“农书商书工艺书,用白话辑译,乡僻童子,各就其业,受读一二年,终身受用不尽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·<静静的顿河>后记》:“卷首的事略,是从 德国 辑译的《新俄新小说家三十人集》的附录里翻译出来的。”
17、[化辑]huà jí
见“化缉”。
18、[辑合]jí hé
和睦团结。
19、[辑着]jí zhe
编辑和著作。
20、[辑理]jí lǐ
犹治理。
21、[和辑]hé jí
1.和睦团结。《管子·五辅》:“举错得,则民和辑;民和辑,则功名立矣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世无灾害,虽神无所施其德;上下和辑,虽贤无所立其功。”唐 白居易《除李逊克兆尹制》:“威惠所加,罔不和辑。”宋 叶适《江陵府修城记》:“其后吏慢因循,以为幸其人之和辑,可以坐镇。” 2.指与他人、他族等和睦相处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陇西 之吏……和辑士卒,底厉其节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成宗大德五年》:“帝亦以 奇尔济苏 不能和辑 高丽,遂罢征东行省。”
22、[安辑]ān jí
1.犹安抚。《汉书·西域传序》:“都护督察 乌孙、康居 诸外国动静,有变以闻,可安辑,安辑之;可击,击之。”唐 李德裕《遣王会等安抚回鹘制》:“专往慰问,仍賑米粟二万石,俾其安辑离散,渐就漠南,再復旧疆。”金 王若虚《千户侯父墓铭》:“当 贞祐 兵火之餘,城邑几废,遗黎无依,侯以完復安辑之功,为众所推,由本县尉至为州刺史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务在安辑,与民休息。”沈从文《边城》三:“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,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,处置还得法。” 2.安定;使安定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:“居摄之义,所以统立天功,兴崇帝道,成就法度,安辑海内也。”宋 曾巩《救灾议》:“疆内安辑,里无嚣声。”《明史·凌云翼传》:“成化 中 韩雍 经略西山颇安辑,惟东山 瑶 阻深箐剽掠,有司岁发卒戍守。”
23、[辑和]jí hé
团结和睦。《资治通鉴·晋武帝太元二十一年》:“道子 欲辑和内外,乃深布腹心於 恭,冀除旧恶。”明 张居正《答总兵戚南塘授击土蛮之策》:“但古之论战者,亦不全恃甲兵精鋭,尤贵将士辑和。和,则一可当百;不和,虽有众,弗能用也。”李一《荆宜施鹤光复记》:“军民辑和,市邑无扰。”
24、[抚辑]fǔ jí
亦作“抚缉”。安抚辑和。
25、[镇辑]zhèn jí
镇守安抚。
26、[鸠辑]jiū jí
搜集辑录。
27、[辑佚]jí yì
1.辑录前人或今人通行的集子以外的散佚的文章或作品:~并印行古籍数十种。 2.辑佚而编成的书或文章(多用于书名):《鲁迅著作~》。
28、[相辑]xiāng jí
彼此和睦。
29、[辑治]jí zhì
整顿治理。
30、[比辑]bǐ jí
排比缀合。
31、[辑録]jí lù
收集、摘录有关的资料或著作,编成书刊。
32、[绥辑]suí jí
安抚集聚。《旧唐书·忠义传下·李憕》:“憕 与留臺御史中丞 卢奕、河南 尹 达奚珣,绥辑将士,完缮城郭,遏其侵逼。”《明史·郭英传》:“在镇绥辑流亡,申明约束,境内大治。”清 薛福成《附陈驻缅英员遵约呈进方物片》:“八九年来,英 人绥辑全 缅,布置既密,益务恢张。”
33、[慰辑]wèi jí
慰抚安辑。
34、[辑矢]jí shǐ
收藏弓箭。
35、[谐辑]xié jí
协调一致。
36、[调辑]diào jí
调和辑睦。
37、[辑屦]jí jù
拖着鞋子。
38、[篹辑]zhuàn jí
编辑。
39、[辑校]jí xiào
辑录和校勘。
40、[辑安]jí ān
安抚。